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爬漢拿山,我們行前做了很多功課,得到的旅游攻略卻相當有限,因為去爬漢拿山的人不多,在冬天上山的人更是非常少,在這里將我們去韓國爬漢拿山的游記分享給大家參考。

我們在濟州島當地的E-Mart買了兩組冰爪。冰爪是我認為爬漢拿山絕對需要的戶外裝備。在溫哥華的時候,我們曾經就因為沒有冰爪去郊山徒步,結果一路滑到不行,好幾次都差點跌倒,所以冰爪真的非常重要。
漢拿山離濟州市很近,從我們住的地方到登山口,搭公車只要40分鐘,而我們預計會花8~9小時爬完山,所以我們大概快8點才出門,快9點的時候抵達城板岳探訪路入口。
漢拿山有五條登山步道,御里牧探訪路、靈室探訪路、頓乃克探訪路、觀音寺探訪路及城板岳探訪路,可以攻頂到白鹿潭的路線只有觀音寺探訪路和城板岳探訪路。觀音寺探訪路的距離雖然比較短(8.7km),坡度卻比較陡,海拔攀升比較快,所以我們選擇了距離(9.6km)較長的城板岳探訪路當做上山路徑,并預計從觀音寺探訪路下山,看看不同的景色。
公車抵達了城板岳探訪路入口的停車場后,一下車就能看到停車場停著滿滿的車,很多登山客四處走動著裝,我們先去廣場上的商店看還有沒有需要補給什么配備。這間商店很不錯,幾乎賣了所有登山必要的裝備和糧食,如登山杖、冰爪、水以及各種不需要烹飪的食物,因此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冬天來爬漢拿山,到了這個廣場時你都沒還有冰爪的話,我誠心建議你買一組,冰爪可以讓你爬起來輕松很多,而且也比較不會受傷。

離開商店后,我們去了廁所,在探訪路入口處著裝,調整鞋帶、登山杖,分配兩個人背負的重量。我們身旁也有許多登山客在整裝,年齡分布很廣,有的是一個人自己來,有的是情侶或三五好友的小團體,也有那種十幾二十個年紀偏長的大團體,看到他們聚在一起著裝、喊話打氣,站在入口牌合照,不禁覺得很有活力,產生出一種我們兩個年輕人不能輸給他們的心情(其實只有我有這種心情,L根本還沒睡醒),匆匆忙忙地就進山了。
大部分的人都是以差不多的速度在前進,偶爾可以看到有一些人(通常他們的戶外裝備也都很齊全)行進的速度非常快,不斷地超車、穿梭在隊伍之中,這個時候我還覺得他們只是一些登山好手,體力和技巧很好,走在這種步道上完全不覺得累,完全沒想到他們走這么快,其實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
步道大約進入五分之二段的時候,開始出現了積雪,以及由積雪融化而成的積水,步道也開始變得坡度稍微抖一點點,出現比較多的階梯,開始向上爬,階梯和階梯之間也出現了不少的坑洞及石頭,需要費點心思去自己的落腳點。在行進的過程中,可以看到越來越多人停在路旁,在鞋子上裝上冰爪。
在這個階段,我們行進的速度慢了一些些,身體熱了起來,開始有一點累,覺得背包有點重,里面的東西好像裝太多了,每走一大段路也會停下喝水喘氣。偶爾可以看到后面上山的人,用比前面那些登山好手更快的速度,咻地從我們身旁經過。
從出發到現在,一路上有很多距離的小標示,每走大約2~400米也能看到完整的登山路線圖,上頭有坡度、行進及剩余距離及幾個比較大的停歇點。在那個路線圖上,我發現白鹿潭的前一個停歇點杜鵑花退避所,除了有標示距離外,底下還有一個時間寫著12:00,我那個時候以為這只是代表著商店會在12:00關閉,并沒有想太多。
大約在走過前五分之二段路,身體明顯感到疲累,雪也幾乎快覆蓋整個步道的時候,我們才看到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大標示,上頭用韓文及英文寫著,前往白鹿潭的登山客,請在12:00以前通過杜鵑花退避所,在12:00以后,從該商店通往白鹿潭的登山路段,將不開放任何登山客上山。
這個時候我開始覺得有一點不妙,難道這條步道有時間限制,而且真的會不允許登山客在那個指定的時間通過那個中途點上山嗎?我把我的不安跟L說,因為我覺得憑著我們的速度,應該沒辦法在12:00上山,那這次的攻頂行就會這樣泡湯了。她看了那個告示牌,說應該不太可能吧,就算真的有管制,我們也可以在那個時間通過吧。我說不行,我們走的有點慢,接下來應該要再走快一點才行。她不開心地說,還要再走快。
雪鋪滿步道。原本深棕色、偶爾可以看到積雪的土步道,開始變成白灰色,幾乎看不到土地的雪徑。我們裝上冰爪,感受鞋底足弓凹槽那邊多出了一個小小的異物,貼著地板,頂著足弓。裝上冰爪后,我們隨意踩了一下,確定冰爪很硬,不會輕易被我們的體重壓壞,硬度也勝過路上的石頭,繼續上路。

