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難事件,關于戶外迷路,墜崖,高反都該怎么辦?

| 分類: | 熱度: 3023 ℃
山難事件,關于戶外迷路,墜崖,高反都該怎么辦?

何謂山難?凡在野外登山活動,超出計劃行程時間未下山回家者,或由本人或第三者對外報案,請求協助救援的事件,多屬山難事故。

談預防山難事故的發生我們必須先來了解其主要因素有那些,如:迷路失蹤、滑落墜崖、急性高山癥、身體疾病、風寒失溫、心肌梗塞、暴雨受困、遲返未歸、過變疲勞、高估能力、缺糧挨餓、摸黑失足、冰封受困,對外所做的請求協助等等。山難事故報案原因可說是五花八門。

現今大家的登山慣性,時常高估自我能力,總是認為山難事故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心存僥倖的心態就勇闖山林。當他們走入山林,登山之后才發現,自已的體力不能負擔時,行程并不是他們想像中那么容易攀登,在走不動、不想走、身體稍有不適應,動不動就要求申請直升機。

再加上媒體強力不實的報道,多數未經深入了解與求證,且易傾向于夸大聳動之言詞,讓一般不了解登山環境的群眾,誤以為登山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活動。誤信山難事故-就成為浪費資源,勞民傷財的戶外運動災害事故代名詞。

1.如何防范山難事故發生

真正要防范山難事故的發生,在發生后要如何自處與自救求援,是我們一直希望大家都能盡心學習的課目,大致可把它歸納到教育與技術兩個層面來談,這樣感覺就比較不會那么的籠統。唯一的治本根源就是鼓勵大家接受山野教育,透過實質的教學體驗,提升自我對山野能力的應變技巧與技術。也是每一位愛好山林的朋友必修之課程。

然而山野教育的范疇可以包含很廣,包括觀念層面與實質的應用層面。觀念層面:如個人的思考模式與大家的想法、看法、作法、處理態度都會影響到人與人之間、團隊與團隊之的合作默契。實質的應用層面:如登山規范中所包含的路線規劃、人員篩選、裝備選項、應變計劃、協作人員、山野生活(糧食整備、扎營要領、營地炊煮、尋水覓源、植物辨識)、車輛接駁、留守人員。還有如技術技能項目之中:繩索運用、地圖判讀、定位導航、攀降技術、攀巖技術、溯溪技術、野外求生、氣象研判、叢林追蹤、雪地技術、救援技術等等。這些應用層面的輔助,加上正確的觀念,團隊相互合作的默契,有助于在危險路段、天氣惡劣時、人員狀況不佳、物資與時間皆缺乏的狀況下,可隨機調整前進、后撤的應變作為,有效處置與人員的控管、節制、物資分配,以降低可能發生的風險管理。

務實地進行上山前的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事先可有研讀行程記錄與路線規劃,研判過地圖,并了解自己將要行走路線周圍的地形環境,該做什么樣的準備與攜帶何種裝備、糧食,都是活動的重點!地圖判讀或GPS、指北針運用、山區天氣狀況判讀都不得馬忽。若是遇到危險地形時基本的繩索確保,或是如何尋找高繞路線通過。活動期間遇上颱風、溪水瀑漲、步道崩斷、人員狀況不佳等等,這些都是考驗著所有人的應變能力與機制掌控,團隊的默契來自于彼此之間的相互信任與扶佐,(自私、猜忌、不合群、我行我素、不聽指示、這絕對是隊伍的毒瘤,領隊必須果斷的處理。)更不得依賴領隊向導能給于您任何的幫助,為有自我提升山野生活技能才是保命之道,也是如何防范山難發生最重要的一環。若是要上山的大家都能透過山野教育提升自我對山林生活的認知,即可掌握防范山難發生的關鍵重點。

每次看到山難事故發生,所有的大家都在看,都會指責官方沒有什么救援作為,為什么把救難人員放置在不對的區域,為什么看得見確不去救,延誤了救援時機。指責登山路徑沒有維護、指標不明顯、山域那么危險為何還要開放、為何不封山、指責山域搜救隊員不夠用心,速度不過快、沒有進展。結果最應該被指責的登山者反而像是宇宙地球世界超級無敵最脆弱的個體,完全不能加以檢討指責,并且盡量的去呵護避免那小小的心靈再受傷害。山難的當事者若是不幸罹難,就會說人死為大讓他安心走吧。若是僥倖生還,則又會說好里加在平安找到就好。社會公義是這樣嗎?我們的社會在變,人心也一直在變!變得是非不分…抗壓性非常脆弱,無法承擔的事實就怪罪別人,總是西瓜靠大邊,正義感在那里?

