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始計劃EBC(珠峰大本營)徒步,我們上網搜尋了許多資料,也問過一些登山的前輩,發現即使沿途山屋都有提供食物和水源,但是在熱水的部份卻是需要另外付費的,隨著海拔的提升,熱水的價格也是跟著飆漲。
對于動輒零下的氣溫(珠峰大本營三月份時約為零下二十度),有一壺溫暖的熱開水,無疑是寒冷的山里最迫切且需要的,除了能夠飲用外,還能夠裝進耐熱水瓶,放進睡袋里,做為暖暖包使用,因此,考慮到使用的頻率,我們就興起了自備高山爐具的念頭。

在選擇爐具的過程里,我們有幾個重要的考量:
1.重量
在所有裝備都得要裝進背包里自行背負的情況下,直接來說,重量和體積是最先被我們考慮的重點,因為在氣罐無法改變的前提下,就只能從爐頭和爐具本身來下手,相信我,沒有人會想要在已經夠沉重的背包里,再添上一筆負擔。
2.產品效能
在眾多高山爐具的品牌里,各家主打的功能都不盡相同,除了因應前往的目的環境不同外,每個品牌各自有他們獨特的設計和強項,在琳瑯滿目的產品中做出選擇也是一件令我們感到困難的事。
3.品質和耐用性
我們一直很希望所有的東西都能夠發揮到它們最長的壽命,在現在消費主義的模式里,要找到這樣的品質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這卻是我們考量一樣產品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接著就來介紹我們這趟旅程回來后,兩個人都贊不絕口、迫不急待一定要跟大家分享的重要裝備之一:
SOTO WindMaster防風穩壓登山爐頭(SOD-310款式)
SOTO鈦杯/不銹鋼杯料理組(SOD-521款式)

SOTO WindMaster防風穩壓登山爐
超輕量!只有67g
在我們開箱的那一瞬間就被它小巧的外形給吸引了,實際測試爐頭重量約只有67g左右,這不正是完全符合我們需求的高山爐頭嗎?

高精度瓦斯調節器,搭上獨特的MicroRegulator微型穩壓系統
一般來說,瓦斯在出汽的過程里,會使得罐身會快速降溫,這也是為什麼每次我們在燃燒的過程里摸罐身會有冰冷的感覺。但當這樣的情況遇到了低溫的環境時,過低的溫度,會造成出汽量下降,進而影響到火力的表現,這也是在低溫環境里無可避免的問題。
但SOD-310解決了這個問題。
缽狀型爐頭,提升抗風性能
我們在戶外實測了非常多次,這個缽狀型的設計,很有效的阻擋了外在的風直接影響火源,所以即便在有風的情況下,火焰還是可以很有效的直接加熱爐具。

超強火力,最大可達3.3kW
雖然水要沸騰的溫度隨著海拔會遞減,以我們這次超過五千公尺的高度為例,水溫約在84度以下就會沸騰,但在煮水的效率還是可以明顯感覺到是非常快的。此外,它除了強調超大火力外,它還做了一個較寛大的分燄盤設計,即使火力再強,還是能夠平均分散加熱,避免過度加熱某一點而燒鍋。

可拆式爐架
爐架可以收疊起來節省空間,如果需要換上更大的容器,可以換上另一款加大型的底座,使用上有更多的選擇。

隱藏式自動點火系統
附有自動點火系統,在使用時,只需要先將瓦斯轉開一到兩圈,即可輕松點火。另外,它們將點火系統藏在中央,就是為了避免在收納的過程里,不小心擠壓或碰撞時可能受到的損害。

SOTO鈦杯/不銹鋼杯料理組
三個愿望一次滿足的鍋具組
這次附上的總共是750ml的鋁合金杯+400ml鈦杯+350ml不銹鋼杯,三個人完全可以收納成一體,除此之外,每個杯具都可以單獨使用于爐具上加熱!這點真的很棒!

