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是戶外運動中最為獨特的一種方式,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戶外愛好者們對于徒步的意義已不再局限于脫離城市喧囂、親近大自然,更多的是挑戰(zhàn)自我的極限。
下面,就來看看最新的國內(nèi)12條頂級徒步路線,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吧!

徒步,這個詞語最早是指19世紀(jì)60年代在尼泊爾的遠(yuǎn)足旅行,此后徒步旅行開始在世界各地流行起來。
徒步的意義在不斷的行走中越來越清晰!是的,徒步的意義就在這行走之間,在仰望大自然覺知自己的渺小淺薄之間,在你忘卻自己的種種社會屬性,開始發(fā)掘認(rèn)識真實自我之間。
1.北疆大環(huán)線

這是一條北疆終極風(fēng)景線,被稱為東方瑞士。在新疆美麗的哈納斯湖旁,有一個小巧的山村——禾木村,它素有“中國第一村”的美稱。

原木壘起的木屋散布村中,小橋流水,炊煙裊裊……古樸的山村景致,像喀納斯湖一樣充滿神秘色彩。禾木村是圖瓦人的集中生活居住地,是僅存的3個圖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納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遠(yuǎn)和最大的村莊。
這里的房子全是原木搭成的,充滿了原始的味道。禾木村最出名的就是萬山紅遍的醉人秋色,炊煙在秋色中冉冉升起,形成一條夢幻般的煙霧帶,勝似仙境。
蔥郁連綿的群山間,籠罩著薄霧的喀納斯湖字根表神秘,秀美絕倫。春季,花草繁密,滿山遍野;秋天,層林盡染,村落靜謐安詳,一切如同夢幻中的仙境。而當(dāng)你真正用自己的雙腳走進(jìn)喀納斯時,這種感受將更加強烈……
白哈巴是個原始自然生態(tài)與古老傳統(tǒng)文化共融的村落,一切都還保存著幾百年來固有的原始風(fēng)貌,以圖瓦人為主,位于阿爾泰山山脈的山谷平地上,與哈薩克斯坦的大 山遙遙相望。
阿爾泰山上密密麻麻的金黃金黃的松樹林一直延伸到白哈巴村里,村民住的木屋和圈養(yǎng)牲畜的柵欄錯落有致地散布在松林和樺林之中,安寧、祥和。
賈登峪-禾木-喀納斯-白哈巴
2.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

雅魯藏布大峽谷不僅以其深度、長度名列世界峽谷之首,更以其豐富科學(xué)內(nèi)涵及寶貴資源而引起世界科學(xué)家的矚目。
世界最大降水帶分布在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流域世界最北的熱帶氣候帶和自然帶分布在雅魯藏布大峽谷。

世界上瀕臨絕種的古老物種生息繁衍在雅魯藏布大峽谷;世界上最豐富的水能資源、稀有生物資源分布在雅魯藏布大峽谷。
穿越途中看點雅魯藏布大峽谷,藏布巴東,南迦巴瓦,加拉白壘,白馬狗熊。

路線:派鄉(xiāng)—加拉村(過江)—加拉白壘營地—絨扎瀑布—門中村—扎曲大拐彎—排龍鄉(xiāng) 全程穿越約需15天左右。因為地處無人區(qū),許多地方要臨時開路,情況不確定性大。
參與者的承受能力、心理素質(zhì)及戶外經(jīng)驗要求較高,相關(guān)費用多、無人區(qū)段時 間較長,具有一定危險性,不適合普通驢友。
3.絕美七藏溝

