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踢不動球的你,為什么卻可以登山到老?

分類:登山 |熱度:2218 ℃

伴你到老的,除了老伴兒,還可以有登山

相比足球、籃球、馬拉松等,登山是一種跨年齡的運動。比如登山時,我們經常看到年近花甲的山友健步如飛,而生活中,曾經叱咤球場的中年人已望球興嘆、感慨力不從心。

這樣的對比在頂尖運動員身上也經常發生:

球星大多十幾歲成名——最近《傳奇的誕生》上映,17歲的貝利在1958年世界杯上一戰成名的一幕,不禁讓人想起今年世界杯上19歲的姆巴佩,而梅西成名也是在19歲,C羅18歲已接過曼聯7號傳奇球衣。

綠茵場上多少年名將。但另一方面,許多球員都會在30多歲退役,這一現象在短跑、籃球、跳躍等運動中也很普遍。而登山運動則與此相反:

許多登山者都是在中年以后摘取榮耀——“登山皇帝”梅斯納爾42歲完成14座8000米高峰的攀登;米克·褔勒第二次獲得金冰鎬獎是在56歲;69歲無腿老人夏伯渝今年登頂珠峰;而日本登山家三浦雄一郎,更是在80歲高齡時站上了珠峰之巔。

那為什么年齡會是大部分運動的一道坎,登山卻例外呢?這是因為登山對體力(速度、肌力、耐力)的要求沒有其它運動那么高,并不會讓人因為年齡增大、體力衰退而無法參加。

登山是一種不會耗盡體力的運動

隨著年齡增大,球類、田徑類運動會讓人不適應,原因在于這類運動對“體力門檻”要求很高,每次進行這些運動都需要將體力發揮到極點。而登山卻不會如此,所以即便你年齡增大,也不會參與不了,更不會減少樂趣。

比如,不管是打籃球、踢足球還是跑馬拉松,2個小時下來就會讓人精疲力盡,從早到晚的登山卻很少有力竭的感覺,山友們甚至還要在下山后“腐敗一頓”。

足球、籃球等需要將體力發揮到最大值——這類運動一般屬于競技運動,為了贏得比賽,參與者會“拼勁全力”,完全將體力(速度、肌力、耐力等)發揮到最大值,比賽結束時幾乎不會有任何殘余。因此,這類運動是收到體力最大值限制的。

例如,馬拉松必須具備速度和耐力,短距離跑步需要有速度和肌力,足球運動需要速度、肌力、耐力的任何一種。(來源:《登山技巧全攻略》第94頁【日】山本正嘉)

登山不需要拼盡全力——登山運動不是競技運動,也不需要把體力發揮到極限:山友們登山時,雖然常有疲累感,但并不會把渾身力氣耗光,是在有余力的狀態下進行的。

所以,登山是一個跨年齡的運動——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的衰退,受體力最大值影響的球類、田徑等運動項目會直接受到影響,而登山受到的影響并不大。

登山不會耗盡體力的第一個表現就是不需要拼速度。

登山不需要拼速度

踢球、跑馬拉松時,速度不快則毫無樂趣,所以隨著年齡增大、敏捷性下降,很多人都不得不放棄,但登山卻與之相反。

登山不需要全速前進,通常邁步時還有余力與隊友說話,并不比公園散步快多少。所以,山友們常將登山戲謔為“溜腿兒”,即便年齡增大,其中的樂趣也絲毫不減。

登山是慢運動——登山運動是一種行進運動,背包爬升、欣賞風景,或者與隊友談笑前行時,山友們都不會走的很快,甚至比平常的行進速度都要慢。

如果量化到一分鐘走的步數,登山上坡時大概為60步,可以說是所有運動項目中最慢的運動。

而登山運動不要求速度,即使不具備運動資質、運動神經遲鈍的人也能享受樂趣,并有進步的可能。優秀的登山運動家當中,不擅長運動的人也很多,這就是證明。(來源:《登山技巧全攻略》第95頁【日】山本正嘉)

大多數運動都對速度有要求——除了登山外,很多運動都是建立在速度競技的基礎上,都對速度能力有要求,因為這關乎參與者的瞬間爆發力和敏捷性。

將速度以1分鐘走幾步(跑幾步)來表示,登山運動(約60步)為短跑(約250步)的四分之一以下、馬拉松(約200步)的三分之一以下、步行(約120步)的二分之一。(來源:《登山技巧全攻略》第93頁【日】山本正嘉)