人類因有冒險犯難的精神而了解地球,開創現今富裕的文明社會,同樣從事戶外活動有一定的危機風險,這些危機風險的評估,是每一個人以生俱來,就必須要自我承擔的風險管理,絕對不是任何一個人(包含父母),可以來對你做任何的控管,一般人(包含父母)只能從旁指導你、教育你、協助你、提醒你,做以不做必須由你作決擇!你必須要自我承擔責任。

事實上,登山步道山徑真的不安全嗎?步道的標示真的很不清楚嗎?官方真的完全都沒有作為嗎?如果你真的無法走在山林中的正確步道之上,你為什么不選擇,跟著一個經驗豐富、有應變能力、有責任感的領隊、向導隨行呢?如果你沒有雪地經驗,為什么還要貿然帶著不熟悉的裝備直衝雪地呢?明明就知道天候不佳、會下雨、會下雪、有危險,你為什么還是要選擇這樣的行程安排?明知所冒的風險極大,結果卻還是決定冒險出發!這時登山者所冒的風險,必須深思慎重風險評估,不得轉嫁成為大家共同承擔的責任。登山者在上山之前請多想想,自己的能耐和裝備,到底可以承擔多少強度的風險,更不要太過于樂觀的高估自已能力,也不要把山下的生活習慣帶到高山使用,因高山有一定的氣壓與風寒,應隨時注意風變保暖才能明哲保身。山林野地不危險,是登山的人讓它變得很危險,如同高速公路本身平坦不危險,但是開車的人讓它變得很危險。所以山難發生最終的責任還是要歸咎于登山者本身。

還是奉勸要進出山林戶外活動的朋友,好好用功學習各項山野生活技能,如此可以自救保身亦可協救他人,以降低山難事故的發生,是進出山林活動安全的不二法門。

2、當山難發生后如何處置

山難事故事實上你可以讓他不必發生的!當事故發生之后我們常常都在檢討救援體系,但是卻都不去檢討登山者本身為什么自己會迷路失蹤?為什么會失足墜崖?為什么會失溫得高山癥?為什么自己不帶保命裝備?為什么不帶地圖、指北針、GPS?為什么自己不作功課?為什么隊友、向導、領隊不等他一起走?為什么老是要脫隊?為什么老是要單獨行動?這些為什么?你有想到什么原因嗎?

你選擇的行程自已可以勝任嗎?你功課做好了嗎?你有能力在野外獨自攀登嗎?你能獨處嗎!你可以面對突發狀況的處置及應變能力嗎?你裝備可以足夠運用在本次行程嗎?你的運氣是否己經用盡了嗎?有許多個為什么與?號,留給大家在上山出門之前好好的思考,評估自我能力。是否真的一切準備完成!可以安全的進入山岳擁抱山林。

但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會想把自己變成山難事件的主角?更不可能會那么辛苦!背著重裝走到高山,是為了讓自己成為山難事件的主角!但---通常發生山難事故的主因,卻都是屬人為因素居多!這個說法乍聽之下與前段的引詞好像有些抵處?其時不然!原因很簡單。有許多危險路段該防范的驢友卻嫌麻煩,懶得架設確保繩放任大伙自行攀越,容易走岔的路段山友卻各走各的,應注意保暖保溫的時候又嫌身體太熱、不冷?下雨時嫌雨衣褲悶熱不想穿,讓自已身體淋濕之后處于風寒效應的環境中,這都是驢友們的慣性,是我們常在山上遇見的問題,這也是山難層出不窮的主因。當下你可以去防治,你可以去避免的,你可以讓山難事故不必發生的!但因你的疏忽卻讓山難事故發生了。

在登山活動中我們會有放射性的行程,常會用小包背來裝帶當日行程所需要的裝備物品,我都把它稱為救命包。救命八寶或十寶!? 這個包包非常的重要,可不要輕易的離開我的身邊:1、雨衣褲2、行動水3、行動糧4、御寒衣5、頭燈(備用電池)6、通信器材7、打火器材(爐具組)8、緊急用藥包 以上為八寶。另加9、山刀10、露宿袋(或防水地布加細繩) 稱為救命十寶,是山野中的保命袋。