從松潘到九寨溝景區(qū)的路上,有一個傳說中的仙境,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采藥藏族老人知道它的存在。
據(jù)說,它的美麗和神秘曾經(jīng)被人們津津樂道,然后,它便被九寨溝鵲起的名聲徹底埋沒。
來到這里的人們說,它比起九寨溝來毫不遜色,更為珍貴的是,它是一處靜謐唯美的處女地,她就是七藏溝、紅星湖、魚海子………
七藏溝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的原始和安詳,沿路風(fēng)景,沒有一絲一毫人為開發(fā)的痕跡。行走在海拔將近4000米的山溝里,碧波蕩漾的海子,在湛藍(lán)的天空下尤為壯觀。
翻越埡口的成就感,伴隨著遠(yuǎn)遠(yuǎn)近近的雪山迎面而來,感覺到的是前所未有的震撼。草海是典型的高原濕地,它的純粹和原始讓你不由自主地怦然心動。
紅星海子更是魅力難擋:仰面可見的雪山,寂靜的山林,綠色的海子,無一不令人陶醉其間。
路線:松潘-川主寺-卡卡溝溝口-長海子-草海-紅星海子-魚海子-阿翁溝溝口-川主寺-松潘
4.塔克拉瑪干沙漠穿越

“塔克拉瑪干”維吾爾語意為“被遺棄的故鄉(xiāng)”,又稱“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流動沙丘面積廣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達(dá)300米左右。
沙漠腹地,沙丘類型復(fù)雜多樣,復(fù)合型沙山和沙壟,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條條巨龍;塔型沙丘群,呈各種蜂窩狀、羽毛狀、魚鱗狀,變幻莫測,有固體海洋之稱。
沙漠腹地有兩座紅白分明的高大沙丘,名為“麻扎塔格”,它是分別由紅沙巖和白石膏組成的沉積巖露出地面后形成的。
“麻扎塔格”上的風(fēng)蝕蘑菇,奇特壯觀,高約5米,巨大傘蓋下可容納10余人,白天,塔克拉瑪干赤日炎炎,銀沙刺眼,沙面溫度時高達(dá)70-80攝氏度。
旺盛的蒸發(fā)使地表景物飄忽不定,游人常常會看到過遠(yuǎn)方出現(xiàn)朦朦朧朧的“海市蜃樓”幻景。
穿越線路:麥蓋提縣-三站—塔中-若羌縣
5.夏特古道

夏特古道、烏孫古道、與狼塔c線并稱新疆戶外探險的“三大線”。三大線均為貫穿天山南北的穿越路線。其中的烏孫古道和夏特古道基本呈平行分布,相距一百多公里。
通常意義上的夏特古道徒步穿越北起北起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夏特峽谷中的夏特溫泉,終止于新疆阿克蘇地區(qū)溫宿縣的破城子,徒步全程約120公里,分5-6天完成。

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時候,夏特古道曾經(jīng)是一條重要的溝通南北疆的通道,在溝通南北疆和中原與西域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直到現(xiàn)在古道上,還留有當(dāng)年駐守于此關(guān)隘的將士遺留下來的營壘,見證著那段遠(yuǎn)古的歲月。

夏特古道:阿克蘇-玉石礦-羊圈(吐木拜勒)-木扎特河谷-古堡遺址-木扎特冰川-—哈達(dá)木孜達(dá)坂(3509米)—木扎特達(dá)阪(3582米)-夏特橋-卡拉旁子-夏特鄉(xiāng)
6.烏孫古道—南北疆穿越

烏孫,是我國一個以游牧為主的古老部落,歷史上稱之為哈薩克族的祖先,于公元前2至1世紀(jì)崛起于我國西北地區(qū),后在伊犁河流域建立了一個舉足輕重的政權(quán)-烏孫國。
烏孫古道是漢代西域烏孫國南通龜茲國的交通要道,北銜準(zhǔn)噶爾盆地,南控塔里木綠洲,是貫通天山南北的咽喉,歷史上許多游牧民族都要爭奪這塊寶地。
漢武帝為了與烏孫結(jié)好而對抗匈奴、隋唐時期西突厥控制天山統(tǒng)治塔里木盆地、唐代西征突厥及與突騎施的交好等等,都是通過烏孫古道來實現(xiàn)的。

