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大家一招,如何快速鑒別一雙鞋的質量,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看中底。
那么,什么是中底?其實,中底就是鞋墊和橡膠大底之間的部分。

滿足什么條件才能稱得上質量好呢?
一雙好的鞋子一般具備以下特點,首先是走線,多采用雙股線,排列均勻密實,采用專利緩震中底。其次,在鞋面選擇上一般會使用動物原皮直接加工而成的頭層皮。

中底的優劣最能看出一款鞋子做工的細致度,通俗點來說,中底能直接反映出一款鞋子的質量。
當然,除了中底之外,大底的選材也同樣不容忽略。

大底的材料大多使用天然橡膠或人工合成橡膠。想必,這個已經不用過多贅述,戶外老驢們多少是有些了解了。

天然橡膠自然是更具舒適性的選擇了。它的優點就在于它非常的柔軟,彈性極佳,且能適用于各種運動。但是,缺點也是同樣明顯的,那就是很不耐磨。所以,天然橡膠多用于室內運動鞋。
既然說到了橡膠鞋底,就不得不提到戶外界品質和高功能的代名詞——黃金八角形標志的Vibram。作為戶外登山鞋的標準鞋底,Vibram鞋底以其杰出的抓地力、輕便以及優異的防滑性稱霸戶外圈。
因此,Vibram大底+緩震中底這組“黃金搭檔”也被稱為戶外界的王者標配。

再耐磨的鞋子穿久了,也難免會有磨損的現象。
生活中,大多數人走路時腳掌都有輕微的外八字現象,這就會導致鞋底外側的磨損。一般情況下,如果一雙鞋半年磨損20%以內都是正常現象。不過,超過這個數就說明身體某些部位出現了問題,需要引起重視了。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不同的走路方式鞋底的磨損部位也不盡相同,不同磨損的部位可能暗含著你的健康狀況。

比如說,后跟外側磨損,容易引發關節炎。
鞋底外側磨損較快說明腳跟外側受力過多,多半是因為外八字的走路方式造成。時間久了,可能會導致膝關節疼痛和關節炎,嚴重的會引發腰椎不適。
而鞋底的內側磨損,則說明兩腿的膝關節向外分離,時間久了膝蓋會外移,雙腿變形成“O”型腿或內八字,這種走路方式會導致骨盆前傾和腰背疼痛。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鞋底磨損沒有差別,很有可能是因為扁平足的原因。扁平足沒有明顯的足弓,腳的彈性小,走路時腳中心直接接觸地面。長時間走路小腿易疲勞發酸、疼痛。
很多人走路習慣用腳掌部分先著地,然后再落到腳跟處。其實這樣的方法是不科學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腳跟先著地,再將重心移到腳尖,讓前腳掌著地。
走路時盡量直式邁步,腳尖指向正前方,上身稍微向前傾斜,后腿蹬,用大腿帶動小腿。注意前腿膝蓋要伸直,這樣能有效保護膝蓋。
既然起步已經領先一步了,那么后期的養護可不能掉以輕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