登山不會耗盡體力的另一個體現是,對肌力的要求也不高。

登山不需要拼力量(肌力)

球類、田徑、舉重等項目屬于力量競技運動,要求肌肉必須有力,否則毫無樂趣。而登山并不需要極高的肌力,因此對于山友們來說,年齡增大也可以一直參與。

一個明顯的現象是,許多短跑、足球、籃球運動員肌肉強勁,而許多優秀的登山者看起來與普通人無異。

登山不需要發揮最大肌力——較慢速度前行,外加合理控制背包的重量,使得登山不會讓人“拼勁全力”,并不一定需要使出你的最大肌力。

在“登山運動時雙腿發揮了多少肌力”的調查中,背30千克背包攀登傾斜14度的陡坡時,也只發揮了最大肌力的50%的力量而已。(來源:《登山技巧全攻略》第93頁【日】山本正嘉)

其他運動常常需要用到最大肌力——相比登山運動,除了馬拉松對肌力需求較低外,短跑、足球等都需求發揮較大的肌力。而舉重、投擲類項目,則需要一次性就發揮出最強大的力量。

登山不會耗盡體力的最后一個體現是,對耐力的需求也沒有我們想象中高。

登山僅要求中等耐力

對馬拉松、鐵人三項、自行車等競技運動而言,耐力越高成績就越好;登山不是競技,雖然耗時長,但相比之下它對耐力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山友們即便年齡增大,也不會影響參加的樂趣。

以代表全身耐力的重要指標:最大攝氧量為例,登山時這個數值與耐力性運動相比并不高,只能說是中等。

登山并不需要極高的最大攝氧量——尤其是高海拔登山,最大攝氧量值越高,登山的成功率就越高。但即便是優秀的登山者,也并不需要極端的最大攝氧量:

……目前為止搜集的登山家最大攝氧量的數據資料。其中喜馬拉雅山登山家的資料最多,可視為正規登山運動者的目標值,男性幾乎都在50 多毫升……與一般人比起來要好,但與其他耐力性運動選手的值(60毫升~80毫升)相比其實并不高。(來源:《登山技巧全攻略》第102頁【日】山本正嘉)

最大攝氧量是代表全身耐力最大值的一項指標,登山運動時只發揮了其中50%~60%的能力(馬拉松時發揮了80%左右)。(來源:《登山技巧全攻略》第93頁【日】山本正嘉)

其他耐力性運動的最大攝氧量值較高——最大攝氧量與耐力性運動的成績有著密切關系。跑步、游泳、自行車、劃船競技等長距離運動項目,以及馬拉松、鐵人三項等耐力性運動項目中,最大攝氧量越高,成績就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登山對速度、肌力、耐力的要求并不高,但是登山還需要循序漸進、科學鍛煉,以便登山更安全。

登山是一種跨年齡的運動

登山不需要極高體力,因為它不需要拼速度,對肌力和耐力也只是中等要求。只要具有某種程度的體力,從小孩到老人都可以參加。所以,登山是一種跨年齡的運動。

不同的年齡進入山野會有不同的收獲,登山的趣味性、不斷結識的伙伴讓人終生受益。總之,登山是可以伴隨你幾十年的運動,叫上你的好友一起來登山吧!

文:小丹 圖片編輯:大力 圖:熊貓彩電 編輯:大力

聲明: 買戶外 定位于為廣大戶外愛好者提供精心挑選促銷戶外裝備以及促銷信息。驢友從戶外裝備的品牌,價格進行篩選決策,為你節省出寶貴的時間。 買戶外為你推薦最好的戶外裝備品牌、戶外用品品牌,告訴戶外用品哪個牌子好,是你選擇戶外用品品牌的最佳參考戶外網站。 玩戶外,上買戶外! 本網站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站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由于受條件限制,如有未能與作者本人取得聯系,或作者不同意該內容在本網站公布,或發現有錯誤之處,請與本網站聯系 (本網站電子郵箱為help@maihuwai.com),我們將尊重作者的意愿,及時予以更正;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原作者取得聯系。 點此投稿

0條評論

Hi,您需要填寫昵稱和郵箱!
姓名 (必填)
郵箱 (必填)
網站

暫時木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