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有什么可以入門登頂的雪山可以嘗試?

分類:登山 |熱度:6661 ℃

新手有什么可以入門登頂的雪山可以嘗試?

說起登山,大部分人自然會聯想到諸如海拔,高反,危險,偏遠,毅力,勇氣等詞匯。也同樣會因為這些詞匯,使得很多想得到“巔峰體驗”的人望而卻步。但是事實上是這樣嗎?一定要克服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嗎?新手登山的目標山峰有哪些選擇呢?希望通過本文,能夠讓一部分一直想登山的朋友們真正能夠鼓起勇氣出發,最后站在某座山峰的頂點,感受極致的“巔峰體驗”。以下,Enjoy:

首先,先簡單介紹主流的兩種登山形式:

喜馬拉雅式(Expedition Style/Mountaineering)

喜馬拉雅式攀登也稱為遠征式或圍攻式攀登。主要特點是登山隊伍往往比較龐大,由眾多向導和攀登者組成一個團隊,大多數情況會在山下建立大本營,會包含大量的物資運輸。團隊間會有分工:高山向導向導或協作鋪設通往頂峰的路繩,有專人或馬隊運送物資,登山者依靠上升器沿著預先鋪好的路繩攀登。喜馬拉雅式的登山周期往往較長,需要設立一個甚至多個營地。

新手有什么可以入門登頂的雪山可以嘗試?

圖片來源:climbingthesevensummits.com

喜馬拉雅式也是國內登山愛好者們最為熟悉的一種登山方式。因為幾乎我們所知道的,媒體曝光度最高的一些山峰都是以這種攀登方式進行的:珠峰,K2等。國內大多數知名登山家也都是以喜馬拉雅式攀登了14座八千米。喜馬拉雅式不僅僅適用于喜馬拉雅地區,也適用于很多4000米以上的雪山,這也是國內大部分商業登山公司常用的攀登方式,現實中喜馬拉雅式登山,對于攀登者來說并不需要掌握很多知識和技能,也不需要對路線或攀登有很深的認識,只需要沿著設置好的路繩一步一步向上走即可。甚至連自己裝備的穿戴都可以由協作來代為完成。所以這種類型的商業登山大部分情況下攀登者都是單純的被服務的對象。甚至有很多登山者已經成功登頂了許多著名高峰,但是卻依舊不會穿冰爪,不會使用冰鎬,不會正確地打某個繩結。

阿爾卑斯式(Apline Climbing)

簡稱阿式攀登。強調通過自身的能力,采用盡可能少的裝備和不借助大量補給,快速攀登某座山峰的某條路線并返回。阿式攀登的隊伍組成通常為2-3個能力相近的攀登搭檔,裝備僅需要1-2條繩子,一定數量的保護器械(巖塞/冰錐/快掛等)來進行攀登。若有必要,也會攜帶簡易的露營裝備進行短時間露營。在攀登過程中,攀登者會更多地參與到攀登中,完成所有的技術操作,能夠自由地參與攀登決策并解決各種技術困難,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明顯察覺到自己的技術缺陷和能力上的不足。但是大家不要被“技術”“快速”等詞匯嚇倒,阿式攀登并不是高不可攀,充滿危險的。

新手有什么可以入門登頂的雪山可以嘗試?

美國俄勒岡州Mt. Jefferson登頂前最后一個繩距

阿式攀登在歐美國家比較流行。由于攀登運動在歐美國家開展地較早,有許多愛好者都具有較強的獨立攀巖/攀冰/登山能力。歐美國家的大部分在本土開展商業登山業務的向導公司也都是以阿爾卑斯式為主。這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歐美國家的山峰往往海拔較低,3-4千米為主,且接近性較好,離周邊主要城市近。

這兩種登山方式沒有孰優孰劣,主要是看所登山峰的類型來決定采取何種攀登方式。當然,也有許多世界著名登山運動員采用阿爾卑斯式攀登8千米級雪山的。

有哪些山峰適合新手

入門級別的山峰,相信很多國內的資深登山愛好者都會推薦眾多我國西部四川,甘肅,新疆,云南的一些山峰,例如四姑娘山的大峰二峰,哈巴雪山,半脊峰,都日峰甚至是海拔超過六千米的雀兒山。的確,中國境內有大量山勢平緩,海拔卻都在4千米以上的山峰適合新手攀登,而且這些山峰很多都有相應的當地登山向導公司愿意帶客戶去攀登這些山峰。我本人也在剛開始喜歡上登山的時候攀登了四姑娘山的三峰和那瑪峰。

新手有什么可以入門登頂的雪山可以嘗試?

