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好的睡眠,對驢友們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身體如果無法充分獲得休息,在接下來的行程會顯得更加辛苦與疲累。想要獲得良好的睡眠質量,除了要選擇適合的營地外,也要使用適合的睡眠系統-睡袋和睡墊,因此本文會以登山者的需求,簡單介紹睡袋和睡墊的挑選原則。
在挑選睡袋時,一定要先了解以下三個決策因素:
溫度等級:依據預計使用的環境決定需求范圍。
填充物材質:了解不同材質的優缺點。
外型的差異:睡袋內的空間設計會影響舒適度、重量與體積、保暖效果。
溫度等級
首先,選購睡袋時一定要先確認睡袋的溫度等級,也就是一般的睡眠者可以保持溫暖的最低溫度。依據自己登山的習慣和需求選擇合適的溫度等級睡袋,例如選購夏季、三季用或是冬季用的睡袋。而在溫度等級的標示上,各家廠商使用的測試手法略有不同,因此只能當作選購時的參考。目前歐洲已開始使用標準的實驗室測試手法-EN13537,在測試環境下,以25歲標準體型的男性和女性分別進行實驗測試,并標示睡袋的適用溫度范圍,以此讓消費者可以有比較的基準。但使用者實際使用的情況可能跟實驗室環境不同,所以第一手的使用經驗還是比制造商所提供的溫度等級來得有參考價值。另外,如果濕度相對較高,體感溫度會覺得較低,因此睡袋所顯示的舒適溫度通常需要自行打點折扣!

睡袋填充物
睡袋之所以能夠提供保暖功能,是通過填充物所形成的小空氣艙來減低熱對流,形成一層保溫層。而填充物的材質直接影響保暖的效果,常見的材料有羽絨和人造纖維。
一般來說,羽絨的保暖性佳、重量輕、可壓縮性高,但價格非常昂貴。羽絨的「膨脹系數(Fill Power)」是指一盎司重的羽絨可以膨脹到幾立方英寸的體積,因此膨脹系數越高,羽絨纖維膨脹后所形成的小空氣艙就越多,保暖性當然也就越好。但要注意的是羽絨睡袋怕潮濕,一但吸水后便會結成團塊而失去保溫能力。
至于人造的合成纖維材質則種類非常多樣,基本上保暖能力佳,即便濕了也具有保暖效果,但缺點是體積與重量都比羽絨來得大,而在干燥的狀況下保暖能力也遜于羽絨材質。當然,價格方面就非常平易近人。
睡袋形狀
最常見的睡袋形狀有信封袋型和木乃伊型。
信封袋型的睡袋側邊會有一條L型的拉鏈,特點是通過拉鏈連接可將同款式的睡袋拼接成雙人睡袋,此外睡袋內的空間較大容易活動翻身,而缺點是肩部以上缺乏包覆設計,熱空氣易流失導致保暖性較差。
木乃伊型睡袋呈現上寬下窄的貼身設計,可將身體以及頭部完全包覆防止熱量流失,達到較佳的保暖效果。同時此造型也消除了睡袋內的靜氣保溫空間,亦即可用較少的體熱來保持睡袋內的溫暖。較小的睡袋空間讓木乃伊型的睡袋在體積和重量上都優于信封袋型睡袋,卻也因此有難以翻身的缺點。選購木乃伊型睡袋一定要特別確認尺寸規格,避免睡袋空間過大或長度過短等狀況。
睡墊的用途
使用睡袋時,通常會有30%的保暖層被使用者壓扁,因此身體底部的睡袋會喪失保暖層的效果,此時若沒有睡墊的屏障,身體的熱會直接傳導到地面造成熱量的流失。所以睡墊的主要功能是降低傳導熱的喪失,同時透過增加軟墊效果提升睡眠的舒適度。
常見的睡墊款式有閉孔泡棉和充氣式睡墊。閉孔泡棉的好處是便宜可靠,有效形成熱阻降低熱傳導且不用擔心滲水或破洞,但長時間使用下也會有被壓扁的狀況而降低保暖能力和舒適度,此時就需要更換。充氣式睡墊則厚度大,睡起來遠比閉孔泡棉睡墊舒適,但可能因摩擦而發生破洞與漏氣,另外重量也較閉孔泡棉重上許多。
在選購睡袋和睡墊時,一定要先確認自己的用途。以多日戶外活動的驢友來說,木乃伊型的羽絨睡袋搭配閉孔式泡棉的組合是常見的款式;如果是以休閑露營為主,則可以選擇信封袋式的睡袋搭配充氣式睡墊。基本上所有產品都無法滿足任何場景,因此選購前一定要先確認自己的需求,其次了解產品設計的差異和其優缺點,才不至于花錢買了產品卻不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