戶外裝備琳瑯滿目,讓人看了每樣都想買來用看看,但在有限的預算之下
1.該如何選擇呢?
2.順序又該如何買?
前言:
小弟開始接觸登山活動,裝備是棉質短袖上衣,搭彈性牛仔褲,背著別人送的50L背包,后來才知道穿棉質那在山上講難聽是給"逝者"穿的。因高山天氣干變化,濕難干加上溫差很可能就失溫山難發生。
那時候沒人教,只知跟著走,看著驢友大哥們說登山還是要穿長袖比較好,手部比較不會被蟲咬或被草割,又看他們穿的材質跟我身上不同,才漸漸了解,做某方面運動應該要配適合的裝備才會舒適,那時候還不懂山中風險管理。
爬了一次山后,再去的時候這時裝備已從棉質換成聚脂纖維的排汗衣褲了,內褲還是棉!
就這樣問其他驢友我該去哪里買戶外裝備,就這樣帶著我到當初買裝備處去看看!!
如今遇到詢問戶外裝備的朋友,我都會先反問您對于登山運動是否為主要運動,還是只是想爬爬郊山而已,這對于我給你的建議會是很兩極,也關乎你的預算需求。
為何要問登山是否為主要運動?
像我大學時間喜歡游泳、打球、騎行。出社會后,現在主要就以爬山為主,所以購買考慮,主要的金錢投入就可較針對性買裝備。
登山需要那些戶外裝備呢?

1.先從較貼身的來看有哪些?
內褲、上衣(長袖)、長褲、長厚襪、頭巾
2.2次接觸
雙肩背包、兩截式雨衣褲、遮陽帽、頭燈、安全頭盔、保暖外套、3M手套、保暖手套、(護膝)、登山杖、登山鞋或徒步鞋
但目前登山經驗,其實頭燈與頭盔已變成我考慮較必備的物品
好了!!接下來要問大家會從哪些裝備來先下手升級或多愿意添購??
-----------------------請
-------------------------------先
------------------------------------------思
------------------------------------------------------考
-------------------------------------------------------------------- 一
----------------------------------------------------------------------------------下
登山到目前為止的經驗,對方問戶外裝備怎買,我反問都會先分析給對方聽聽意見,之后就看對方自己怎決定,畢竟花錢是自己。
所以建議剛入門登山的朋友,您是因為網上漂亮風景文章才邀約朋友想登山還是已有再爬,但想要越爬越進階的山呢?
如果您是剛入門??
還不確定自己會不會繼續從事這活動的話,那我建議您先買基本會用到的衣褲已足夠
1.衣褲的選購
算一算大概可買兩上衣、一長褲。材質都找聚脂纖維的內衣褲+上衣長褲
2.鞋子的選購
多功能戶外鞋或其他
3.背包的選購
有腰帶的背包為主,建議不要只有雙肩,除非平常就有刻意訓練。
4.登山杖、頭燈

登山杖可買便宜鋁合金,頭燈則是手電筒都可以用。
大概上述這四項戶外裝備都有,就比較算小專業了。
不過現在要追加第5項,那就是手持GPS
新聞有時都會報道驢友迷路,在現在科技,人手一個智能手機
網上有需多熱心驢友分享推廣戶外導航軌跡APP,希望可以降低迷路事故的發生。
登山前請先安裝離線地圖及航跡GPX,并有實際操作熟練在山上使用,此類APP可以在飛航模式下使用,不需要網有沒有很方便。
----------------------------------------------------------分隔線-----------------------------------------------
近幾年
有沒有考慮一次到位呢?? 這是我現在比較建議的問法!!!
一次到位!!!
您是因為跟團出游或被山里景色給迷上,想要跌入這不歸路的話,不歸路不太好聽,想踏進這自然仙境的山林的話。
現考慮的順序則有變動

