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是尼泊爾戶外徒步的旺季,剛好避開雨季與冬季,白天氣溫大約落在12℃–16℃,夜晚氣溫大約落在-5℃–2℃。
穿搭方面,基本上跟登山的穿著一樣,分為外層(防風層)、中層(保暖層)、底層(排汗層)。行走時只需穿上底層+外層,如果真的很冷我會再加一件羽絨背心,休息時或在山屋里我才會穿上羽絨外套。

衣物盡量都以輕便、速干為主,因為在山上完全不會想碰水,更何況是洗衣服了,而且其實太陽幾乎過中午之后就會消失在云霧中,真的洗了也無法干透,所以貼身的衣物幾乎都是帶上兩套交換著穿,晚上就把當日的衣服掛起來風干。
山下的衣服和雜物等等不會帶上山的東西,可寄放在加德滿都的飯店,剩下要帶上山的東西再分成行進間使用(例如:保暖外套、水袋)跟睡前才會用到的(例如:睡袋、換洗衣物),分別放入單日背包跟大背包里,單日背包自己背,大背包則給朋友。
我們是兩個人僱一個背夫,所以一個人可以給10–12公斤重量。他們會每天出發前到你房間把包包背走,然后在你入住山屋時再把背包還給你。他們都走得很快,通常在你抵達之前,他們都不知道已經到了多久坐在門口聊天等你。
我看大部分西方人都會使用另一種手提的大行李袋裝要給Porters的東西,看起來也很方便,但因為過去需要轉機,除了山上以外的時間我們必須得自己背自己的行李,所以使用登山背包反而是比較適合我們的方式。

前背小包后背大包。
上衣
長袖排汗衣:底層,薄的兩件,抓絨一件。
羽絨外套:中層,一件。
羽絨背心:中層,一件。
薄風衣:外層,一件,低海拔比較不冷時穿著。
Gore-tex風衣:外層,一件,高海拔時穿著。
發熱衣:睡覺用,一件。
運動內衣:兩件交替。

下著
登山短褲:一件,主要是在低海拔時穿,搭配緊身內搭褲。
緊身內搭褲:一件,運動用排汗透氣款。
登山長褲:薄的一件,抓絨的一件,高海拔時穿著,視情況搭配保暖內搭褲。
保暖內搭褲:一件,行進間使用,可吸濕排汗佳。
登山鞋:防水透氣為主。
羊毛襪:薄的二雙,厚的一雙。行走時排汗吸濕,羊毛的比較不會臭。
保暖褲:睡覺用,一件。
保暖襪:一雙。睡覺用,我行走跟睡覺的襪子會分開,一到山屋就把行走穿的襪子掛起來風干。
護膝:看個人需求,我下坡時穿著膝蓋比較不會痛。
涼鞋:輕便為主,如果中午到山屋下午就可以穿著涼鞋到附近走走。


行進間和休息四處晃晃的時候。
配件
遮陽帽:白天紫外線很強。
毛帽:可遮住耳朵擋風佳,山上賣的毛帽可愛好用又便宜。
太陽眼鏡:太陽很大,看雪山時可防止雪盲。
頭巾:很容易濕,帶兩個可交替使用。
口罩:比頭巾的保暖度又更好一點。
手套:保暖一雙,防水一雙。
胸前小袋:放手機、衛生紙、行動糧,拿取方便。
雨衣雨褲:下雨或失溫使用,這次徒步完全沒用到,不過帶著保險。


在山上基本上都穿得差不多這樣。
裝備
大背包:約40L?—?60L,主要是裝入個人物品給背夫背的。防水套也要附上。
單日背包:約20L?—?25L,自己背行走時需要用到的東西。
水袋: 行進中可直接飲水,節省時間,也不用用手一直往后撈水壺卻撈不到,一試成主顧。
保溫瓶:早晚我會習慣喝幾口熱水,由于晚上很冷,要把保溫瓶丟進睡袋里一起睡,不然早上起床保溫瓶里的水就變涼的了!
山貓水壺:我會把生水加入凈水錠靜置一晚,隔天再把水倒入水袋飲用。天冷時也可以把山貓水壺注滿熱水丟到睡袋里,就會變得超暖和!
登山杖:一支或一對皆可,看個人習慣。
頭燈:山屋幾乎晚餐完就熄燈,要自備頭燈照明,記得多帶備用電池。
睡袋:山屋只有床,大部分都不會主動附棉被,要自己跟店員要,蓋了也不暖,強烈建議自己帶。

