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想講一講我對在戶外經常看到掛布條的看法。
登山掛不掛布條是一個非常爭議性的問題,在我眼中同墮胎和安樂死一樣,正反雙方各有理據。正因為意見是兩極的,所以永遠沒有可能達成共識。
開始討論前先利申: 我是支持布條文化。人的行為受過去經驗影響,因為我在戶外爬山受助于布條太多次,所以它幫到我,我就認為是善舉。
以下想回應一下那些我不同意的反布條文化論述。
1.反對掛布條的人認為: 布條都是垃圾的一種,留在山中是破壞環境,所以需要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這個理據有個致命的漏洞,就是布條是不是垃圾?
要知道這問題,必先清楚垃圾的定義。
垃圾就是沒有用的物件。而布條是否屬于沒有用的物件,則因人而異。有些驢友認路不用靠布條; 有些驢友則不熟悉路要靠布條; 而更有些驢友根本不會走這些布條路。
結論: 既然有用和無用是因人而異,則需不需要帶走亦因人而異。

2.反對掛布條的人亦認為:有布條的路并非都真是對的路,驢友亦有可能因被布條誤導而迷路。所以這種不完全可靠的布條文化應該消滅。
這是典型的驚鯁喉而不吃魚,怕墜機而不外游的例子。
對于這個論點,我只能說是: 明顯大部分的布條都是正路 (尤其有些路有多于一條布條,加倍可靠),否則不會有這么布條帶擁護者。我很討厭人們跟我說萬一,一萬都解決不了講什么萬一? 我覺得不需要為了小部分的布條錯路而放棄整個布條文化。

3. 有些反布條人士更從根本認為,靠布條來辨路已經是不對的。因為不認識路就不要去、迷路又要人來救你。
我記得魯迅有句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們現在走的那些成熟的徒步路線,并不是無中生有的。
在我們喜愛的徒步路線之中,曾幾何時,也是些荒山野林部分,不受人類的打擾,不聞于世。自不知道幾多個春秋前開始,人類的好奇踏足了這些隱秘的土地,到后來走的人越來越多,成了條慣路。假如沒有以前這些人不識路都照去,也就沒有今天我們閉起雙眼都能走的林中大道。
我在這里由衷的感謝那些為我們辛苦開路的登山前輩,全靠你們的布條,使我們在漫山遍野中尋出了一條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