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驢教你如何選擇合適的戶外登山鞋 看完就不會買錯了

分類:徒步登山 |熱度:3867 ℃

戶外雙腳就跟車胎一樣:如果沒有好的輪胎,空有強力引擎跟加滿的油箱也是徒勞無功。

一定要小心照料雙腳,雙腳是身體的根基。

f78bad80d90f4b78ad50e943797c6b61

健康強壯的腳有三項特質:

有發達的肌肉和肌腱;

符合生物力學的骨架;

干燥、溫暖、沒有水泡的皮膚。

鞋類需求

靴子跟鞋子是為了讓徒步登山驢友保持雙腳健康強壯而設計的,盡管赤腳跑步團體近年來不斷頌揚自然調整對腳力跟健康的好處。對大部分徒步登山的驢友而言,事實可能介于兩者中間。

由于鞋子(跟食物)是驢友們最「個人」的兩種選擇,所以我試著調整我的觀察與建議。在這章節里,我只會分享對我而言最好用的東西。

424e0746bc30415c8e69a0cded0c3783

如何選購新鞋

1.穿著你偏愛的登山襪試穿,以確保完全合腳。

2.把腳趾往鞋尖里面擠,試著將食指塞進腳跟和鞋背之間。如果塞不進去,就表示這雙鞋太短,下坡時你的腳趾甲會受到沖擊且長水泡。

3.綁好鞋帶后,試著上下、前后、左右移動腳跟。良好的鞋跟杯以及鞋帶系統會牢牢地將你的腳跟固定好,讓它無法動得太厲害。

4.動動腳趾,趾箱應該要有足夠空間可以活動腳趾,但又不能寬到讓腳掌左右滑動,否則走山腰時會造成困擾。

5.走一小段路,確保你穿著這雙鞋子時,步幅、落腳以及起步姿勢都能夠非常自然。

9844eb31174549d181bd0478231bd621

不管什么季節,我的鞋子都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合腳

如果鞋子不夠合腳,我很快就會忘記鞋子的評價有多高,或是折扣后的價格有多便宜。鞋子的長、寬、體積都必須恰當;要貼合我的足弓;不能讓像是拇囊尖腫或過度突出的足跟等足部異常惡化;而且要有些彈性空間,這樣才能舒適地配合我的腳形,而不是讓我的腳來配合它。

透氣

如果鞋子悶住汗水,我的腳就會變得潮濕甚至濕透,這會導致水泡、浸軟,甚至是浸泡足(又叫壕溝足)。

快干

在長時間的潮濕天氣下,例如在持續降雨或是多變的春雪中爬一整天的山,我的鞋子難免會濕透。就算是號稱「防水」的鞋子,最后也一定會失效:如果我踩進一個很深的水坑或是涉水過溪,水就會從鞋管滲進來,再不然就是沿著腿流進鞋子里。除此之外,使用過一段時間后,防水鞋款就會失去防水性—全粒面皮革的密封膠會分解,而用像Gore-Tex這種防水透氣材質做的靴子的膠條會疲乏,布料也會因為污泥跟汗水而逐漸劣化。如果穿上像是雨鞋這種防水不透氣的鞋子,我的腳就會被自己的汗水浸濕。與其徒勞地嘗試保持雙腳干爽,我現在寧愿穿低吸水性且快干的鞋子。我會特別找部分鞋面是用疏水且多孔的尼龍網眼布料制成的鞋子。

ff78bb0329bc4eb59129a3b806d79234

耐用

理想狀態下,我的鞋子應該可以走上800到1200公里—足以影響我的極限跟生態足跡。為了延長鞋子的壽命,我在開始使用前,會用AquaSeal修補膠或額外的縫線加強鞋子最容易穿破的部位。

我大概每走800公里就會汰換鞋子。

腳底防護

我的鞋子必須要有耐用的鞋底或是彈性鞋墊(最好是用聚氨酯泡棉,而不是俗稱EVA的乙烯—醋酸乙烯泡棉)來保護腳底。跑步者的鞋子或許愈來愈輕薄簡約,但他們不必背著沉重的背包、每天行走長達15小時,還走在如此崎嶇的地形上。我曾穿著不具保護性的鞋子登山,結果造成前腳掌瘀傷,因此我覺得為了避免腳痛好幾個月,多個幾十克是值得的。

