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加入徒步登山的活動當中來,很多人在山上非常依賴領隊,但對整個隊伍的隊員來說,應該是要以一個團隊行動。
當然你可以付錢請他人幫你辦理所有相關事宜、煮飯、背裝備,但絕對不要什么都不了解就上山去了,否則影響最大的,還是自身的安全。
外出旅游之前,總是會先做功課研究一下行程、需要做些什么準備;爬山也一樣。在上山前先做好準備,確實了解所要去的路線,做好萬全的準備,才能讓山中遇到危險的機會降到最低,讓我們快樂上山,平安下山。
去哪兒?爬哪座山?
首先,不論你要自己去爬山還是跟隊伍去,你都需要知道自己要去的是什么地方;而要知道什么樣地方會吸引自己的方法,就是多聽聽別人爬山的故事、多看看一些相關戶外資料!
出發前的準備
在決定路線后,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路線、行程的安排,就算有領隊帶隊我們仍應該要對自己即將要去的山區有所了解,這樣能減少發生迷路的可能性,也較能在出發前準備好足夠的戶外裝備,以及在發生意外時才能對自身的狀況做出較好的判斷。
1.參考前人的紀錄
在準備路線時我們通常會上網去尋找前人所留下的紀錄,尤其是較冷門的路線,紀錄則是越近期越具有參考價值。在記錄中通常我們會特別注意登山口以及容易迷路的點、危險地形、溪流、水源、通訊點、時間估算、天氣影響等等。
2.確認易迷路路段
登山口在較熱門的路線上大多非常好找到,但較冷門的山區登山口就不好找,另外路線上的岔路和前人曾經迷路的地方也是值得注意的重點,這樣才能維持在原本路徑上,避免不小心走到非預計的路線上。
3.備妥危險地形裝備
再來要知道的是路線上有沒有危險地形,要通過的話可能需要做哪些準備?有些可能就需要先知道,但不用特別做準備的地形;但如果路線上需要過溪,那需要了解溪水的湍急程度,要通過的是峽谷還是寬緩河床,其中溪水水量則與出發前行進時的天氣相關。
4.確知水源很重要
水源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當我們攀爬的路線天數較短時,可以從平地背水上山;但如果是長距離的多天路線,不可能一直背著所有的水行進,所以知道路線上有什么地方可以補充水源是非常重要的,也才能更有效的規劃行程。而水源又分穩定水源和季節性水源,確認有可靠水源,才不會到現場沒水喝。
5.通訊與時程的規劃
通訊點與路線時間的估算,是為了讓自己知道如果出了狀況,哪些地方會有信號可供求救,以及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抵達安全的地點。也能估算距離目的地大約差多遠,做為判斷是否要撤退或是緊急扎營的處置。
6.天氣影響評估
山上天氣如何,以現今的科技,基本上三天前的氣象預報是不會差太多的。所以當得知有可能會大雨來臨時,可能就要評估是否上山,更別說颱風和寒流了。
一定要參加行前會議
當你了解參加的隊伍路線后,也要確保一起去爬山的隊友互相了解,尤其是參加商業隊時,別以為只要有向導一切就都很安全了。其實,向導或許對山區很熟悉,但向導也只是人不是神,向導也可能會發生意外。所以,降低意外發生的可能就是,隊員經由行前會議來了解隊友以及隊伍的狀況,最好的行前會議就是大家在參加前都已經對隊伍有所了解,行前會議上由領隊跟所有隊員講解路線及注意事項,以利大家對隊伍的掌握。
在行前會議上除了對路線的了解外,領隊也應將隊伍會攜帶的戶外裝備清單跟隊友說明,如攜帶衛星電話、GPS、醫療包等等。還有領對應事先了解隊員們的身體狀況,以避免山上對情勢誤判。隊員們也應該詢問領隊:隊伍會如何通過危險地形、水源狀況、集合時間等隊伍細節,以利大家真的能以一個團隊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