在我表示我們需要再走快一點之后,我們確實有走比較快,但那個加速的狀態大概只維持了15分鐘或更短,因為我們真的累了,實在快不起來。我們爬漢拿山那天的氣溫落在2~4度,想起來覺得很冷,實際感受其實也很涼,但我們兩個身體都非常熱。我一開始穿雪褲、羊毛衣、防寒衣、羽絨外套,到這個階段我就脫了羊毛衣和羽絨外套,即便如此我還是瘋狂冒汗,貨真價實的汗水淋漓,就像剛洗完頭一樣。
相較于我,L雖然也很累,但她的狀況比我好,因為我把我們兩個人之中,比較重的東西都放在我身上,像是水、相機、移動電源、移動WIFI。我覺得我最辛苦、最累的時候就是在這五分之三段的路程上,整個步道徹底被雪覆蓋,一點土地都沒有,幾乎沒有完整的平臺,你的每一步踩下去都會稍微陷入雪地之中,然后你還要使比平常走路更多的力氣將它拔起來,同時步道的坡度也變陡許多,跟一般住宅大樓樓梯的斜度相當,只是全部都被雪蓋住,沒有正常的階梯,全部都是被前人踩出來的雪徑,在前進的過程中你必須注意不要踩進松軟、可能會整只腳掉進去的雪坑。
在這個階段,我真的非常累,連站著的力氣都快沒有,差一點直接倒在路邊,唯一支撐著我的就是不要中途放棄、不要爬了一半卻沒有攻上漢拿山的念頭。幾乎所有的登山客在這段路的速度都大幅慢了下來,有很多人像我一樣滿頭大汗,每走幾步就要停下來休息喘氣,儲存再多走幾步的力氣。
有一個爸爸帶著兩個孩子來爬山,一個孩子年紀比較大,大概國高中,體力狀況看起來還可以,小的那個年紀大概小二小三,看起來就像是要死了似的,臉色蒼白,表情虛脫,走路搖來搖去,搖晃幅度比發酒瘋的人還夸張,一度快直接倒在雪堆。雖然我跟L很累,但看那個弟弟走路那樣,我們還是覺得有一點好笑,真是辛苦啊,他應該根本就不想來爬山的吧。
另外,我們還看到一對夫婦很感人,年紀大約50上下,老婆的其中一隻腳好像有舊疾,還是天生不便我也不清楚,總之就是沒辦法像正常人一樣爬山,她爬的非常吃力,速度也很緩慢,老公則在一旁攙扶,陪她休息,扶她前進。老婆身上完全沒有背任何東西,只有手上拿著的兩把登山杖,老公則背著一個中大型的登山背包;換句話說,從一開始那位老公就背負著兩人份的重量,讓老婆可以把所有力氣用在爬山上,而且老公還一面爬一面扶著老婆,讓她可以爬得更輕松。
看到這個畫面,我一面覺得很感人,心里很暖活,一面又覺得自己的體力實在是很遜,我只是幫忙多背一些東西,人就累到不行,而且看那位老公的背包大小,他背負的重量可能還是我的兩倍,想到這裡就很汗顏,還好L完全不在意,她知道我已經背很重了。
11:30分的時候,我們距離杜鵑花退避所還有500米。30分鐘爬完500米?好像可以,又好像來不及,不管了,試著再快一點吧,我們一邊這么想,一邊翻過一個又一個的雪坡。差不多在11:50分的時候,我們距離商店所還剩下200米的距離,按照現行速度,應該可以在12:05或12:10分抵達,正當我們心裡想著晚一點點抵達應該沒關係吧的時候,在我們前后都有幾組登山客突然開始跑了起來,他們一面用韓文匆忙地講著什么,一面用不知道哪裡來的體力往前跑。
「他們一定是要趕在12:00分通過那個退避所!」
我們兩個想都沒想,用意志力鞭策我們的雙腳和身體,在雪徑上走帶跑,還一邊盯著手機屏幕上的時間。每當我們以為拐過前面那個彎一定就是退避所的時候,又看到另一條向前延伸不知到哪里的雪徑。
我們追著時間快走,看著遠方的漢拿山頂在陽光下閃爍白光。吵鬧的人聲距離我們越來越近,路徑兩邊草木的高度也自肩的高度降到了腰,拐過了一個彎,整個步道頓時變寬,露出完全沒有任何積雪的砂石地。
我們循著砂石地快走,看見步道右側出現一塊空地,空地上有著圍欄、廁所和一棟水泥建筑物,建筑物外面的樓梯坐著許多歇息、正在吃東西的登山客。這里就是杜鵑花退避所!
但走到這裡還不夠,一定要通過一個關卡,通過那個可以把登山客擋住的欄門。我們繼續走,聽見遠端有一個韓國中年男人在對我們這個方向大喊著什么。
我們向前快跑,看見前面有一個類似警衛室的小木屋,小木屋的旁邊是一個由告示牌、圍欄組合起來的閘口,最大的一張告示牌上寫著往白鹿潭需在12點以前通過此處,12點后所有登山客一概禁止通過。方才大喊的男人站在小木屋外,繼續對下方的步道大喊。小木屋的后方,站著許多通過關卡、正在休息喘氣的登山客。
我們跑過去,通過閘口、大喊的男人,和其他休息喘氣的登山客站一起。
雖然不是沖頂,但能夠在時限內通過關卡仍讓我們非常開心,而且就在我們通過不過1分鐘,男人就搬出一個禁止通行的立牌,擋在閘口中間。

