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8000米級別的山峰準備工作,都需要什么條件?

分類:登山 |熱度:6174 ℃

在國際上,如果想參加登山,也必須背會下面幾句話:“登山是一項探險活動,它存在受傷和死亡的可能,參與者必須清楚這些危險并對自己的受傷和死亡負責任。如果你對受傷和死亡沒有心理準備,最好不要參加這項運動?!?/p>

攀登雪山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其中很大困難在于高海拔,高海拔的稀薄空氣會讓人的能力大大下降,同樣的路段放在平原地區,會變的很容易。同時,高海拔也帶來了低溫和大風再加上山區的氣候本來就很多變,進一步加大了難度。攀登確實是一場勇敢者的游戲,但這不代表我們要用生命為代價來盲目冒險,而8000米以上的山峰更需要充足的身心準備,而這個準備過程一定要循序漸進。

攀登8000米級別的山峰準備工作,都需要什么條件?

了解登山

登山的分類,其實非常復雜。一般來說有兩種劃分方式,按照組織形式分為自主登山和商業登山。按照攀登方式分為阿爾卑斯式登山和喜馬拉雅山式登山。

阿式登山,顧名思義是起源于阿爾卑斯山地區的攀登方式,可以說是傳統攀登方式。阿式登山提倡最快的速度,最輕便的裝備,安全的攀登。主要適用于海拔較低(6000--)的山峰或BIG FACE型山峰。對技術要求比較高,人數一到三人。隨著現代登山的興起,以及攀登裝備的輕量化發展,也有不少登山界的大神以阿式攀登喜馬拉雅山區8000米級的山峰,而且高海拔阿式化也越來越成為趨勢。

喜馬拉雅式,最開始是一群歐洲登山者在喜馬拉雅山區攀登時使用的攀登方式,商業登山基本都是喜馬拉雅式。喜式登山少則5,6人,多則數十人上百人。組織分工非常明確,商業形式以十一某商業團隊組織攀登雀兒山為例,參加攀登的隊員被分為A,B,C,D,E,F組,以單組來說,登山公司提供高山向導,協作,運輸工具,高山廚師,高山醫生,以及可供選擇的技術裝備租用以及馬匹背夫租賃。

攀登8000米級別的山峰準備工作,都需要什么條件?

登山的界定-也就是「Mountaineering」,一種需要運用到進階攀登能力與工具、繩索操作能力的攀登活動,通常都不是用“ 走 ”就可以解決的地形,而是必須真正用“ 爬 ”的活動型態。用爬的才能稱為“ 攀登Mountaineering ”,但這不光是只攀登干凈的受保護的巖壁,而通常是必須面對復雜多變的陡峭地形,包括巖壁或冰雪,而不得不設法運用各種保護方法。

攀登8000米級別的山峰準備工作,都需要什么條件?

1500-3500米為高海拔,在這個高度,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大多數人都可以適應;

3500-5500米為超高海拔,在這個高度,個體的差異決定能否適應;

5500米以上為極高海拔,在這個高度,人體機能會嚴重下降,有些損害是不可逆的。沒有人能在這個高度呆上一年。即使藏民和夏爾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區域。

從實際情況看,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覺基本正常,沒有明顯反應;超過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階梯和足夠的時間,還是能夠逐步適應;

攀登8000米級別的山峰準備工作,都需要什么條件?

登山準備

登山的準備無外乎【技術】、【體能】以及【心態】三個部分和【裝備配置】環節。

【技術】這里的技術更多指經驗和專業登山相關知識(路線選擇,裝備選擇和使用,自救,營養原則等等),而經驗只能依靠于時間與實踐的積累。要想在技術上提高,除了多練(攀巖、抱石、攀冰)多爬以外,沒有其他途徑。

有關登山的專業知識可以翻閱夏爾巴高山探險歷史消息來獲取。

理論上說,作為一個普通人想去登高海拔雪山,最好訓練方式就是進行長期的低氧訓練,也就是所謂的高住高訓、高住低訓、低住高訓等等,但是天然的低氧環境是有局限性的,大多數的人都是居住在絕對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所以只能找出一種模擬低氧的方式進行訓練。用負重徒步、萬米跑、各種間隙訓練這三個主要的方式相結合,堅持最低三個月的訓練,效果會比較明顯。

攀登8000米級別的山峰準備工作,都需要什么條件?

