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在參加完戶外活動后雙腿酸痛的經歷?例如爬某座山,經過長距離的長下坡底下山地形,隔天起來整個腿酸痛到兩條腳走路都走不動。

預防下山疲勞的方法
下山相對上山容易,因為下山相較爬升心肺負擔較輕。但遇到連續陡下,會急速引發腿部疲累,主要來自下山時,高度落差讓腿部承受較大的沖擊力,施力的肌肉發生損傷,這些肌肉往往平常較少訓練到,當運動結束后一段時間開始出現疼痛的癥狀,因為肌肉細胞損壞引起的發炎疼痛,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鐵腿。
預防下山引發的疲勞癥狀,除了增強大腿股四頭肌,再來就是改善步行技巧,這邊還有一些小訣竅與大家分享。
利用登山杖
利用登山杖將著地的沖擊力分散到手臂,能使腿部的沖擊力量變小。使用兩支登山杖,效果會比單支好很多。若以為只要手持登山杖就能輕松前進那就錯了。登山杖減低腿部負擔,也要注意增加腕力的負荷,腳弱的人通常臂力也較弱,平常就要鍛煉雙腳及臂力,登山杖并非萬能。

縮小下山的步伐
慢慢下山很重要,若是跑步下山,沖擊力量會倍增。縮小每個下山步伐的高度落差,例如 30 公分的高度落差,比起一步跨下去最好還是分成兩次,一次 15 公分,沖擊力量只有一半。

選擇平緩下山的路線
下山的路太陡,腿部負擔自然也會增加,所以在做行程規劃時也要評估隊員的體能選擇合適路線,新手登山建議選擇下坡較平緩的路線。

減輕背包重量
根據資料顯示,一次下降 30 公分的落差,腿部會承受 2倍體重的沖擊力。加上背包重量,腿部要承受的沖擊力道當然更強。在不犧牲安全的前提下,去除掉不必要的裝備,背包越輕,自然能降低下坡時的身體負擔。
減輕自身重量
減肥是最好的輕量化方式,除了背包重量,也不能讓自己的體重過重。體重過重,下山腿力不夠,不僅容易跌倒,膝蓋和腰部也連帶遭殃。
預防下山后的酸痛疲勞有訣竅,下山時就開始做,越走身體也會越強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