杜鵑花退避所(下山時攝)
我們拖著疲倦的身體,帶著興奮、緊張未定的心情,在步道旁邊的雪地坐了下來,喝水休息,順便吃東西補充體力。附近也有許多組登山客跟我一樣,開始就地用餐。
就在我們面包剛吃一兩口沒多久,剛才在小木屋一直大聲喊叫的男人走了過來,開始對所有坐在步道兩側休息、吃東西的登山客大聲嚷嚷。
雖然我們聽不懂,但他一定是在說趕快上山,不然時間會來不及,你們下山的時候天就黑了,快點!
因為他很明顯就是漢拿山管理處的人,他說的話也沒有錯,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摸摸鼻子把東西收起來,繼續往前走。有一些人走沒幾步,就又找了一塊空地坐下來想要繼續吃東西(其實我們也想這樣),誰知道那個男人又繼續跟上來,不斷喊叫催促。我們大概走了幾十米,到一個確定他應該不會再走過來趕我們上山的地方,才坐下來吃東西,補充體力。
吃過東西后,體力感覺似乎有所回復,但實際上我很清楚依照我們剛才疲勞的程度,我們大概再走個半小時就會變得跟剛才一樣累了。其實除了沖頂的這段路有時間限制,連沖頂也有限制,在剛才閘口的告示牌上,我有看到上頭標示最晚攻頂時間為13:30,換句話說我們必須在1.5小時內爬到山頂,不過我想即使沒有在13:30之前爬到山頂,管理處的人也不會在山頂旁邊圍一個柵欄,不讓人家上去吧?既然這樣,我們就還是照自己的節奏,能爬多快就多快吧。
在步道五分之四段的路上,不只周圍積雪很深,步道本身的雪也非常厚,已經像不是像前面那樣踩在有些扎實、還算平坦的雪地上,而是每一步都讓你的鞋子深陷其中,雪還有可能高過你腳踝,掉進你鞋子裡面。唯一指引你方向、可能讓你踩起來比較穩固的,就是前人在雪地上踩過的腳印。
爬到這個時候,我的腳完全都濕了,因為我的登山鞋穿很久了,防水的機能性退化,又加上雪太厚了,動不動就掉到我的鞋上,結了一些雪冰在上面慢慢融化,還好登山鞋很厚,即使濕了也不會說很冷。
通過關卡后,我們遇到的登山客非常少,很多時候都只有我們兩個人獨自在雪地中前進,那時我想可能因為我們是吊車尾通過關卡的人,后面不會再有其他登山客跟上,而走在我們前面的登山客也都早早登頂了。
「不知道那對夫妻有沒有趕在時間內通過那個關卡。」L問我。
「應該沒有吧,感覺我們后面沒有其他組登山客過關了,而且我們在中途就超過他們了。」
「蛤…怎么會,這樣他們就沒辦法攻頂了耶,都爬這么久了。」
「嗯啊。」
我在腦海里想像出他們夫妻倆坐在杜鵑花退避所前的階梯休息的畫面。
走著走著,步道離開了森林,四周變成密度不高的矮樹,前方開始依稀出現登山的人群,抬頭則可以看到佇立在藍天之下的漢拿山頭。