在漢代,烏孫國使臣就是由伊犁河谷南下翻越天山,從這里經(jīng)龜茲國而去漢朝的,這里也是古代匈奴勢力出入的要道,可謂兵家必爭之地。
漢武帝統(tǒng)一西域后,出于同烏孫國和好、威服匈奴的考慮,在此路建關(guān)設(shè)卡,修筑戍堡、烽燧。
沿途景點:特克斯喀拉峻草原,包扎墩草原,科克蘇河大峽谷,阿拉善溫泉,阿克庫勒高山湖,阿克布拉克達(dá)坂,博孜克日格河谷,劉平國摩崖石刻,都值得一看。
目前烏孫古道有兩條線,一條是走包扎墩達(dá)坂溜索過河,第二條是溫泉線走刀鋒。
7.狼塔—穿越呼圖壁大峽谷

狼塔之路是穿越北天山最為漫長和危險的徒步線路。它起始于位于北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呼圖壁河大峽谷,由北向南翻越五座近4000米的達(dá)坂后到達(dá)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靜縣巴倫臺,全程徒步距離約120公里。
呼圖壁河發(fā)源于河源峰,在當(dāng)?shù)毓_克語中,河源峰被稱為狼塔,意為有群狼守護(hù)的塔山。河源峰海拔高度5290米,山勢陡峭,型如尖塔。狼塔C線正是穿越這一地區(qū)的一條高危徒步線路。
狼塔C線穿越需要翻越冰山隘口、橫渡激流、行走空中棧道、穿越草原、森林…風(fēng)景絕美而又驚險刺激、集巍峨壯美的天山風(fēng)光之大成。

在新疆戶外線路中,狼塔C線被評為難度和風(fēng)景最高的8級,是目前已知的最艱苦的徒步線路之一。
在后山一百多公里的無人區(qū)里,森林茂密、遮天蔽日;奇花異草、聞所未聞。這里是狼、棕熊、雪豹、野豬、北山羊、盤羊、雪雞等野生動物的樂園,更是富有探險精神的山友們的向往之地。
近來很多驢友開始挑戰(zhàn)C+V線連穿,這是目前狼塔終極線。狼塔C+V線路穿越是指把狼塔C線與狼塔v線組合起來的連續(xù)穿越路線,C+V線的連續(xù)穿越路線在中天山腹地走出了一個大大的“V”字來。
其中的狼塔c線驢友們比較熟悉,這里不再贅述;而一次連續(xù)穿越的狼塔C+V線路可以將中天山腹地鮮為人知的奇異美景一網(wǎng)打盡。
全程徒步200公里左右。起點白楊溝海拔約2000米,烏拉布圖達(dá)坂4008m,是全程的最高點,終點昌吉市廟爾溝鎮(zhèn)農(nóng)大林場海拔1800m,全程需要翻越9座達(dá)坂,無論強度難度還是風(fēng)景美麗度都堪稱國內(nèi)頂級徒步路線。
8.尼汝亞丁線

穿越的起點尼汝有著"世界第一村"、"香格里拉最后的秘境"的美譽,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chǎn)區(qū)的腹地,是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神秘之境。
有著近千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急澗險灘、草甸華泉的地方,還有一些深藏在密林里,與原始森林和諧相處的藏族山村。

這里有著保存完好的暖溫帶、溫帶、寒溫帶、寒帶等多種氣候生物群落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還有壯觀的雪山冰川,險峻的峽谷急流,開闊的高山草甸,明澈清凈的高山湖泊,秀美的丹霞和喀斯特地貌。
由于尼汝在世所公認(rèn)的香格里拉秘境里,所以被人稱作秘境中的秘境,是個"讓人愿意醉死在那里"的地方。
9.大美秦嶺,鰲太穿越

鰲山,也稱西太白。位于陜西省太白縣,海拔3476米,是秦嶺第二高峰。太白山,位于陜西眉縣與周至縣交界處,主峰拔仙臺,海拔3767.2米,是秦嶺最高峰。
由鰲山沿秦嶺山脊徒步至太白山,被戶外稱為“鰲太穿越”。兩山之間的直線距離為40多公里,實際穿越行程在120公里左右。
鰲太穿越是陜西戶外的頂級線路,是國內(nèi)最難的徒步線路之一,也是眾多驢友向往的圣地。