2014年攀登那瑪峰時在大本營微笑著抵抗高反

但是,在這里我并不想為大家過多地介紹國內的入門級山峰情況,有如下一些原因:

  1. 國內的入門級雪山大部分海拔都比較高,大部分雪山的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所以對于新手而言,如果海拔適應不好的話,很容易很痛苦。我曾經在國內爬過三峰和那瑪,均被高反折磨過。所以高海拔的,不要!
  2. 國內的入門級雪山大都以喜馬拉雅式/結組雪坡行走為主要攀登方式。個人感覺樂趣遠不如阿式攀登。對于攀登本身的參與感不夠。更多的是拼耐力而不是技巧。而在國內高海拔適合阿式攀登路線都比較難,并不推薦入門愛好者嘗試。
  3. 國內的山峰一般都比較偏遠。可能行程需要一個禮拜,但是其中5天是花在路上的,這對于假期本身就稀缺的人來說就很不劃算了。接近性很差,一般從最近的村子進去,徒步都要1-2天才能到大本營。大部分的山峰都是需要多日露營的,在這個過程中也平白消耗了很多精力。

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嘗試歐美的山峰,雪線更低,美國,加拿大,歐洲有大量路線合適的山峰在4000米的海拔以下,所以很少會有高反的情況,一般都是以輕裝快速的阿式攀登為主,個別雪山是傳統的雪坡行走。而且大部分山峰的接近性極好。

一般來說當天就能往返最近的鎮子,凌晨出發,在步道上徒步大概2-4小時就能到達路線的起點,穿上安全帶和冰爪(或換攀巖鞋),系上繩子,快速攀登不需要露營,下午三四點回到鎮上還能洗個舒服的熱水澡,渾身干干凈凈舒舒服服地吃一頓滿足的晚餐。這也是我最喜歡的攀登方式:不以登頂或刷海拔高度為目的,全心全意享受攀登的過程;一邊攀登一邊思考用什么動作,什么工具去過這個難點,了解自己技術上,能力上的不足,并通過練習去彌補;用度假的方式去登山,而不是受虐拼耐力的方式。這才是我所理解的“享受攀登這項運動帶來的樂趣”真正的意義。

要不要請高山向導(Certified Mountain Guides)呢?

我的建議是:請!

請向導有以下幾點好處:

  1. 能夠快速了解當地適合自己的攀登路線和路線狀況信息,不需要你花大量時間去研究路線,難度等。可以節約你大量寶貴的假期時間。況且對于很多新手來說對于路線難度根本沒有概念。
  2. 對于沒有任何基礎的人來說,聘請專業向導可以在攀登前給你培訓如何正確使用冰鎬/冰爪/安全帶/頭盔/保護器等最基礎的登山器材,并能教你實操的小竅門,讓你慢慢掌握適合自己習慣且正確安全的操作方式。這樣其實你也就入門啦!
  3. 對于有一點攀登經驗,剛入門的愛好者,向導可以向你傳授很寶貴的經驗,例如怎么高效地管理繩子,做保護站有什么小竅門,多人繩降的時候用什么方法能做到安全快速等等。總之我覺得很受用,也為了我自己獨立攀登提供了很好的學習的機會。
  4. 安全。專業高山向導能夠盡最大可能保證安全和提供決策建議。當然,任何一項戶外運動的參與者都需要為自己的安全負責,膽大心細,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聘請向導并不代表萬無一失可以隨意亂來。
  5. 價格其實沒有想象的高。以下推薦的路線里我會詳細說明。

以下我就推薦幾個適合純新手進行阿式攀登的幾座山峰:

  • 法國霞慕尼南針峰Cosmiques Ridge路線(3842米)

這條路線是霞慕尼-勃朗峰地區非常非常經典的冰巖混合阿式攀登路線,非常入門級別(Mountain Project上難度評級為5.6/AI2/M4/Moderate Snow)。這條路線是當時初到霞慕尼作為熱身和適應環境的線路。南針峰是去到法國霞慕尼的游客絕對會去的一個著名景點。因為從霞慕尼鎮上有纜車直通南針峰的山頂。山頂上是一個登山博物館與多個不同角度的觀景臺可以看到眾多法國阿爾卑斯山地區著名山峰。

新手有什么可以入門登頂的雪山可以嘗試?

