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戶外運動中最威武的利器
當屬可長可短的登山杖
當年猴子就是靠著這根杖挑了天宮
然后跟著師傅輕裝徒步十萬八千里
如果西游記的故事屬實
那么無論是孫猴子還是大唐第一背包客唐僧
都是亞洲登山杖的早期推廣者
實際上現代登山杖起源于阿爾卑斯山地運動
跟野性的斯堪地那維亞文化密不可分
直到上世界70年代
登山杖才從滑雪運動中的雪杖脫離
自成一派,應用于各種山地戶外運動
無論徒步還是登山
99%的驢友都會帶著登山杖
但在實際應用中,許多人的登山杖都成了裝飾品
看起來很專業
實際上卻并沒有發揮出登山杖的用途
徒步時使用登山杖的好處你了解多少?
1.步長增加,提高行走速度;
2.增強穩定性,緩解疲勞,使長距行走更舒服;
3.增加牽引力,保持身體平衡,防止摔倒;
4.分擔腿部、膝關節、腳踝和足部的壓力。
行走時,正確使用登山杖,可以減輕約20%的腿部壓力;在平路每行走一步,登山杖都可以分擔約5kg身體對腿部的重量;上坡時分擔的重量可以達到8kg。
你能正確使用登山杖嗎?
很多人錯誤的靠用力抓住手柄分擔壓力
徒步時間一長手部酸痛,叫苦不迭
腕帶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
它是登山杖的軟連接,起著承重作用
杖桿高度因情境而定
身高不同,登山杖的規格也不盡相同
平地站立,手持登山杖,
手臂自然下垂,抬起前臂,
使前臂與地面平行,與上臂成90°直角
此時杖尖向下垂直與地面接觸的長度
就是平地使用登山杖的適宜長度
登山杖“能伸能縮”適用于不同地形
合理利用登山杖有助于行走效率的提高:
注意!
在調節長度時
不要超過桿“MAX”或“STOP”極限位置
不同地形的登山杖使用也不同
平地&緩坡
抬頭挺胸,杖尖始終在身體后方
反向交替揮動桿,不要順拐
陡坡
雙杖支撐能提供更為穩定的支點
減輕雙膝壓力
特別在下坡時,手掌可以包在手柄上
過河的時候
登山杖給身體增加了支點
有利于在湍急、濕滑的河流中保持平衡
走在灌木叢中時
可能會有蛇
這時可以用登山杖在前面探路
起到打草驚蛇的作用
長距離徒步
勞累時可以休息倚靠,放松肌肉
發揮護理作用
以上所說的使用方法并不是絕對的
更不是唯一
如果你有自己習慣的方法
只要是能有效使用登山杖,都是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