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氣候多變化,一定要將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行前鍛煉及行程安排,并保持敏銳度,才能從容應對任何山況,順利登頂及下山。全程遵循基本守則,快樂完成戶外之行!

1.行程謹慎安排
一日連登數座山,易透支體力,造成身體協調功能失衡,應和同行的伙伴最弱體能狀態來規劃行程,并謹慎分配行進及休息時間,適時補充飲食、水份,降低體力透支的風險,為安全加分。

2.小心風雨雷暴
山區常出現雷雨,避免站立山棱線高處或獨立樹下,要尋找山坳處避雨并遠離金屬品。閃電后3秒內聽見雷鳴即有雷擊危險,應迅速遠離,避免意外。避免在雨季節上山;若遇上風雨,也要及時撤退。

3.落石坍方的應變
松動土石經常帶來災害,大雨過后,應熟悉通過碎石滑坡的要領;發現落石時應高喊「落石」提醒伙伴并緊靠巖壁,觀察落石方向迅速閃避;若遇落石坍方,須速通過或選擇高繞路線或借助繩索確保安全通行。

4.按部就班登頂
大部分的山分布于中低海拔山域,山區道路坡陡、狹窄又彎曲,不易會車,應掌握良好車況并熟悉山道路況,參考路線難度級數等信息,按部就班,慢行上山,才能充分享受戶外的樂趣。

5.避免急行摸黑
急行趕路摸黑登山,就是疏忽安全登山的本質,黑暗籠罩后,山地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容易錯過山路分岔處,導致迷途遲歸。若真的無可避免,除須齊備照明用具之外,更需時刻小心滑墜危機,并防范夜行動物的侵擾。

6.迷路時懂處置
山區地形和植被復雜的情況,要會熟練GPS操作,并看懂地形圖及定位,強化戶外山野的活動能力。發現迷路時應保持冷靜,按原路退回原來山徑或尋找高處地標重新定位。置身于雨霧天氣,毫無視野路跡模糊,應提高警覺細心辨別方向;必要時就地扎營,天亮再尋路脫困,不要因為一句路是人走出來的話,更讓迷路者身陷險境,應審慎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