杯蓋設計
蓋上杯蓋之后,可以用來過濾食材,或者是想要煮個泡面也不會發生溜手把面也一起倒掉的悲劇了。
如果有時間,在爬山時,做一杯手沖咖啡,似乎是一件奢侈的享受呀~

杯拑設計
這也是我們非常滿意的設計之一,利用杯拑的方式,除了可以減少鍋具本身的重量外,也可以更方便收納,一個手把就就可以用于全部的鍋組,完全是輕量化的極致。

一起走吧!實測體驗!
這次實測從EBC(珠峰大本營)徒步路線的起點Lukla(2,860m)開始。一路上我們幾乎每天都有使用,最高使用海拔為Gorakshep(5,140m);氣溫最高攝氏15度至最低零下15度。
基本上,爐頭都是需要在戶外使用。
GokyoLake,海拔4750米

第一個感受到的是收納的方便性
因為幾乎是每天都需要移動更換住宿點,對女孩這樣一個收納狂人來說,要如何分類東西并妥善的裝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事!否則光打包就要耗上不少時間。她喜歡把所有的東西都分類裝在一起,除了方便拿取外,也可避免在不斷移動的旅程中丟三落四。
爐頭小巧的外型,配上疊杯型的鍋具組,完全可以將它放置在鍋內,統一收納在一個原廠的袋子內,從此再也不會丟東丟西(指自己),也節省了不少檢查裝備是否遺漏的時間。有些人會覺得拆裝爐架似乎需要多一個手續,但是實際使用下來,發現這完全不是問題,幾乎快到一秒拆裝的容易,可以扣起成扁平狀的爐架也不會因為沒收好而不小心刺破收納袋。
第二個是自動點火系統實在是太方便了
這次的旅程里除了需要搭飛機出國外,進到尼泊爾后得要轉搭國內航班才能夠抵達出發的起點。我們都知道,打火機這類東西是絕對不允許攜帶或托運的,所以搭載自動點火系統的爐頭對我們來說方便了不少,只需要打開瓦斯后,按一下就可以輕松點火,不需要另外攜帶打火機。但是,在最高海拔時,點火會不像之前一次就能成功,需要嘗試好幾次,主要原因是因為高海拔的涵氧量過低所造成的。
而這樣的點火系統在其它的登山爐頭也已出現過,但許多的設計都是在爐頭的側邊,在長期碰撞下容易受到損壞,而SOTO將它隱藏在缽體的正中央低處,也有益于保護。順帶一提,女孩對于任何的點火裝置都抱持著一種高度警戒,更不喜歡用打火機在開啟的瓦斯旁點火,所以有了這個裝置之后,她終于不必在我每次點火的時候用一個驚恐的眼神看我了(笑)。

第三個是非常讓人驚嘆的穩壓系統
官方建議實際的使用溫度為零下5度至正20度之間。但這次我們使用的最低溫為零下15度,當時瓦斯罐已使用約剩一至兩成的量,在這樣低溫的環境里,整個火焰發散還是非常的平均,能夠將瓦斯罐榨到最干。
而我們是沒有另外攜帶擋風板,就是仗著它的缽形防風設計,使用起來即使在戶外風中,也不會有風中殘燭的悲慽感。此外,我們也非常幸運的并沒有真的遇到狂風型的天氣,只是一般略強的風,但以過往的經驗來判斷,這樣的風速,仍是足以讓舊有爐頭的火焰搖擺,但這次SOTO表現出的火舌仍能穩定的向上,實屬不錯的表現。
而少了擋風板,也達成了另類的輕量化,因為重量對于我們這次的旅程是非常重要,由于沒有請任何的揹工,所以,所有的裝備都得要斤斤計較才行。
再來談談搭配的SOTO鈦杯/不銹鋼杯料理組
除了本身加熱效果快之外,在這趟路上也額外提供了一些不錯的Bonus。因為它是杯形小巧的設計(即使如此仍有750ml的大容量),有一天民宿老板還允許我們在室內的爐火上頭,順便加熱自己的水杯,每一個杯子都是可以單獨被加熱的,因為如此,也省下了當天的瓦斯。
杯拑設計的不但使用容易,在夾取的過程中也很穩固,完全不會有燙手的問題,是個聰明的設計呢!
因為只有煮熱水的需要,最常使用的是750ml的鋁合金杯,我們會在徒步中帶上幾個糖塊,天冷時,煮一壺熱水+一顆糖塊=溫暖平安的旅程。而這次小鋼杯還有另一個用途,就是被我們拿來作為刷牙杯使用,這樣一來,在缺水的地區想刷牙就不用再多帶一個杯子啦!多功能使用。

結論
這次在珠峰大本營徒步的路線上使用的SOTO WindMaster防風穩壓登山爐以及SOTO鈦杯/不銹鋼杯料理組對我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裝備之一。

讓我們在零下的低溫仍然有源源不絕的熱水可以使用,常常被山友投以羨慕的眼光,在連續近二十天的使用下來,品質也讓我們信賴,推薦給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