從右側下到冰原上,然后從左側沿紅線爬上來

圖片來源:summitpost.org

Cosmiques Ridge路線的起點便是山頂纜車站,在山頂穿好安全帶和冰爪,然后沿西側雪坡走到山下冰川上,向東橫穿冰川,接著沿東北山脊爬回南針峰頂峰。當時我是作為熱身路線爬的,新手爬的慢也不超過4小時,風景極其優美,技術難度不高但足夠有趣和刺激,偶爾有一點暴露感,背后就是勃朗峰。Cosmiques Ridge幾乎全年都適合攀登,如果正好能趕上滑雪季,順道就在阿爾卑斯登個山然后滑個雪簡直不要太爽歪歪,簡直完美的假期。

向導花費:阿爾卑斯地區的向導是根據線路和人數的不同有固定價格。如果兩人同行,向導/客戶比例1:2的話,聘請當地的專業持證高山向導攀登Cosmiques Ridge一天也只需要200歐/人(1600人民幣/人)左右。

PS:這條線路特別裝逼的一點在于,終點回到山頂的觀景平臺需要爬上一段預先架設好的鋁梯。而往往觀景平臺上都是普通游客。很多人看到有“全副武裝”的登山者爬上來會感到很吃驚。瞬間感覺Pro范有木有!虛榮心爆棚了LOL

新手有什么可以入門登頂的雪山可以嘗試?
新手有什么可以入門登頂的雪山可以嘗試?
新手有什么可以入門登頂的雪山可以嘗試?
新手有什么可以入門登頂的雪山可以嘗試?
  • 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Castle Mountain上的艾森豪威爾塔路線(2862m)

艾森豪威爾塔(Eisenhower Tower)是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內的城堡山(Castle Mountain)上的一條純巖石的阿式攀登路線。這條路線比較簡單(Summitpost上難度評級為5.5),早晨天亮出發,下午三點便能返回。因為Castle Mountain就在國家公園內的主要高速路旁,開車就能看見,所以接近路線也很近,從路邊走一會兒就到。這也是班夫國家公園里很經典的,人人皆知的一條路線。

班夫國家公園適合攀登的季節集中在4月-9月,再往后就會有點冷了。然后從12月初開始就慢慢可以滑雪和攀冰啦!班夫國家公園也是個攀冰勝地哦!

向導花費:北美的持證專業向導是按天收費,單人向導一對一的話一天在500加幣(約合2500人民幣)左右,兩個人的話是300加幣/人(1500人民幣)左右。如果攀登難度較高的路線,費用會相應增加。

新手有什么可以入門登頂的雪山可以嘗試?
新手有什么可以入門登頂的雪山可以嘗試?
新手有什么可以入門登頂的雪山可以嘗試?
  • 美國俄勒岡州的胡德山(Mt. Hood)(3426m)

胡德山在俄勒岡州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啦,從波特蘭市區就能遙遙望見。本身山的下半部分就是一個全年都營業的滑雪場。凌晨從波特蘭開車出發,到山下停車場直接就能見著冰雪了。然后穿上冰爪上山。這條線路是雪坡線路,比較簡單(AI2),到山頂有一小段十米左右需要用冰鎬攀登硬雪或冰,再在山脊上走一小段就能登頂。到山頂基本上是上午十點十一點,景色極好。

新手有什么可以入門登頂的雪山可以嘗試?

此山幾乎全年可上(邪惡臉),很多人在Mt Hood上滑雪登山,背著雪板爬上去,然后15分鐘滑下來。我當時還不太會滑雪登山所以就并沒有帶雪板,走下來走了我快三個小時!

這座山峰爬的人很多,如果有足夠自信,并掌握足夠的雪坡行走技巧,滑墜制動技巧和單冰鎬攀登緩坡的技巧,完全可以自己Solo不用請向導,因為路線很清晰明了,順著雪坡或者跟著別人上就是了。但是沒有經驗的小白最好還是請向導為好,因為山峰的上半部分冰川上有幾處比較大的冰裂縫,若沒有足夠的經驗,單人攀登一旦滑墜,制動不及時則可能直接滑進冰裂縫里,這就比較危險了。

向導花費:單人在300-400美元/天,兩人以上在150美元/人左右,向導客戶比例最大1:4(數據可能有差異,但是不會差太多)

翻遍了整個硬盤都沒找到當年拍的照片,最后只在手機備份里翻出來了這兩張照片:山上還是很漂亮噠!

新手有什么可以入門登頂的雪山可以嘗試?
新手有什么可以入門登頂的雪山可以嘗試?