隨著前頭出現越來越多的登山客,我一開始還覺得是不是我們的腳程變快,前進的速度快過前面那些登山客,但在超過幾組登山客后,我才發現原來不是我們變快,而是你想快也快不起來,因為有一條巨大的登山隊伍從山頂一路蔓延下來,到我們所處的路段。因為最后這段上山的路,坡度很陡,路徑也很窄,寬度僅夠一個人通過,你很難超車,如果前面的登山客慢了下來,你也必須跟著變慢,因此造就出一條看似沒有盡頭的巨大人龍。
如果可以,我們也想趕在13:30之前登頂,不過既然有這個隊伍,那我們就跟著隊伍移動,在隊伍停下的時候休息吧,我們兩個心里這么想,享受這奢侈的休憩。
在排隊過程中,我們聽見不知道是前面,還是后面的隊伍的登山客,用非常不滿的口氣,大喊著走快點,再不快點沒辦法在時間內上山的韓文,而隨后也有一兩個登山客附和他的話,漸漸地隊伍稍微變快了一點,我們也爬上了四周完全無樹,一望無際都是雪的高地。

在這里最難爬的原因不是雪,而是你的手沒有任何可以攙扶的地方。雖然我們兩個都各有一把登山杖,可以穩住腳步,但這條路徑卻很陡,而且一邊就是陡峭的雪坡,你一跌下去不知道會滑到哪里。我們小心翼翼地往前,偶爾讓路給已經登頂的登山客下山,慢慢通過Z字型的上山雪徑。


離開了雪徑,接下來迎接我們的是表面坑洞結冰的熔巖石堆,我們手腳并用地攀過了石堆厚,最后終于看到了邁向山頂,鋪設健全的木棧階梯步道。
雖然終點近在眼前,但爬到這個時候我們雙腳實在是快不起來,僅能用不知道哪里來的力氣繼續把腳抬高放下,最后在快14:00的時候抵達我們這趟登山行的終點-白鹿潭。