【體能】

登山過程中,需要注意訓練的幾大點:1,下肢肌肉力量;2,整體耐力,也就是心肺能力;3,身體平衡性;4,負重能力; 平時訓練的關注點也可放在這幾個點之上。

1,下肢肌肉力量:它重要是因為,登山無論是上山還是下山,負擔最大的無疑是下肢。如果下肢力量不夠,那么身體便會不穩定,也很容易造成摔倒等事故。訓練下肢力量,要針對性練習,例如,做蹲起訓練、做箭步跨步訓練、進行器械舉重練習、負重爬樓梯、健身房自行車器械等方式都可以;

2,整體耐力、心肺能力:登山是對身體綜合性素質的考驗,所以說整體的耐力好不好事關重大。訓練整體耐力方法比較多,例如,長跑(必須制定合適的計劃,隨便跑跑是沒有用的)、負重徒步、游泳等;

3,身體平衡性:因為登山過程中其實是在不平衡的路面中進行,身體的整體平衡性和協調感很重要,如果缺乏平衡性的話,就算肌肉、耐力各方面都不錯,走在上上下下、崎嶇不平的山路上還是比較費勁(特別是又要背包的話更是如此)。訓練身體平衡性的話,抱石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另外游泳其實也可以起到訓練平衡性的作用。此外,瑜伽其實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4,負重能力:其實負重能力與之前提到的耐力與下肢力量是有正相關關系的。之所以特別提出來是因為,負重其實也是需要習慣的。有人可能耐力和下肢力量還不錯,但是就是不喜歡背著重重的東西行走,這對于那些遠途登山(登山路途遠的話,總是需要背負一些東西的)來說,是不行。訓練負重能力的話,個人認為最有效的便是,負重爬樓梯,因為樓梯在現代城市到處都有,而且簡單易行,不過要注意循序漸進,而且要注意對膝蓋的保護,而且不能過度疲勞,否則很容易造成膝蓋損傷。負重爬樓梯不僅訓練了負重能力,還很好的練習了下肢力量。

最后再說一下訓練頻率,對于任何身體訓練來說,必須保持比較穩定的頻率,并且密度不能太低。一般來說開始的時候一周2-3次是比較合適的,主要的問題在于要堅持,不能松懈和放棄。給自己制定好計劃,并且一定按照計劃進行。否則很容易前功盡棄。

上面說的這些是平時在家附近和城市就可以做的。除了這些,每周末要是能負重出去和朋友們走一走的話,對于平時訓練的效果會是有一個提升。

因為畢竟,登山就是要在真正的山上進行的。

重要的題外話!上山時最多消耗掉自己60%的體能,要給自己留出至少40%的體能用于下山。到什么程度才是60%?這個才是體能訓練的目的。訓練不是要讓自己體能提升到一個非常高的高度,而是通過貧氧環境的模擬,做到在高海拔條件下對自己的體能了如指掌,避免相同的事故再次出現。

攀登8000米級別的山峰準備工作,都需要什么條件?

登山團隊基礎訓練計劃(參考):

(這套訓練計劃的強度較大,新手剛開始練習時建議將訓練量減半)

1. 負重徒步

要求:1、負重范圍 男20-25kg,女15-20kg

2、速度范圍 男女均不能低于5km/小時

3、里程范圍 >=30km

4、地形選擇 低緩的坡地為佳

ps:必須使用雙杖,正確的使用雙杖,可以減緩膝蓋的沖擊。

2. 萬米跑+上肢力量訓練

要求:速度范圍 男40-45分鐘,女45-50分鐘

休息10分鐘,做引體向上和曲臂懸垂

要求:引體向上第一次6個,每組加1到2個,做4到5組

曲臂懸垂第一次30秒,每組加15秒,做4到5組

3. 間歇訓練(在這個項目開始之前,請預先戴上并調整好你的心率表)