日出時分,山峰投下了一個金字塔似的投影

必要裝備

可能有很多想入門的小伙伴覺得裝備采購是一項大支出或大難題。其實不然,除了基本的個人衣物以外,其他東西基本不需要單獨去買。很多技術裝備對于使用頻率較低的愛好者來說完全可以租賃。下面給大家簡單列一下,要攀登上面的幾座山峰,大概都需要準備什么東西。

(請參照以下產品推薦或選購其他品牌同類型產品)

衣物及部分個人裝備:

  • 排汗長袖內衣褲( Arc'teryx Phase SL)
  • 保暖中間層(Arc'teryx Delta LT或Rho LT)
  • 保暖連帽夾克(Arc'teryx Atom LT或Proton LT)
  • 防風連帽軟殼夾克(Arc'teryx Gamma LT)
  • 防風軟殼褲(Arc'teryx Gamma LT Pants)
  • 輕便的GTX防水夾克(Arc'teryx Beta SL或Alpha SL)
  • 輕便的GTX防水褲子(Arc'teryx Beta SL或Alpha SL)
  • 能放冰鎬的30L超輕登山背包(Arc'teryx Alpha FL 30)
  • 防水手套(Arc'teryx Alpha FL Glove)
  • 防風手套(Arc'teryx Venta Glove)
  • 保暖帽(Arc'teryx Word Head Toque)
  • 羊毛或排汗保暖面料長襪(Smartwool)
  • 遮陽物品(墨鏡,防曬霜,唇膏)
  • 頭燈(Petzl或Black Diamond均可)
  • 登山杖(Black Diamond Ultra Distance)
  • 保護器(也稱下降器,Black Diamond ATC-Guide/Petzl Reverso)

技術裝備(可租賃):

  • 登山頭盔(Black Diamond Vector或Half Dome)
  • 安全帶(Arc'teryx FL-355/AR-395/SL-340)
  • 高山靴(最好能自己買,自己的鞋子穿著比較合腳且舒適,但是新鞋會較硬,多穿幾次就軟了。La Sportiva Nepal或Scarpa Mont Blanc)
  • 冰爪
  • 行走冰鎬(一般為單只,也稱大冰鎬-Ice Axe)
  • 技術冰鎬(一般為一對,也稱小冰鎬-Ice Tools)

向導一般都會提供以下共用的技術裝備,無需準備:

  • 繩子(攀登用動力繩)
  • 主鎖若干
  • 快掛若干
  • 扁帶若干
  • 保護器材:冰錐/巖塞

有些地方向導甚至也會借給你安全帶,冰爪,冰鎬等個人技術裝備,因為往往他們有很多套裝備在家里車庫里放著。

向導去哪里找?

一般我都會直接翻墻搜索目的地當地的向導公司(地名+Mountain Guides)。但是另外我推薦大家一個網站:

https://www.explore-share.com/

這個網站集合了世界各地的戶外運動向導的信息,并且可以直接在上面與向導聯系。戶外活動從普通的徒步到高難度阿式攀登。當然前提是你的英語得過關。當然如果害怕英語溝通的話可以來找我求助。

新手有什么可以入門登頂的雪山可以嘗試?

費用問題

整體來說出國登山成本并沒有想象中的高。安排好假期時間,現在從國內飛歐洲或北美,如果不碰上假期或者留學生開學或放假回國,往返機票常年都能在4000-5000的水平甚至更低。如果能找到小伙伴分攤向導費用,搞不好比在國內登山還要便宜。

相比參與喜馬拉雅式高海拔登山的商業隊伍來說,可能登了很多座,但不會的東西還是不會,永遠無法擁有獨立攀登的能力。如果同樣有一周的時間,在國內搞高海拔,可能也就搞了一座,在國外可能一周能悠閑地搞三條技術攀登路線,對于自己的攀登經驗和能力也是個很大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提高自己的攀登能力和經驗,最后能夠獨立攀登,成為一個真正的登山愛好者,而不是單純為了海拔高度來作為朋友圈裝逼吹噓的資本。

最后說一句:不要迷戀高海拔,登山不是誰爬得海拔高誰就牛逼的。希望所有有著登山夢的人,最后都能站在高山之巔。

聲明: 買戶外 定位于為廣大戶外愛好者提供精心挑選促銷戶外裝備以及促銷信息。驢友從戶外裝備的品牌,價格進行篩選決策,為你節省出寶貴的時間。 買戶外為你推薦最好的戶外裝備品牌、戶外用品品牌,告訴戶外用品哪個牌子好,是你選擇戶外用品品牌的最佳參考戶外網站。 玩戶外,上買戶外! 本網站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站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由于受條件限制,如有未能與作者本人取得聯系,或作者不同意該內容在本網站公布,或發現有錯誤之處,請與本網站聯系 (本網站電子郵箱為help@maihuwai.com),我們將尊重作者的意愿,及時予以更正;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原作者取得聯系。 點此投稿

0條評論

Hi,您需要填寫昵稱和郵箱!
姓名 (必填)
郵箱 (必填)
網站

暫時木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