敏感度與靈活性

然而,不能為了腳底防護而犧牲我雙腳的敏感度與靈活性。尤其是在越野地帶或是需要技術的地形上(像是碎石坡),能夠感受到腳下地面是很重要的。否則,我對自己的落腳點就無法那么有信心;也無法預測我的腳(或是隨著腳移動的身體)下一步會如何移動;而且腳也無法針對地表起伏做出正確的調整。

輕量

要移動腳上的重量,需要消耗的體能是移動背上重量的五、六倍。所以穿著一公斤重(而不是兩公斤)的鞋子,就相當于減輕四、五公斤的背包重量。(如果你有興趣更了解這個主題,可以參閱S. J. Legg跟A. Mahanty合著的〈Energy Cost of Backpacking in Heavy Boots〉,發表于《Ergonomics》月刊,1986年第29卷第3期,443到438頁。)太重的鞋會造成過早疲勞以及步伐笨拙,可能也比輕量化鞋款容易發生意外。

ea4288e940e04255a6c02f5de78638c4

視天氣狀況,我的鞋子或許也得具備以下特點:

保暖

在寒冷天氣里,保暖層可以減少對流熱喪失,并保持我的腳部溫暖。保暖層的形式可以是Thinsulate之類的短纖維保暖層,也可以用全粒面皮革取代多孔網眼布料。

不保暖

在溫暖環境,我的要求恰恰相反:鞋子必須透氣通風,可以透過蒸發與對流降溫來保持腳部涼爽。

防水透氣

防水透氣鞋面會防止外面干燥的濕氣來源(像是冷雪)弄濕我的腳,造成傳導熱喪失。鞋子必須保持透氣性,否則我的腳會因為流汗而從鞋子里面變濕。

硬鞋底。在堅硬的雪地上健行或攀登時,硬鞋底比較容易踢出步階、踩出較穩的邊緣。當雪比較軟時,軟底鞋就夠用了—不信可以問問在6月走過國王峽谷(High Sierra)的那數以百計太平洋屋脊步道登山者。冰爪通常適用于硬底鞋,但是Kahtoola跟CAMP都有生產軟式冰爪,用在比較不需要技術的情況下。

b121b3e8fc734bcc8d97e410ef9d86b9

鞋幫保護

如果我的路線上有許多不好走的地面—像是冰磧石、碎石坡以及濃密的樹叢—那我就需要保護性更強的鞋幫。雖然比較重也較不透氣,但這些鞋幫通常也比較耐用。在好走且修繕良好的步道上,比較不需要保護性的鞋幫,但我還是會找有護趾的鞋,以防不小心踢到石頭或樹根。

支撐力與操控性

我很幸運擁有良好的生物力學結構;骨骼系統受到強健的肌肉、韌帶以及肌腱妥善支撐;而且腳踝不曾受過傷。但我如果不是天生幸運,可能就需要靠鞋子的鞋底鐵芯、抗足內翻裝置、矯正鞋墊,或者中、高靴筒來提供支撐、控制動作。

如果你容易扭傷腳踝,我確實建議穿高幫靴,但你必須明白這不是萬靈丹。你還得在比較弱的腳踝上穿戴支架、使用登山杖,或試著改善你的肌肉強度與生物力學結構。

聲明: 買戶外 定位于為廣大戶外愛好者提供精心挑選促銷戶外裝備以及促銷信息。驢友從戶外裝備的品牌,價格進行篩選決策,為你節省出寶貴的時間。 買戶外為你推薦最好的戶外裝備品牌、戶外用品品牌,告訴戶外用品哪個牌子好,是你選擇戶外用品品牌的最佳參考戶外網站。 玩戶外,上買戶外! 本網站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站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由于受條件限制,如有未能與作者本人取得聯系,或作者不同意該內容在本網站公布,或發現有錯誤之處,請與本網站聯系 (本網站電子郵箱為help@maihuwai.com),我們將尊重作者的意愿,及時予以更正;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原作者取得聯系。 點此投稿

0條評論

Hi,您需要填寫昵稱和郵箱!
姓名 (必填)
郵箱 (必填)
網站

暫時木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