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長距離徒步的戶外露營活動時,應(yīng)該要帶些什么?
建議可先以行程的屬性及過程中會遇到的狀況需求,來思考準備。個人會以行進服裝穿著、打包收納、保暖睡眠、糧食飲水、露營做飯、地圖導(dǎo)航、急救維生進行大分類,再以功能性、彈性運用、耐用程度等為考慮進行選擇。也建議大家養(yǎng)成列裝備清單的習慣。方便的話,買一臺電子秤,試著記錄每個裝備的重量。
以下分享自己兩天一夜行程所帶上的裝備內(nèi)容,內(nèi)容及分類依據(jù)是自己的習慣,提供給大家參考,各位可依個人需求進行調(diào)整。

行進服裝穿著
定義:徒步過程、行進間常會用到,或從頭到腳經(jīng)常性穿在身上的裝備。
衣著
長袖底層衣*1
吸濕、排汗、快干、耐磨。常見有聚酯纖維、羊毛等材質(zhì)(避免穿棉質(zhì)的)。通常一件上衣就一路穿到底,基于禮儀,抑菌抗臭也是要考慮的點。
長褲*1
防風、快干、彈性、耐磨。如果要穿短褲也行,只要不造成自己的麻煩,路上可能會有刺藤荊棘,也會有蟲吻的疑慮。
兩件式雨衣*1
防風、防水、透氣、快干,材質(zhì)有很多種,預(yù)算也有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并避免穿著一次性使用的輕便雨衣。
折疊傘*1(選配)
選把輕便耐用的折疊傘,如果天氣很熱又剛好下雨,走的時候雨衣穿不住,可以撐傘;蹲著上廁所的時候也可以遮一下。
羊毛襪*1
必備,舒適、防臭。
能長時間行走,輕量登山鞋、徒步野跑鞋都合適。面對濕滑山徑,特別是下坡時,選好踩點,利用重心轉(zhuǎn)換,保持身體平衡,遠比鞋底材質(zhì)更重要。
帽子*1
快干、防風、遮陽、擋雨
登山杖*2
建議使用雙杖,長距離徒步可省力并減少下半身負擔,搭天幕帳或非自立帳時也可靈活運用
頭燈*1
必備!!出發(fā)前記得檢查電池狀態(tài)
頭巾*1
為頸部或頭部防風保暖
工作手套*1(雙)
清除倒木雜枝等路障,或做步道簡易維護時
圖:Millet覓樂CASTOR WOOL 長袖保暖上衣:聚酯纖維與羊毛混紡,保暖、快干、舒適

圖:Millet覓樂ALL OUTDOOR 長褲,外層X.C.S. 200耐磨材質(zhì),內(nèi)層吸濕排汗快干、舒適彈性

Millet覓樂HIKE UP GTX 防水登山鞋

防水性能優(yōu)異

耐磨防滑大底

打包收納
定義:能將裝備、物品妥適收納的包裝
背包*1
能夠裝入兩天一夜裝備,容量建議45升左右。
胸前包*1(選配)
方便取用隨身小物(如:簡易醫(yī)藥包、衛(wèi)生紙、手機、零食…)等,也可以用腰包。
大塑料袋*1
背包內(nèi)層防水、臨時急用(失溫)必備。
垃圾袋*3
帶幾個家里沒在用的塑料袋上山,當垃圾袋。
裝自己產(chǎn)生的垃圾,有余力也可以將路上的垃圾帶下山。
夾鏈袋*3
手機或皮夾防水用

圖:Millet覓樂PEUTEREY INTEGRALE 45+10L背包,掛刀鋸很好用

圖:大塑料袋的臨時急用
保暖睡眠
定義:通常到營地過夜,或休息較久時,會用到的物品
保暖睡眠
睡墊*1
扎營時隔絕濕冷地氣、臟污,午餐或休息時也可以拿來當作坐墊
睡袋*1
秋冬時節(jié)才會帶睡袋,較熱的夏天等,會以露宿袋加保暖中層取代。
露宿袋*1(選配)
如果預(yù)期會下雨的天氣,會帶上露宿袋,睡覺時將睡袋放入,避免淋濕(但須注意反潮);部分露宿袋有防蟲紗網(wǎng),也可以防止蚊蟲擾眠。
保暖中層*1
通常秋冬會帶保暖度比較高的羽絨或化纖填充外套,要注意其重量、保暖度、可壓縮性;夏天僅帶一件薄刷毛外套。
備用衣物
Power stretch上衣*1、羊毛襪*1,如果有預(yù)期會下大雨或會有過溪等讓褲子濕掉疑慮的行程,會多帶一條褲子或底層褲。
保暖手套*1(雙)
推薦Power stretch的手套,即使潮濕仍有保暖的效果。
關(guān)于蛋巢睡墊的打包,自己的做法如下,給大家參考
Step1:放松背包所有的壓縮帶
Step2:將睡墊折疊對半放入背包,離腰背重心的遠側(cè)(睡墊屬無法折疊,可考慮卷成中空圓筒狀放入)
Step3:依打包配重原則,放入睡袋等裝備等,最后將壓縮帶都打緊

圖:Millet ORDESA Primaloft 表布PERTEX?布料,防風、透氣。內(nèi)層化纖填充PRIMALOFT? BLACK輕量、溫暖、壓縮比高(好收納),折一下可以拿來當枕頭。

