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登者海報)
2019年9月30日,講述了中國登山隊在1960年登頂珠峰北坡的電影《攀登者》即將上映,這部電影不僅匯聚了中國影壇的多位巨星,同時也是對祖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這部影片將王富洲、貢布(藏族)、屈銀華三位英雄在不利條件下首次登頂珠峰北坡的事跡展現給廣大群眾,有不少的觀眾在看了故事原型后,認為他們的故事有點不可思議。事實上,當初登頂消息爆出,西方登山界也有同樣的想法,甚至質疑他們到底有沒有登頂。那他們到底登頂了嗎,現實的情況又是怎樣的,讓我們來看一下。
1960年,當中國登山隊宣布首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北坡時,由于沒有登頂照片證實,西方國家的登山者普遍表示質疑。報告中描述的許多事件似乎不太可能發生,甚至有點奇怪。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質疑點:
1. 四名登山者分別是:地質學家王富洲、伐木工屈銀華、消防員劉連滿以及士兵貢布。他們都不是專業的,而且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只有兩年的登山經驗。
2. 他們是從8500米高的營地出發,但那里并沒有很好的營地,只有一兩個很小的地方可以露營。而如今,大多數探險隊都是從海拔8200米到8300米之間出發的,遠低于峰頂的山脊,因為那里有更大的營地。
3. 他們花了五個小時爬上了第二臺階。劉連滿試了四次都沒有成功,屈銀華脫下高山靴和鴨絨帽去嘗試,但也失敗了。最后,劉連滿提出用消防隊常用的搭人梯方法,他們終于上去了。這樣的方式在如此高的海拔上顯得不可思議。
4. 當劉連滿在第二階梯后100米處累倒下時,他們決定留下氧氣瓶和一些糖給劉連滿,其他人繼續登頂,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后他們才把劉連滿接走,而最后劉連滿也是順利生還。
5. 當他們在凌晨4點20分到達山頂時,天已經黑了。這時,他們的氧氣已經用完了,在昆布的帶領下,他們四肢著地完成了山頂山脊的最后一段路程。在當時,普遍認為無氧氣在死亡區域不可能支撐下去。
6. 他們在登頂上留下了一面國旗和一些紀念物。三年后,當美國人登頂時,這些紀念物都不在那里。
7. 王富洲說,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愛國給予了我們無窮的力量和智慧。

(1960年首次登頂北坡后返回大本營)
在西方登山者眼中,這種略顯浮夸的言語無法證明他們故事的真實性,主要原因是此前7次珠峰北坡的攀登,包含英國集合了眾多登山精英的探險隊都以失敗告終,而經驗不足的中國登山者們是不可能做到的。
盡管在登頂那天的故事有點難以相信,但中國探險隊的成員的坦率和接下來的幾年里有關攀登問題的回答,逐漸讓人們相信了他們的故事。如今,他們的登頂被普遍認為是真實的,并出現在官方記錄中。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原因:
1. 雖然中國的登頂者經驗有限,但他們經受了嚴格的適應性訓練,包括前往6177m的念青唐古拉山東北峰,7546m的慕士塔格峰等進行訓練。
2. 他們在氧氣耗盡情況下仍然最終登頂,在1960年代看起來是天方夜譚。當時公認沒有氧氣設備人類是無法超越這么高海拔的生理極限,后來的事實證明,無氧登頂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3. 屈銀華脫掉登山靴與襪子攀上第二臺階的故事,在美國登山者訪問他并親眼看見他失去十個腳趾之后,變得令人信服。
4. 著名登山家Chris Bonington向中國登山隊此次隊長史占春詳細詢問登山細節,證明1960年登頂記錄毫無問題。

(王富洲和屈銀華)
登頂結束后,中國官方的登山報告也非常詳細描述了北坡路線的細節。這些細節在以前無法被證實,但后來各國登山者充分證實了這些細節:
1. 第三臺階上有一塊1m高的巖石,雖然他們描述得有所差異,但對于在黑暗中攀登至精疲力竭的攀登者來說,這是已經足以讓人相信了。
2. 靠近峰頂處,要通過齊膝深的冰與雪覆蓋的斜坡。這與剛通過第三臺階后的峰頂金字塔的下部的狀況相符。
3. 斜坡頂部是冰崖,必須從西側繞過。這也是今日登山者們常走的路線。
4. 1960年中國登山者首先登上一個峰頂,然后才發現旁邊有一個高出幾米的峰頂才是最高峰。而珠峰峰頂確實是這樣的起伏地貌。
如果他們并沒有成功登頂的話,那么要多巧合才能編造出一絲不差的登山報告,所以,雖然整個過程顯得有些不可思議,但三位登山者們確實在看似不可能的情況下,成功登頂了珠峰北坡,成為了第一支從北坡登頂的登山隊伍。而這種不放棄和挑戰不可能的精神,也是戶外運動的魅力所在。那現在問題來了,作為中國人和一名戶外愛好者,9月30日,你會去看《攀登者》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