當山難發生后如何處置,這里就依目前常見的迷途失蹤、墜崖摔落、急性高山癥等山難狀況,發生時的應變處理提供一些處置參考:

一、為什么會迷路失蹤

何謂迷路失蹤?簡單的說就是當一個人在外找不到回家的路?當一個人發現自己真正迷途時,內心就會隨著時間開始產生惶恐、不安、急燥、無法平靜思絮。一旦偏離主要步道鉆入竹林或茂密的叢林里,若沒有同伴幫忙指引很難找回主線步道,可能就會無厘頭的亂闖!這時我們很難評估想像,當一個人或動物受到周圍的驚嚇之后,會發揮超出自已本能幾倍的力量開始狂奔!? 這是在山野迷路中最常看見的狀況,亦是眾多的迷路者無法尋獲的主要因素。當我們在迷路后應如何的自救確保!是每位愛好山林環境朋友不可遺漏的課題。

要如何預防迷路失蹤?…萬一不慎真的發生時,要如何自救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必須切記,容易造成迷途失蹤的幾個主要因素:大致上例如因個人對山野環境不熟悉、經驗不足、誤把獸徑當成登山步道、隨意亂闖走捷徑、自識甚高不聽從向導的約束、我行我素只顧拍攝照相錯估時間、與隊伍拉開距離后拼命低頭趕路、體力不適休息過久、誤判方向或對地圖判讀不甚了解,以及向導沒有負起帶隊責任因疏忽所造成的狀況。

要避免迷路失蹤,就必先了解并避免上列等情況發生,改善自我主觀意識、養成團隊觀念、學習合作默契,并加強對山野環境的認知能力。請勞記以下要點才是自我保命的要件:

1、切記:等待救援是你唯一活命的機會,無論你多累,多不舒服,多慌亂、惶恐不安!多么寒冷!最好的方式就是原地周邊找一處可供自身棲息的安全地點休息~等侍救援。

2、將自己的心先安定下來,抓住自己的信念,你要相信只要保護好自已的生命,搜救人員決對能找到你的信念,并在周邊作好明顯的標記。若是能自己起火堆是最好的,因火能讓人安定身心、亦能保暖壯膽、亦可成為搜尋目標。

3、當你發覺自己迷途失蹤時!這時你要特別注意背包不要輕易的離開我自己,因為那是你唯一的保命裝備,并且要注意防潮防濕。

4、你想活命就得切記:不可下切溪谷!只能往上空曠的稜線走!? 因為稜線可以上天堂(在你還沒上天堂之前搜救人員,已經將你救回民間,讓你繼續留在民間完成你的使命)透空性高,展望比山谷地形來得寬廣,被尋獲的機率非常高。而且高山地形大致陡峭,植被茂盛,地型復雜,溪澗河谷瞬間落差極大。當你下切后,就很有可能走到閻羅殿!很難再有機會回頭。你很有可能將永遠被限制在山川河谷之中過一輩子! 況且山谷的環境都處在密林之中,搜救人員與直升機很難去透視找到你所處在的位置點。

二、為什么會摔落墜崖

驢友墜崖摔落有時是因地形環境特殊所衍化之結果,或是因人為不小心疏忽所造成。如在某些路段或崩崖處,山友為了安全會架設繩索以供自己與隊伍確保通過,之后繩索即留在原地,然而事后要用繩之人,必須自已去分辦繩索的穩定性與堅固性。除非不得已~決對不可輕易的去使用這條繩索,最多也只能當作借個力使用,更不可將全身重量放在這條繩索之上。因為它處在曝曬的環境下受風吹、日曬、雨淋、濃霧、冰霜、寒雪的摧殘,很難保證它的穩定性與堅固性。運氣背的時候別人拉沒事,自已只是借個力而已,卻連人帶繩翻入懸崖!? 其實有些事件是可以避免的。如遇需要攀爬或橫越時,手要去扶摸的每一處捉力點,都必須特別的去注意你所捉的點是否穩固?有否抓到干枯的樹干?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動作,但卻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如果我們在山野環境活動時,都能處處小心提醒每位驢友,在行進時多加集中精神,隨時注意周邊地形環境與隊友的行為,互相協助、提醒步道狀況并告知后面跟上的隊員,相信就可減少降低事故的發生率。