要求:1、熱身,讓你的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60%。

2、3分鐘跑步(最好是土坡,但不能是階梯)或者單車,盡量讓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85-90%。并紀錄心率值

3、休息3分鐘

4、如此循環4到5次

休息5到10分鐘

5、全速跑步30秒或者單車,盡量達到最大心率,并紀錄心率值

6、休息1到2分鐘

7、循環4到5次

休息5到10分鐘

8、全速跑步1分鐘,紀錄心率值,休息1分鐘

9、全速跑步2分鐘,紀錄心率值,休息2分鐘

10、全速跑步4分鐘,紀錄心率值,休息4分鐘

11、全速跑步2分鐘,紀錄心率值。休息2分鐘

12、全速跑步1分鐘,紀錄心率值,休息1分鐘

13、結束訓練,2分鐘后再紀錄一次心率值。

以上三個類別每周各一次,因為負重徒步時間較長,可以安排在周六進行,這樣對周一的工作不會造成大的影響。

注:這個簡短的訓練方案是從各種文獻和期刊中,結合很多人在實踐中得到的經驗,根據普通人的要求得出的,這份只是針對于登高山的訓練計劃。如上的三個項目基本已經把登山需要訓練的體能部分都涵蓋了,特別是通過第三項的強化,可以提高最大攝氧量,增強心肺功能,加快乳酸代謝能力,加大無氧閥值。另外在跑步中,可以使用一個叫訓練面罩的設備,可以主動的減少跑步中用嘴呼吸的量。這也會人為的造成一個不算太嚴格的低氧環境,在訓練中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在訓練期間,必須少煙少酒,能無煙無酒是最好的。必須注意各種營養的及時補充,特別是蛋白質的補充,可以使用蛋白粉,在每次訓練前吃,有助提高血糖,使你的訓練更為出色,訓練后的20分鐘內是補充蛋白和葡萄糖的最佳時機,肌肉合成回復在這段時間內進行顯著。

在休息日可以做一些低強度放松的訓練:

1、 去瑜珈館練一些強壯腰部和脊柱和各個關節的動作,加強一些常用部位肌肉韌帶的拉伸,鍛煉肌肉的柔韌性,記住習慣動作與呼吸的配合。

2、 請教高水平的瑜珈教練:如何呼吸?掌握呼吸法能更好的提高登山的效率。

3、 適時的做一些冥想,可以讓你能很容易專注自己內心,很容易去實施即將的行動。

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時刻記住保護自己的膝蓋,在訓練中盡可能減少對膝蓋的沖擊,特別是長距離徒步時候,登山杖有助于分散集中在膝蓋上的重量,將百分之三十的力量轉移到手臂上,同時登山杖還有助于你訓練后背的背負能力。以上這套方法基本就是題主所說的“登山團隊的日常訓練”。

另外到了大本營以后,通常還會進行一些簡單的訓練。

比如說珠峰登山隊伍隊員會從加德滿都坐飛機到盧克拉,從盧克拉(2800)慢慢上山到大本營(5400)。在這6 - 7天的徒步過程中,隊員將從2800的海拔逐步提升到5400(2800 - 3800 - 4000 - 4300(休息一天) - 5200,最后走到大本營,5400)。

攀登8000米級別的山峰準備工作,都需要什么條件?

【心態】

心態對登山而言至關重要。

要知道即便是入門級的雪山攀登,過程也是艱苦的,更別提8000山峰的攀登過程了,這種艱苦表現在物質的匱乏,空氣的稀薄,巨大的體能消耗,還有就是登頂回到大本營時,也會讓人覺得疲憊異常,山友們登頂回到大本營,常常都癱軟在帳篷里,無心收拾,嘴里念叨:再也不來了……所以,攀登前要充分考慮所有的可能性。

攀登8000米級別的山峰準備工作,都需要什么條件?