一.背包
為何會先考慮買背包??? 因為負重系統,好的背包因為背負系統可將背包的重量藉由腰帶及肩帶較有效的分攤,差不多升數,不同戶外品牌的感受也有差,當然背包設計對于國人適合程度也是選購背包的重要條件之一
底下又分別狀況如下
(1)背包該買多大?
(a)容量如何挑呢?
(b)您會跟團行程多還是自組隊較多呢?跟團是什么?
目前有營利跟非營利的戶外俱樂部都會不定期有登山行程,而跟團就是有沒有繳費,跟著有經驗的領隊(向導)走,行程中可能有熱心驢友或聘用協作幫背東西。
這當下也無法理個頭緒,都還沒爬就問我!!也是。但我怕您日后會說怎當初不叫我買大一點的背包,都裝不下還要外掛!
對于入門的通常都以兩天一夜或三天兩夜,而又有協作幫背東西的情況下,其實可以選購45~55L這容量范圍,背包建議不要買的太小,也要考量冬季衣物較多較蓬松,所以是不是冬天去買,夏天也一定夠用。
品牌怎么選?
干嘛在背包這琢磨這么多,背過Deuter德國品牌、Osprey(小鷹)美國品牌、gregory美國品牌,也很想試試看MYSTERY RANCH (神秘農場)等其他。
目前背的少少經驗還是可以給剛入門的您一點參考,不是貴或有名就好,但基本會有一定舒適的水準,而背輕跟短行程的活動,當然無法完全體驗。
以戶外用品店,常見的Osprey(小鷹)美國品牌、gregory美國品牌,而上面有提到背包設計與購買者是否適合。
舉例:我個人背Osprey(小鷹)的會壓到尾椎造成不適,更何況要長時間背著爬。
故購買前建議一定要試背看看,才可買到較或真正適合自己的背包
(c)背包多大又分尺寸是S、M、L??
買背包可不像衣褲這樣,稍微寬松馬虎就可。
一些店家會有測量的專業背板,幫您測出背長,找出您適合的尺寸。
尺寸錯影響很大嗎?
由于腰帶幫支撐80%重量、肩膀20%,若無法束緊相對就會壓垮肩膀,讓您第一天就想回家的念頭冒出,您說重不重要呢?

(2)背包該買幾個?
建議兩個就夠用,一小一大,減少單個背包磨損消耗。
小背包-30~50L,郊山適用
大背包-55-70L或更大可另加個登頂包,兩天以上或縱走適用。

二.頭盔
品牌有瑞士的MAMMUT猛犸象、法國Petzl等
若預算還沒有,也可先用安全帽頂一下,但還是建議買專業一點的,舒適安全度也有差。
甚么,不是騎車才要戴安全帽,登山也要戴,太麻煩了吧!
這想法我當初也是,但戴一兩次行程就愛上,且是覺得很必要。

以前也不知巖盔的好,以為那是攀巖運動才需要。

若要一起爬就要戴巖盔,理由當然就是保護頭部。

真的有那么倒霉嗎?可能是很多人的想法
您是怕花一萬還是比較怕萬一?
石頭不用大,就雞蛋般大小,看從多高滾下來,巧不巧剛好中,那有沒有巖盔就差很多了。
就像家有喜事中的星爺被小鳥蛋打到就....

舉例:
常在小徑遇到攔路的路樹,高不高低不低,剛好就在我們頭低低看路時候去撞到,撞樹枝還好!!撞樹干抱頭哭哭還要跟它對不起。
也有驢友因頭撞上方石頭,而當場頭暈墜落山谷。
一個人最重要的部位是頭部,保護好!下山就更安全。
也遇到下山差個幾秒,可能有橄欖球大小般的從右上草叢竄出!