在危險地段--我們(向導)寧可多花一點時間,架設繩索確保人員安全通過(自已也安全),也不愿發生事故后再來處理善后的事情。每一個隊員對地形高度的恐懼感各有不同,你有能力覺得可以通過,但未必每位隊友也都(能)可以通過。通常遇到危險地段時--我們最好試著采取高繞或下切來回避危險路徑,提早迂迴降低隊員墜崖摔落的危險。

三、為什么會高山癥

1、處理高山癥的安全守則:

在登山途中若遇到高山癥,該如何應對呢?可根據在1997年一位美國醫師所提出的高山癥的黃金律來應對:

一、在高山上的任何疾病都應假設為高山癥

二、不要帶著高山癥的癥狀進一步上升高度

三、如果癥狀正在惡化應立刻下降高度

四、不要讓患有高山癥的患者獨自落單行動

在高山上如果能誠實的面對自已的癥狀,時時關心身邊的伙伴,并勞勞的記住這四條的高山癥黃金律作好妥善的處理。相信大家就能享受高山的樂趣。山友最好的高峰經驗是建構在面對高山反應時能知所進退的基礎上。一旦發生不適應三低,也就是低溫、低壓、低氧的陌生環境,就得馬上下降、下降、再下降高度。

2、高山癥診治預防

目前世界上常用來診斷急性高山的標準,就是露易斯湖急性高山癥指數。其癥狀包括,第一、有登高,海拔高于2500米。第二、有頭痛、頭暈、失眠、惡心嘔吐、疲憊虛弱 這五個癥狀。通常只要有頭痛,再加上其他四個癥狀里頭的任一個癥狀發生時,就符合急性高山癥的診斷。或者是沒有頭痛,但五個癥狀中有三個以上癥狀發生時,也可以診斷為有急性高山癥。通常急性高山癥在晚上癥狀會更明顯、更惡化。

通常癥狀若沒有處理,會有惡化的現象,尤其是譬如咳嗽帶血痰、呼吸困難。或是走路不穩,譬如用腳跟對腳尖走直線時,無法走直線,甚至神志有異常的時候,就一定都得立刻下降。在初期的嚴重高山癥,只要下降500~1000米,大多數嚴重的癥狀都會有所改善。

3、高山癥的治療與應對

高山癥的治療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停止上升高度

二、供給氧氣

三、供給藥物

四、立刻下降高度

其中除了給予藥物之外,其他三項都是驢友們在沒有醫師在場的情況下可以自己處理的。在登山途中若遇到高山癥,該如何應對呢? 就是根據高山癥的黃金律,其中:

處理高山癥最好最安全的原則就是下降、下降再下降,在患者的意識清醒且尚能走路的情形之下,應立即把握最佳下撤時機。切勿等到患者昏迷或癱瘓再求援,此時無論急救或下撤都會增加處理難度及病患風險。

引起高山癥的原因可說是既復雜又難測,如不及時處理也有可能同時引起各種併發癥,嚴重時可能導致肺水腫或腦水腫等致命癥狀,因此早期警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乃是成功治療的關鍵。

3、在危機當下我能作什么

近年來我發現在登山活動的大家總是抱著,只要當有事故發生,提出報案就沒有我們的事?就想急著離開現場,或派能力比較差的同伴陪著他(反正有人陪就好的自私想法),其他人就可繼續完成我們未完登的活動,沒有任何隊友情誼可言?

試想~若是當下這個受難者是你自已!不知你會做何感想?我們可以用手摸著良心好好的想想,青山依舊在---人生能有幾回(次)同游山川,一起佇立山巔忘情的吶喊,一起遙望遠觀飄動無際的云海、晨曦曙光、落日晚霞,一起行走在山腰間欣賞山巒風光,生命悠關共同橫渡危險的崩塌地,相互協助攀登斷崖稜,在湍急的河谷水位上升與大伙共同合力,將隊員安妥的協助上對岸,這一切我們都一起努力過,這一切我們都平安。