在談到8000山峰的攀登,可以說最重要的心態是取舍,知道什么時候該放棄,不做無謂的冒險和賭博和敬畏大自然的心態。

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就是去年熱播的《絕命海拔》,在應該下撤時卻選擇了冒險,在壞天氣的預兆出現時卻繼續登頂,認為能在壞天氣到來前下撤。很少有人可以抵抗沖頂熱、抵抗登頂之后功成名就的誘惑。這沒有什么特別的方式可以訓練,如果必須要說,那就有機會經常走進大山的懷抱吧。

時刻對大自然,對山峰懷有敬畏之心。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預估的,就算是爬危險系數相對較低的山峰,假如遇到惡劣天氣比如大風、大霧、大雪在急短的時間內可能讓你迷失方向或失溫而需要靠幸運來掌控自己的命運處境。

【預期心理】如果你覺得準備登的座山很容易,而去到哪里后發現根本不是如此,你的能力會下降,低水平發揮,甚至內心會崩潰。登山前如果沒有全方位的打聽消息,經常會出現這個問題。比如,某人沒有露營經驗就登頂了尼泊爾6000米級山峰,讓你覺得那些山峰也不過如此…當然把一件事想的太嚴重也不好,比如高反,從來沒去過高原,聽別人吹噓高反如何厲害把自己嚇得氧氣瓶都帶了好幾個……。

【克服恐懼】和肩膀一樣寬的木板放在兩條凳子之間,絕大部分人都能輕松的走過去,但是這條木板要是放在兩棟高樓之間,只有很少人敢走了,這就是【恐懼】對你造成的影響。大部分人都會被自己想象的悲慘后果嚇倒,這一點必須要克服。

所以,前往攀登雪山之前,還需要了解下自己對于復雜路段恐懼承受能力,如果平時行山時稍微陡峭一些的土坡都會害怕,需要慢慢的蹭下來,很可能就沒做好攀登雪山的心理準備。

攀登8000米級別的山峰準備工作,都需要什么條件?

配置裝備

“一切以登山為目的”,為自己負責,但凡與維系生命的裝備配置,沒有“試用”,只有“經用”。名牌裝備是經過高海拔環境實踐出來的。不求最貴,但一定是專業的; 與其咨詢登山資歷不足的登山者的建議,不如與登山從業人員的直接溝通,因為他們更專業以及準確知道客戶在什么山峰應該如何正確預備和使用裝備。

8000米登山裝備檢查表

攀登8000米級別的山峰準備工作,都需要什么條件?
攀登8000米級別的山峰準備工作,都需要什么條件?
攀登8000米級別的山峰準備工作,都需要什么條件?

曾在地理雜志讀到過這段話,覺得放到結尾很合適:

現在有很多人在質疑攀登珠峰的難度或者商業登山的方式,有人認為有足夠的錢就可以登頂珠峰,曾經的我也一度這么想過。然而,當我這次特意攀爬了昆布冰川之后,才知道之前的想法過于片面。誠然攀登珠峰需要數萬美金的費用(今年的價格4萬美金左右),動輒四五十天的攀登周期,沒錢沒時間是萬萬不行的。然而,當我們簡單的認為有錢就可以登頂珠峰的時候,我們卻不經意的或者刻意的忽略了這些攀登者的勇氣、耐力、決心,還有他們對夢想的渴望。

挑戰8000米生命的禁區,本身就是一件不理性的事情。而當人們選擇了出發,就要想盡一切辦法在完成這件不理性的事情時,盡可能做到理性。

聲明: 買戶外 定位于為廣大戶外愛好者提供精心挑選促銷戶外裝備以及促銷信息。驢友從戶外裝備的品牌,價格進行篩選決策,為你節省出寶貴的時間。 買戶外為你推薦最好的戶外裝備品牌、戶外用品品牌,告訴戶外用品哪個牌子好,是你選擇戶外用品品牌的最佳參考戶外網站。 玩戶外,上買戶外! 本網站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站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由于受條件限制,如有未能與作者本人取得聯系,或作者不同意該內容在本網站公布,或發現有錯誤之處,請與本網站聯系 (本網站電子郵箱為help@maihuwai.com),我們將尊重作者的意愿,及時予以更正;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原作者取得聯系。 點此投稿

0條評論

Hi,您需要填寫昵稱和郵箱!
姓名 (必填)
郵箱 (必填)
網站

暫時木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