因為我們已經比規定的時間還要晚登山,所以我們一到山頂范圍后,馬上就聽到另一位管理員男人拿著大聲公大喊著請趕快下山,不要在山頂停留,請趕快下山的韓文,不過即使他這樣子喊,白鹿潭的石碑、漢拿山的木牌旁邊還是站了一堆想要拍照留念的登山客,我們也理所當然要去拍幾張照,欣賞一下白鹿潭的景色。
我們跟著大家一起把登山杖插在附近的雪地上,去拍照留念。



在管理處男人及漢拿山寒風的催促下,我們兩個在山頂待不過15分鐘就離開了。
我們選擇順著原路離開,因為城板岳探訪路中后段就這么陡了,我實在不敢想像走觀音寺探訪路下山有多累。不過多數下山的登山客都選擇走觀音寺探訪路下山。

在我們離開山頂,走回木棧道的時候,我們看到方才那對感情很好,老婆行動不便的夫婦上山。雖然不知道他們是在何時何地通過關卡、走到山頂,不過能看到他們攻頂,心情真的很好,我想這樣他們就不虛此行了吧,希望山頂的管理員對他們的火力可以輕一點,不要這么急地趕他們下山。
我們下山的時間大約是14:30。從我們上山花費的時間來計算(9:00-14:00,5個小時),我們下山至少要4個小時,等于說我們離開山的最后一段路,很可能是在天色昏暗,幾近黑夜的時候行進,因此下山的路途我們都還是盡可能地走快一點點,試著在天還亮的時候出山。

下山的路并沒有比上山的路輕松,你一樣要避免踩空、滑倒、失足掉到雪坡底下。在坡度偏低的地方,你走起來確實比較不吃力,不過如果你遇到比較陡的地方,你就要小心腳會不會沒有踩穩,整個人直接滑下去,把腳扭傷。因此你雖然不用頻繁地出力把腳抬起來,你還是要費盡心力去穩定自己的重心,確定自己每一個腳步都有踩穩。

在下山的路途中,我們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什么人,景色也跟上山的時候一樣,時間過的非常漫長,我們移動的速度也因為疲勞、疼痛,沒辦法加快,中途有好幾次L都快要受不了,說她的腳很痛,腳踝那邊腫起來,怎么都還沒有到出口,但偏偏我們移動的速度就是不快,我只能跟她說再忍耐一下就快要到了,還剩下多少距離,一下就到了之類的話來安撫她。

最后我們在天空幾乎黑了的情況下,于18:30的時候回到城板岳登山口,正式結束漢拿山的登山行程。我們帶著濕掉的鞋子饑餓卻又吃不太下的肚子、極其疲累的身軀,以及隨時就會斷線的意識,坐上返回濟州市的巴士。

后記:
這次雪登漢拿山讓我很難忘,也很有成就感。以登山來說,它給了我人生第一次雪登的經驗,同時也是我第一次攻頂其他國家的山。過去我雖然有去過很多國家公園,在不同的山里徒步,但是我都沒有真正爬到國外某一座山的山頂上,而漢拿山就是我的初體驗!
以旅行來說,我很高興我們選擇登頂的登山路線,而且最后也如期登頂了(嘆),因為山頂的景色真的非常美,白鹿潭,雪坡,海平線,一切都彷彿另一個世界的景色。

除了風景之外,另一個收獲就是和韓國人一起爬韓國第一高峰,在漢拿山,我們遇到的登山客幾乎全部都是韓國人,沒有像我們一樣的外國人,這絕對不是一般觀光景點會有的情況。
在排隊登頂的時候,因為疲累,大家都默默地跟著隊伍前進,偶爾低聲交談,一步步地邁向最高峰。這種感覺讓我好像跟著他們所有人,韓國人,一起做了什么很重要的事情,最后爬上自己國家的第一高峰,完成人生中的清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