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有很多朋友有過類似經驗,一雙戶外登山鞋放這過了一陣子,然后穿這再出行上山,半路中途就整個登山鞋鞋底剝落 。其實這種程況是很正常的,要了解為什么不用就會爛的的問題,我們就要首先了解一下,一雙戶外登山鞋的結構是什么?材料是什么?


登山鞋的鞋底通常都是PU材料,如果長時間不使用會極容易發生水解,即使不剝落,其耐磨性也會大打折扣。
這是正常的,因為材料是PU
基本上一雙登山鞋,都會由皮革或尼龍鞋身、海綿內襯充墳及PU鞋底。沒錯,發生問題的99% 都是PU鞋底損壞。PU材料的全名是(Polyurethanes,聚氨酯)。這種材料具有質輕、回彈性高、避震耐磨、止滑等優點,表面也較為光亮。因此許多高品質登山鞋底均采用這材質作中底。
PU還有一個特點,它在廢棄掩埋后可自然分解(也就是俗稱的氧化或水解),因此不會造成回收處理負擔,可降低對環境沖擊。而PU會被水解的特性,又被許多人稱為環保膠。PU材質氧化是因長時間的靜置,導致PU材料發生腐蝕蓬松掉落的現象,又稱之為水解。PU聚氨酯本身的粒子結構,在長時間與空氣接觸后,會慢慢產生粒子間隙越來越大的現象(這是自然過程)。

圖為一雙PU膠發生水解情況而剝落的中幫登山鞋
但如果我們經常給予適當壓力,就可以減慢崩解的速度,所以只要經常穿著登山,就可以保持行山鞋的耐久度。因為PU氣孔內的水分子與濕氣就會被擠出而變得密實,就可以減緩水解的速度。這個就和身體長時間不活動,一動起來就容易酸痛受傷的道理一樣。因此,如果你鞋柜中的登山鞋鞋底剝落了,很明顯就是你有一段時間沒有去爬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