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到冬季就有一波保暖內層衣大戰,各家廠商無不摩拳擦掌在寒冬興起一場熱戰,但說到保暖內層衣,許多廣告難免過于夸大,尤其打著發熱衣一詞,舉凡超商、平價服飾、甚至是路邊攤、夜市,都跳下來搶錢,至于是真發熱還是假發熱?又或是發熱變發汗,那就不得而知了。
您或許會問,那戶外品牌的保暖內層衣呢?價格既然是平價品牌的三倍,甚至以上,那到底有沒有那么神奇?還是另一種噱頭?這就請您繼續往下看,由我為您娓娓道來。
保暖內層衣的分類
保暖內層衣的始祖,或說最常接觸到的就是小時候被稱為衛生衣、衛生褲的東西。傳統衛生衣褲多為棉質,雖然能保暖,但較為厚重,且一但潮濕便很難快速干燥。至于保暖效果更好的,材質就升級到羊毛,不過除非是極高級的羊毛,否則容易有搔癢感,且羊毛衛生衣在價格上明顯偏高。
隨著化纖布料技術進步,現在這類保暖內層衣多半使用化纖,或部分與羊毛混紡,但若要好維護、價格親民,那化纖還是最佳選擇。也由于抽絲紡紗廠、布料廠積極研發各種新材質、新織法,使得化纖保暖布料的變化日新月異。
布料進步加上環境與戶外運動種類的實際需求,保暖內層衣遂分化成不同種類,通常依厚度大致可分為三種,即薄型、一般型、厚型。薄型與一般型,主要是以布料本身或附加科技機能達到保暖效果,至于厚型則除了布料較厚外,甚至內層還有細絨刷毛以增加保暖性。
以戶外環境實際使用來說,薄型屬于秋冬運動款,偏向高運動量使用,所以排汗與快干性都較好,加上輕薄便于攜帶不會造成重量負擔。但若是只用來靜態活動穿著,只適合在秋季到初冬或低海拔環境。一般型屬于中海拔運動款,仍有不錯的排汗與快干性,適合在冬季運動穿著,不過在高海拔或嚴寒區域就必須搭配其他中層衣與外層衣。至于厚型主要用于較靜態活動,例如冬季賞景,而若是高活動量的活動穿著,則一定是嚴寒環境;當然,厚型內層衣雖保暖力強,但比較臃腫笨重。

左:厚型內層衣通常內里層具有抓絨,布料厚度也較厚。右:一般型布料厚度介于厚型與薄型中間,像Columbia這款還利用立體織法,創造隔狀空隙,增加保溫效力。
Columbia Omni-Heat哥倫比亞熱能反射保暖速干內衣的定位
在了解保暖內層衣的分類后,那Columbia Omni-Heat熱能反射保暖速干內衣、褲是屬于那一種呢?答案是屬于薄型運動款。因此就產品定位上,這套內層衣褲是屬于秋~初冬運動穿著,或者是中海拔徒步搭配中層衣穿著使用,也因此接下來便來分析它的特性。
保暖VS排汗快干
目前市面上保暖內層衣布料在原理上主要還是依賴蓄熱(溫)性、阻風性兩大類,至于Columbia的Omni-Heat(自體熱能科技)則是較少見的熱反射,這種做法在內層衣上最大的優點是能搭配優質吸汗快干機能布,卻不失保暖效果,更重要的它能讓衣物較為輕薄。
傳統內層衣保暖能力主要來自布料蓄熱(溫)性,所以布料越厚當然越保暖,但它衍伸的問題就是更笨重,且在吸到汗水后也會比較慢干。不過使用Omni-Heat的鋁點反射,可將人體發出的熱能反射回來,提升20%的升溫效果,所以布料便能使用更薄的款式。這么一來,運動時產生的汗氣、汗水就可更快吸附并干燥,讓身體保持相對較干的狀態,也比較不會出現運動后內層衣濡濕而讓人容易著涼的問題。

由包裝印刷一看,就清楚強調Omni-Heat的力量。

布料雖然比夏季的排汗衣來的略厚些,但滴水后水份還是快速散開。
內層衣剪裁設計與質料分析
這套內層衣褲在剪裁上采用立體剪裁,無論是上衣在軀干兩側,或銜接袖子處(約腋下);褲子則在男性下陰、跨下,都考慮人體的立體性,以及運動時的延展性。換句話說,平攤時可以發現,這套衣物在上述部位無法平整,穿上后卻能維持相當服貼的感受。
布料上,這兩件衣物都采用吸濕快干材質,不過若將內面翻過來看,針對較容易出汗的區域,如上衣的腋下,褲子的下陰處,便沒有印上Omni-Heat反射鋁點,讓汗水更容易被吸附及排出。此外,經過實穿與仔細觀察,發現褲子的布料在織布密度上較上衣略高一些,這讓褲子的保暖程度略較上衣為高,也可降低冷風由外褲(短褲)灌入的冰涼感。
最后,為了考慮運動性,布料除了吸濕排汗及保暖機能外,在彈性方面為求全面性,同時具備四向彈性,讓無論哪一種拉伸或扭轉,都不會覺得別扭。

細密的鋁反射點,可以增加體溫回饋的效果,提升保暖力。
整件衣服并非全部都具有Omni-Heat印刷,而在較易流汗的區域則不印刷鋁反射點,并且可以發現腋下處有明顯皺褶,意味著立體剪裁,更符合運動需求。

左:褲子也采取立體剪裁。右:同樣在Omni-Heat的印制上,也保留一部分沒有印刷的地方。


褲子一撩起來,Omni-Heat的鋁反射點看得清清楚楚。
秋冬路(越野野)跑、輕裝徒步
整體而言,這套Omni-Heat保暖內層衣褲,由于膚觸感相當不錯,加上同時兼具吸濕排汗與保暖的機能,所以非常適合現今秋季的輕量戶外運動,例如晨昏的路跑、野跑,或者是海拔1500米以下的輕量化徒步。
不過略要注意的是,較好的膚觸感也往往意味著布料使用較細的紗線編織,所以在中低海拔徒步時,還是要小心樹枝、荊棘,否則會造成鉤紗,雖然這不會影響保暖或吸濕排汗機能,但看上去總是蠻心疼的。
最后,如果是前往2500米以上的中高海拔地區徒步,在身體暖熱后,或是比較不怕冷的網友其實也能直接穿著,但抵達營地或山屋后,還是要多加一件風衣或薄外套,以免發汗后寒風吹拂,讓體溫快速下降,反而容易著涼。

這套內層衣也很適合越野跑與徒步,但必須要注意沿路上的尖銳樹枝,以免勾破衣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