整個穿越中,海拔高度也由起點太白縣的1740米上升至鰲山標(biāo)志塔3475 米,經(jīng)太白梁3523米最終到太白山主峰拔仙臺3767米, 一般行程在6天左右,大部分行走在無人區(qū),中途無補給,途中要翻越十幾座海拔3000多米的山峰。
6天左右的時間里不僅僅要負(fù)重,天氣多變,路況復(fù)雜。水源補給問題,行程中好長一段時間都在石海中穿行。都給這條線路增加了不少難度。

一般線路:塘口-2900營地-鰲山大梁-導(dǎo)航架-藥王洞-蕎麥梁-水窩子營地-飛機梁(1,2,3)-2800營地-金字塔-西-太白梁-大石河營地-東塬-萬仙陣-雷公廟-跑馬梁-大爺海-拔仙臺-大文公廟-放羊寺-明星寺-平安寺-羊皮溝-鸚鴿鎮(zhèn)。
10.年寶玉則穿越

年保玉則,又稱果洛山,屬巴顏喀拉山,相傳是果洛諸部落的發(fā)祥地,因而備受尊崇。
年保主峰終年積雪,有面積約8平方公里的高原冰川,主峰海撥為5369米,壯觀的冰體與鬼斧神工般陡峭的山巖和180個湖泊使年保披上了神密的面紗。

山間有湍急的溪流和清麗的流水,涓涓小溪從山巖中穿過,從亂石中翻滾而過,吐出無數(shù)道白沫。來自天邊的一道道瀑布似白簾般垂落,似銀河般灑落人間。
路線:下文措海子-上文措-下日干措-上日干措-妖女湖-仙女湖-景區(qū)門口。
11.貢嘎轉(zhuǎn)山

貢嘎山又稱木雅.貢噶山,在康定縣城南約55公里處。藏語“貢”為冰雪之意,“嘎”意為白色,貢嘎山就是白色的雪山或是萬年不化的雪山。
海拔7556米的貢嘎山是四川省的最高峰,被稱作“蜀山之王”。貢嘎山高峻挺拔,積雪終年不化,遠(yuǎn)遠(yuǎn)望去,浮現(xiàn)在茫茫人海之上,莊嚴(yán)神秘,令人肅然生敬。

貢嘎山集冰川、險峰、湖泊、森林、草原、豐富的動植物為一體, 奇特自然風(fēng)貌吸引著許多中外科學(xué)家、探險家和登山者,但因山道陡滑山體險峻,并不適合普通游客登臨。
徒步路線:老榆林-上熱烏切-磨西溝尾-西柑牧牛場-貢嘎寺-大本營-貢嘎寺-子梅村-巴王海-草科
12.丙察察徒步

丙察察線(丙中洛—察瓦龍—察隅),是指沿位于云南西北部的高黎貢山山脈和碧羅雪山山脈之間的怒江大峽谷(峽谷平均深度為2000米,最深處在貢山丙中洛一帶,達(dá)3500米)進(jìn)藏的一條非常規(guī)路線,號稱第八條進(jìn)藏公路。
丙察察線全路依山走勢,人煙稀少,大部分沒有手機信號;其中,從丙中洛鄉(xiāng)至西藏自治區(qū)察隅縣察瓦龍鄉(xiāng)境內(nèi)的怒江大橋東岸為沿江路段,該路段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奔騰咆哮的怒江,長大概120公里。

從西藏自治區(qū)察隅縣察瓦龍鄉(xiāng)境內(nèi)的怒江大橋西岸,至西藏自治區(qū)察隅縣竹瓦根鎮(zhèn)為翻山路段,有3個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口。
要穿過原始森林、高山草場、亂石區(qū),該路段一般在每年的十二月至次年的5月都被大雪封山,連自行車都無法通行。
再頂級的徒步線路,終有盡頭,不變的是你的選擇:玩命爬,玩命走,忍受永無盡頭的苦累,哪怕累得吐血崩潰,你也只有一個念頭:我得走下去!
徒步是某種意義上的苦行,完全靠個人的能力而不是外力,只靠自己的雙腿而不是機械的力量.是自己一步一步地丈量,一點一滴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