山屋房間,有窗戶,基本上都會透風。
其他
盥洗用品:快干毛巾、牙刷、牙線,有些人會推薦漱口水,太冷不想碰水時可以用,但我自己是很討厭漱口水的味道。
防曬乳:山上紫外線異常強烈,不擦會曬傷!
保濕用品:乳液、護唇膏、凡士林。山上很乾躁,不保濕的話容易脫皮。凡士林到最后我幾乎天天擦,推薦 Vaseline 的小包裝,方便攜帶味道也好聞。有顏色的護唇膏可以讓氣色看起來比較好。
衛生紙:山屋不免費提供,只有販售衛生紙,且海拔越高價錢越高。衛生紙一定要多帶,因為海拔越高鼻涕、咳嗽一定越多,我幾乎天天擤鼻涕,后來不夠用只好跟餐廳要餐巾紙,但他們也很省,每要一次只給一張(哭)。
濕紙巾:過Namche Bazar之后建議就別洗澡了,很容易著涼誘發高山癥,使用濕紙巾擦拭身體取代。
卸妝棉:清潔臉部用,拿來卸防曬乳。蜜妮有出小包裝。
行動糧:巧克力、堅果、餅干糖果等等,喝的方面可以帶維他命C發泡碇、寶礦力粉。
餐具:碗筷、杯子。
個人藥品:像是暈車藥、感冒藥、胃藥、腸胃藥、止痛藥,可以咨詢醫生。
醫藥包:紗布、碘酒、創可貼、透氣膠帶等可簡易包扎用品。
分裝袋、防水袋:分隔不同物品。
電子產品:手機、相機、移動電源、電池,充電線、轉接頭。山上電力缺乏,電要用買的,所以如果你有很多電子產品需要充電,記得把充電的預算加進去呦,有時候還會遇到老板自己不夠用,你想充他還不給你充。
地圖:可以在市區買,地圖會有很詳細的路線說明,我們是Guide直接給我們一人一張。

山屋會賣這些東西。
不帶不會怎樣,帶了會覺得很棒的小物
干洗手:一是天氣很冷不會想要碰水,二是洗手臺通常都在離餐廳很遠的地方。
棉花棒:不洗澡累積的耳屎很可觀,我也是去了才知道。
干洗發:在山上盡量不要洗頭,很容易著涼得高山癥,這時候干洗發就是女孩們的救星了!能讓頭發變得清爽解油,但噴到最后會發現頭發怎么噴都還是塌的(大哭)!
凈水錠、濾水器:這個見仁見智,我覺得用了心安,除了我之外的其他人都沒用也沒發生什么事。
太陽能板:發電效率其實沒想像中的高,因為通常一過中午太陽就消失在云霧里了,不過還是可以加減補充手機的電量,適合手機重度患者。
隨身充電器:可以直接用移動電源充相機電池的轉接頭。
折疊衣架:可以把濕掉的衣服掛起來曬干。
指甲剪:指甲長很快的人可以帶一下。
行李秤:在分裝給Porter的行李時可以秤一下重量。
吹風機:限山下使用,因為加德滿都的飯店大部分都不會附吹風機,而我又不能忍受洗完頭頭發沒吹干,要注意電壓跟插座與國內不同,然后千萬不要傻傻地把吹風機帶上山,去山上就不要洗頭了!
其他像是一起同行的女孩,她在出發前去接了睫毛,我覺得真的是很聰明呀!這樣就不用化妝,眼睛看起來也會很有神。
我想女孩跟男孩在意的事情一定有所不同,登山裝備也會有所差異,以上是我實際經歷過所整理的戶外裝備表心得,希望能給也想要去一訪EBC的「山女孩」們一點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