糧食飲水
定義:食物、飲水及容器
糧食
飲水
水瓶*1
水量有500ml跟1000ml的;天冷的時候,煮熱水放入瓶中,睡覺前可當暖爐抱著,或有潮濕的衣物,也可以包著蒸干。
保溫瓶*1
推薦膳魔師,個人秋冬必備。出發(fā)前裝熱水,如果午餐時不方便煮熱水時,可以直接用保溫瓶的熱水泡沖泡飲喝;睡前也燒熱水放入,一早起來就有暖暖的可以喝。
水袋*1
通常一天的行進用水會抓大概1,500ml,夏天可能會多一點,并預(yù)留大約500ml左右的備用水。
這邊指的水袋只是裝水的容器而已(非吸管的那種),如果要用重複使用的寶特瓶也可以,方便打包就好。
濾水器*1
帶的是Sawyer mini,濾心可重復(fù)清洗。
餐食
早餐*1、午餐*2,通常早午餐會比較簡單一點,餅干、面包。晚餐*1,方便煮食、快熟的都很適合,也可利用路上當?shù)厣碳疫M行補給。
行動糧*2
推薦帶無調(diào)味的堅果類,質(zhì)輕熱量夠,營養(yǎng)健康,重點是帶自己喜歡吃的就好。
備用糧*1
通常是一包泡面或面包、沖泡飲。
露營做飯
定義:炊煮食物、搭設(shè)過夜小窩的裝備
炊事
營務(wù)
爐頭*1
輕量爐頭,自己是用MSR的 pocket rocket 2。
氣罐*1
1罐全新的,煮4餐加泡茶都夠用。
個人餐具*1
環(huán)保筷、餐具,自己是用鈦叉匙。
小碗(鋼杯)*1
泡沖泡飲、吃飯,或取水的時候用。
天幕外帳*1
個人習慣睡外帳,覺得外帳好處很多,遮風擋雨、多樣化搭設(shè)、多人使用可減輕重量…等。
細繩*8
搭設(shè)天幕外帳用,繩徑3mm的營繩。
另外日常生活中有看到的繩子,也會留起來,例如平常比薩或蛋糕的塑膠繩,也可以用來搭帳。
營釘*10
搭設(shè)天幕外帳用,輕量化三角鋁合金營釘。
地布*1
鋪設(shè)營地,尤其是下過雨的地面,避免髒污(也可以用壞掉雨傘的雨傘布代替)。
小營燈*1(選配)
營地輔助照明。野外的夜間,只要有一些的燈光就顯得明亮,建議輕量小型就可,亮度不用太強。
山刀(選配)
整理營地或挖貓坑,或披荊斬棘、砍草開路,有時候也可以拿來切肉削水果。
鋸子(選配)
建議大家上山可以帶一把鋸子,除了可以透過鋸子來制作營務(wù)用的工具,當不小心遇到要生火保暖等待求援的困境時,鋸子就是非常重要的裝備。
解放工具
如廁后用過的衛(wèi)生紙,請大家裝好帶下山。
自己的作法,如果擔心味道溢出,可以用一個小塑膠袋把用過的衛(wèi)生紙放入,再裝入小的寬口飲料瓶內(nèi),雙層隔絕。
圖:外帳天幕的開放空間

圖:我的解放工具,輕量貓鏟+小容量寬口飲料瓶

地圖導(dǎo)航
定義:判斷行進路線及預(yù)防迷路的重要裝備
地圖
導(dǎo)航
手機*1
智能手機,出發(fā)前充滿電,裝好手機GPS導(dǎo)航軟件,并下載路線GPX軌跡檔。
移動電源*1
充電用,如果使用手機GPS來記錄軌跡,一整天下來,會消耗部分電量。記得前一天把手機電充滿,隔天走的時候才不用邊走邊充。
地圖、指北針*1
紙本地圖的好處,個人認為,是可以一次閱覽周邊山域的概況,相較于手機畫面,會快得多。另外也可以養(yǎng)成習慣進行地圖搭配指北針的使用,有時對于地形地貌的判斷閱讀,會漸漸有直覺。
急救維生
定義:急救包、個人用藥及維生(或求生)工具
急救
維生
急救包
急救包內(nèi)容,建議可以包含傷口清潔包扎、抗生素軟膏(或外傷用藥)、蚊蟲叮咬用藥、個人疾病藥品等內(nèi)容,并依不同行程、天數(shù)、隊伍人數(shù)、季節(jié)或地區(qū),調(diào)整所要準備的急救包內(nèi)容。這邊也建議可將個人常用藥品的摘要印出攜帶,或下載電子檔到手機,使用前可參閱。
打火機*1
建議一般的打火機就夠了,如有預(yù)期下大雨的天氣,會多帶一個打火石。
火種
火種的材質(zhì)和型態(tài)有很多,自然山徑上有的,如:山棕干燥纖維、干掉的松蘿、富含油脂的樹皮...等。其實地上的樹葉燃點并不高,不適合當引火材料;人工火種如:衛(wèi)生紙、泡麵油包、輪胎內(nèi)胎…等,要能持續(xù)燃燒一些時間(非曇花一現(xiàn)的大火)跟不怕潮濕的火種會比較好用。
哨子
緊急狀況用,如不小心受困待援時,制造非自然的聲響給搜救人員。
以上裝備建議內(nèi)容及分類依據(jù),僅供參考,大家可再依個人狀況調(diào)整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