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用藥物,身體也可以適應的。
不少人對于高海拔也存有一個疑問和誤解,特別是前往珠峰大本營的戶外旅行愛好者,行前會相當擔心高山癥的問題。希望這篇分享能夠讓你們明白。
一般人約在海拔2500米便有機會出現高山反應,高山反應的出現因人而異。隨著海拔上升,空氣中的含氧量會減少,在5000米海拔只會剩余50%左右的氧氣。而長時間在低海拔活動的人,到高海拔的時候身體會因為氧氣不足而出現高山反應,嚴重者更會出現高山癥引起的腦水腫和肺水腫,這個時候就會導致有生命危險。人的身體是能夠自我調節來適應低氧的環境,而高度適應也有不同的方法。
也有人說:”運動員或體能優秀的人會更容易出現高山反應。這是一個無知的謬誤,運動員之所以較一般人容易出現高原反應,是因為受訓練的身體對氧氣敏感,所以好快身體出現反應來適應高海拔的氧氣,而適應時會產幾種不適的反應”。 相反,一般人身體沒有良好適應力,要更長時間才出現反應,當一出現時影響更大,甚至已變成高山癥。

何謂高度適應?
可以簡單介紹兩種方法:
選擇可以即日來回的路線,先往較睡眠地方高600至800米的地方走上去,停留一段時間后再回去低600至800米的地方睡覺,在每準備爬升海拔一千米左右之前就進行一次這個方式。
優點: 對高度反應的程度不會太大,因為睡眠的時間是最可能出現高山反應,所以睡在較低海拔的位置會容易一點適應。
缺點: 整個高度適應過程緩慢,要花很多時間停留在高海拔。
從 Base Camp 出發,每天上升800米至1000米并且在那睡眠,直至到達比頂峰高度低500米至1000米的地方。然后,回到 Base Camp 休息至身體回復后,以一次性直接沖頂。(此方法已十分少人使用,因為對身體負荷十分大)
優點: 適應的時間相對較短,降低長時間身處高海拔對身體的消耗。
缺點: 高山反應的程度會大,要看看個人體質,甚至有些人不能夠使用這方法。
以上的方式都是有助身體加速適應低氧,不過,不同人的體質也會對高山有不同的反應。有些人走到8000米也不會有高山反應,因人而異。所以,在高海拔更需要學習聆聽自己身體的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