今時今地你舍得離他遠去嗎?我們是否都忽略了在整體救難機制中,誰才是第一現場第一時間的救難人員?誰才在第一時間下出手相救~答案:就是當下的全體隊員啊!當下你若不去協助、救援、尋找他,一直期待著山下的救難隊集結,上山到達之后再去尋找他?很可能找到他只是一具冰冷的大體!若是當下你不能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招集所有隊員,成立臨時應變指揮中心,以最盡速了解事故狀況進行支援救助,或是請求在臨近的隊伍幫忙協助,他可能就有生還機會。

大家要記取:山難發生后的黃金定律,就是當山難事件發生后,全體隊員必須立即暫停一切活動,領隊必須集合現埸所有隊員,成立第一現場救護隊,協助處理所發生之事故。若超出現場救護能力時,須馬上對外發布山難事故,向當地主管單位消防局通報,并說明事故地點座標(使用何種座標系統)、詳細位置、發生狀況、現場地形、如何救援、需要支援那些物資、裝備、目前你的處理狀況等。并請求消防局另行知會民間山搜人員加入協助救援任務及協調相關醫療機關待命。爾后,持續擔任救援任務直到山下的救援隊到達上山時,方能把任務移交后續處置。直到確認任務狀況解除。

4、我如何做對外求援信息

當有人在嵩山峻嶺之巔發生了各種山難狀況時,每當在第一個時間想到的就是~對外救援?但是卻都在上山之前,忽略了必須要設定一位對于山域環境相當了解,并熟悉協調救援任務的專業人員作為留守人員。而這個留守人員卻是能為你隨時可掌握上山隊員的活動安全,進行守護與支援的工作。亦是團隊在行進間的氣象預報、地形路況、營地水源的參謀者。本隊若在山上發生任何狀況時,留守人員就是你山下最有利的守護員,他將是指揮中心做最有利的參謀者。

有人在高山上受困、失蹤、迷路,墜崖或其他疾病產生時,都會在第一時間對外發布山難意外請求支援救護。上訴己講了許多的救援機制,因此可以理解到最主要的黃金救援還是要靠當下的同隊伙伴協助,因為只有及時的救援救助,才有可能讓當下的受難者獲得~及時救護。

在事故發生后應如何的作~對外救援?最主要的還是要先確定事故現場的位置,告訴留守人員,座標、高度、詳細地點、事故原因、傷亡狀況、現場氣候、地形環境、需要那些支援、醫療器材、裝備器材、補給品等,你目前的處理狀況,一并列上清單并由留守人員對外求助報案,以降低上山通訊不良及通聯的電力使用耗損。這也牽涉到地形環境的限制與現場氣候、傷亡狀況的急迫性,而主管救援任務的消防局人員,在接獲通報后得必須馬上成立前進指揮中心,派出救援小組,并在第一時間內進入災害區域展開救援任務。

這時候領隊向導必須要去執行這個非常重要的任務:立即成立第一現埸救難指揮站,領隊為第一指揮官,全權處理救援任務協調、調度、對外請求支援、聯系。向導為第二指揮官,全權協助領隊處理救援任務,并設法招集隊員應分派任務,并注意現場氣候、地形環境是否安全?拍照攝影、書寫記錄、就近另僻扎營地點、扎營炊煮、取得水源、糧食整合、物資清點、安撫隊員情緒、尋求就近友隊支援等煩鎖事件。

結語

人往往喜歡用…自已的思維

與自我主觀意識…來做判斷

聽不進 容不下 別人給于他的見解

這時您無須與他爭論…

相信大自然會在適當的時機下

給于他傲慢的教訓…

日后他就會知道

學會卑躬軀膝的尊重大自然

聲明: 買戶外 定位于為廣大戶外愛好者提供精心挑選促銷戶外裝備以及促銷信息。驢友從戶外裝備的品牌,價格進行篩選決策,為你節省出寶貴的時間。 買戶外為你推薦最好的戶外裝備品牌、戶外用品品牌,告訴戶外用品哪個牌子好,是你選擇戶外用品品牌的最佳參考戶外網站。 玩戶外,上買戶外! 本網站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站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由于受條件限制,如有未能與作者本人取得聯系,或作者不同意該內容在本網站公布,或發現有錯誤之處,請與本網站聯系 (本網站電子郵箱為help@maihuwai.com),我們將尊重作者的意愿,及時予以更正;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原作者取得聯系。

0條評論

Hi,您需要填寫昵稱和郵箱!
姓名 (必填)
郵箱 (必填)
網站

暫時木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