三.鞋子,這里稱登山鞋
個人較建議剛入門穿登山鞋較保護腳踝,尤其是買高幫的。
高幫不好穿,會磨腳 。但總比扭到腳更能預防潛在的風險問題。
下山靠雙腳,時間就是安全。若腳扭傷,下山時間一定會耽誤,整隊的風險會提高。
購買登山鞋該注意哪些?
(1)不可剛剛好!
登山鞋不像我們平常穿的球鞋、運動鞋較寬松伸縮,反而是較硬。
故若買的剛好,則恐造成下山途中,腳大拇指會頂撞前方,一路下來幾千幾萬"撞",輕微瘀青,重則指甲斷裂。
(2)襪子穿兩雙
什么,第一次聽到要穿兩雙襪子。沒錯!但也未必
像我容易流腳汗,腳趾貼合與接縫處容易悶出裂縫,所以我會先套雙五指襪,再穿一雙厚底運動襪。若這樣買剛好,鞋子就會太緊不舒適,血液循環也不佳。
購買時,可帶自己搭配的襪子去試穿鞋,買鞋子太小,出店家使用后沒救...
所以看您將會穿幾雙襪子,再試穿鞋子。
手指可插1-1.5指寬或穿了舒適不會勒緊,鞋帶綁了腳踝腳不會往前滑,腳趾頭前還有空隙。
四、衣褲材質
身體的恒定很重要、產生的熱85%是經過皮膚發散出去
穿過棉質運動的人就能感受,衣服濕濕黏在身上,好悶好熱!
山區環境還可能讓你再剛剛很熱的狀態,海拔升一點就變涼甚至是冷。
熱一點可能可脫,但冷一點是沒地方躲!!

小弟當初是穿雜牌排汗衣,那感受就是休息時候,就要準毛巾那樣,把衣服的汗水給扭干,然后喝喝水再繼續走。這狀況在海拔低還好!!
如果是冬季或中級山,這樣濕透的衣服可是會讓人失溫。
不換件干爽衣服,包準再漂亮的景色都不愿多待一刻,只會不停的問領隊還有多久要下山,快快。
推薦始祖鳥的排汗衫,因為我還沒穿過長毛象....覺得骨頭鳥的logo比較好看!!!
衣服建議可買三件,不是同樣的買三件啦!!
是不同功能用于不同環境的三件
1.夏紗(薄的)
2.冬季排汗衫(較厚一點)
3.power stretch的
為何要這三件呢??穿迪卡儂的不行?
可以!
夏紗用于海拔低,夏季炎熱時候穿,雖也是會汗流全濕,但干的速度蠻快!
干??我穿都濕的阿,哪有干過!
其實是要強調透氣效果,悶熱流汗會增加體力的支出,如果爬山時候可以較干爽舒適的走,想必心情也會比較愉悅吧!
再者多半可一件到底,就是今天我只要穿這件就可以走來回,背包可多放一件備用替換衣物即可。

冬季排汗衫則低海拔會較熱些,但還是可穿!跟迪x農比,還是舒適些。且海拔較高時,保暖防風的效果也較好。

power stretch是有點像刷毛觸感,兼具保暖排汗效果
好啊!您說要買三件,那我怎搭配!!
像郊山海拔1500以下-穿夏紗出門
而中級山1000-3000以上我則會穿冬季排汗衫帶power stretch,
到大休息就換power stretch加件風衣就很暖和。
以上建議是個人的淺見,當然還是可以照自己需求與預算來購買搭配才是最佳。
戶外裝備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這適合可讓您舒適的完成每次的活動即是您最佳的裝備搭配。
可能有些人看了會疑惑為何要推薦這么貴的背包或衣服,便宜裝備到處爬還不是好好的!
推薦原因是在"有限",強調是體力有限的狀況下與天候變化可有多馀的體能來應付而外的突發狀況!!
裝備差異就像打游戲,同樣名稱的衣服,但因為顏色區分功能性會增加白、藍、金跟傳奇就有差!!存活率可能可久一點!
最后
裝備只是輔助我們
最重要還是要有良好的登山觀念,天氣惡劣就不要硬爬!山永遠都在
體力(負重)也很重要!!練一下總比臭臉好
不管跟團或獨攀還是建議手機要安裝并會使用一些戶外登山app軟件
祝大家都愉快地上山,平安的下山,垃圾記得要帶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