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一在野外遇到猛獸怎么辦?

人與野生動物需要保持距離,但在野外偶爾也會相遇,而每個地區都有不同危險的動植物,對于每個物種都有不同的應付方法。這正正是我們為什么在每一次戶外活動中均會選擇最適合的領隊帶領活動,因為我們除了有專業知識外還熟悉每一處地方的人和物,更在進行活動前向隊員詳細講解該處會有什么潛在危險動植物和應對方法。
例如:在北極考察時有可能會遇到最危險的動物北極熊,我們領隊會先行到登陸地點視察確定四周沒有危險情況下,會劃定一個指定活動范圍,并插下紅旗標竿以向隊員表示清晰的活動范圍,隨行領隊/向導更在四周站崗并且荷槍實彈以作不時之需,直至完成考察活動為直。萬一遇上北極熊就會向天鳴槍嚇走,確保人與動物一樣安全!
2.中暑怎么辦?

當人身處于酷熱環境下,人體溫度調節系統會自動增加排汗及呼吸頻率讓體溫下降。但人體在大量排汗時會流失大量水和鹽份。如未能及時補充損失的水和鹽份,有機會引致體溫上升而出現熱衰竭癥狀,包括:頭暈/疲倦/作悶/嘔吐/心跳加速/流汗加劇/口渴/肌肉抽搐等。
如果不盡快處理熱衰竭,就有機會引致身體的溫度調節系統完全失效,讓體溫爬升至致命水平出現中暑的危險情況。癥狀包括:皮膚多汗或干燥,發熱發紅,但也可能是蒼白的/脈搏上升/呼吸上升/血壓減少/體溫可能超過攝氏40.5oC(105oF)/清醒程度下降。
救治及處理步驟如下:
盡快將患者移至蔭涼地方,并松脫身上衣物及為患者搧風以保持清涼,讓身體盡快降溫
患者在清醒及沒有嘔吐情況下,才可以提供稀釋之電解質飲料(如運動飲料)或加少許鹽的冷開水
盡快送往醫院處理及醫治
3.旅途中天氣變化下引致哮喘發作怎么辦?
野外天氣變化多端,尤其在極地環境下每日天氣溫差更難以預測,急降冷空氣引發有哮喘病的人士出現急性哮喘而沒有預警及原因。建議幫助患者正確使用他自己帶備的定量吸入器(MDI - Metered-Dose Inhaler),鼓勵患者吸入嘴裡時,盡可能深度吸入,如患者不能跟你合作,就不要再拖延,應盡快撤離送醫院處理。
什么是定量吸入器(MDI - Metered-Dose Inhaler)?
服用有些哮喘治療藥物需要使用定量吸入器,定量吸入器由一個內含金屬加壓藥罐的塑料盒組成,金屬罐內裝有哮喘藥物,下推金屬罐可釋放藥物薄霧,MDI 應配合儲霧罐一起使用以確保肺部的吸入量,兒童使用 MDI 最好由家長的幫助。
4.萬一遇到螞蟥(又稱:水蛭)怎么辦?

螞蟥大多發現在亞熱帶地區及熱帶雨林,郊野環境同樣有螞蟥存在!螞蟥多棲于樹枝/草/葉和水塘中,如果你真的遇上螞蟥時,不需驚慌。螞蟥多數吸附在表面皮膚上,或已開始進行吸血。如果它還在左右擺動,那就代表只附在表面皮膚上,可直接把它彈走就可以。
如果螞蟥已經將兩個吸盤緊黏在皮膚上,而身形有明顯鼓脹,那就顯然已經正在吸血了。
正確去除蛭類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用指甲緊貼著皮膚,依序推掉螞蟥緊緊吸附著的兩個吸盤,螞蟥類通常就會脫離皮膚并且掉落,這樣就可以安全的去除吸血中的螞蟥了, 然后用急救包括用消毒劑清洗傷口,以防止繼發感染。
很多人會嘗試各種以刺激物讓螞蟥自動脫落的方法,但這樣會使螞蟥類因為受到刺激而收縮身體,而將消化道里面的血液反吐回傷口中。由于螞蟥的消化道中帶有共生菌,這些細菌會跟著被反吐回傷口中,因此容易造成傷口感染。所以,不建議這樣除去螞蟥,反而得不償失。
5.低溫癥不一定在南北極才會發生!
當身體長期曝露在寒冷戶外環境或不慎跌進在冷水中,而沒有穿著足夠保溫御寒衣物或及時換上干爽的保溫御寒衣物,身體耗熱將快于其產熱,在此情況就可能出現體溫調節系統失衡下,導致產生可致命的低溫癥。所以不一定在南北極環境下,就算身在香港山嶺,低溫癥也可能會發生,而低溫癥可分為輕微及嚴重兩種。
輕微的癥狀包括:
顫抖;體溫在攝氐三十二至三十五度
患者表示有難以忍耐之寒冷感覺
清醒程度下降
嚴重的癥狀包括:
顫抖會停止;體溫低過攝氐三十二度
反應遲鈍、肢體感覺麻木
呼吸、脈搏減弱及減慢
意識模糊
急救及處理步驟:
安置患者于溫暖或有遮蔽環境
除去濕衣物,蓋保暖衣物或換上干爽衣物
溫暖重要部位,如胸部、頸部等
如患者清醒,可提供暖水或熱量較高的飲品,但不能飲用酒精飲料
如情況改善才能運動
嚴重者應盡快撤離送醫院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