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編文章是在描述去年歐洲最高峰Elbrus厄爾布魯士攀登記,因為是個人目前為止人生的最高點,站在那雪峰之巔,蕩氣回腸的那一刻,一直都令人流連再三,思念不舍,是故做此筆記,希望能永遠留存。
一、Elbrus厄爾布魯士峰簡介:
厄爾布魯士峰(Mt. Elbrus, 5642M)是歐洲最高峰,列世界七大洲最高峰之一,位于俄羅斯西南部大高加索山脈與喬治亞共和國交界,高加索主稜約11公里的北方。高加索山脈位于歐亞兩洲交界、黑海里海之間;厄爾布魯士峰是一座休眠火山,但山頂被嚴寒的冰雪覆蓋,火山頂端是有兩座幾乎同高的雙頭峰,分別是5642M的西峰與5621M的東峰。而西峰就是厄爾布魯士峰的主峰,也是登山者的主要目標。一般登山愛好者能夠成功攀登的七頂峰,除了非洲乞力馬扎羅山,非厄爾布魯士莫屬。
厄爾布魯士峰是高加索山區重要是歐洲最高峰,名列七大洲最高峰之一冰河發源地,巨大的山體有77條冰川環繞,覆蓋面積超過144平方公里,雪線平均約3400M。山區大部分地區都渺無人跡,只有在夏天時會有牧羊人在此放牧;其他的就只有針葉林、高山草原、冰河、礦山、與多變的氣候了。
攀登Elbrus必須先到BAKSAN山谷,這里是高加索山區最先進的地區,一方面是因為此地豐富的礦產帶來的財富,一方面因為宏偉壯觀的Elbrus峰吸引的人潮。在BAKSAN山谷有個號稱高加索巖羚羊的小鎮Terskol,鎮上有相當多的旅館及二條登山纜車,居民有喬治亞人、俄羅斯人、亞賽拜然人與土耳其人,在這里可見識到多元的異國文化,是高加索山區最熱鬧的地方。
二、行前高度適應訓練:
在攀登Elbrus峰(標高5642M)之前,去年7月初為了要體驗自己在高海拔的適應力,特別去了一趟云南的哈巴雪山(5396M);但還是不知自己身體可以適應的極限高度為何?所以循序漸進陸續的登上馬來西亞的神山(標高4095M)及四川的四姑娘二峰(5276M)。
其間在四姑娘二峰大本營(標高約為4千米左右)時有些微的頭疼外,哈巴雪山大本營(標高4100M)及Elbrus峰基地營(標高約3800M)均適應良好,可見身體對高度的適應性有學習及記憶的能力。

馬來西亞神山鐵索巖攀棧道
三、行前雪地耐寒攀登訓練:
雖然是爬夏季的Elbrus峰,但是所在地屬俄羅斯緯度較高,山頂終年積雪,夜間的氣溫有時會低于零下5度,所以在去年1月先至日本富士山練習一下雪地攀登的裝備應用。

一月嚴冬期的富士山



四、航班:土耳其航空飛伊斯坦堡轉機圣彼得堡再轉俄羅斯國內航班到礦水城。抵達礦水城后再乘車前往位于Elbrus峰山腳下的小鎮Terskol。
五、省略:
雖然過程中有順游當地名圣景點及不同民俗餐飲,對于現在出國只選擇登山的我來說不是重點,所以在此省略。
六、成員(共10員):
要能成功登頂,團隊合作及默契很重要,很慶幸這次遇到的伙伴都是很體諒的好人。
七、天氣:
除了D0(出發前一晚)下大雨及回程下山時下小雨以外,攀登期間均是風和日麗太陽曬到發暈的日子。
八、攀登過程經歷:
D1:Terskol – Mount Cheget (3400 m) – Terskol (高度適應)早上搭乘纜車來崎歌山區(Cheget,2700m),進行今天的高度適應,并欣賞夏天盛開的野花。
D2:熱身Terskol – Gara-Bashi (3800m) – Station Priut-11 (4200m) – Gara-Bashi (高度適應及訓練)今日開始移駐基地營,做登頂前的最后訓練。先乘3段纜車抵達標高3800m的山屋,開始攀登至4200m的Priut-11舊山屋遺址,然后回到山屋。
D3:Gara-Bashi – 巴斯杜可夫巖 (4800 m) – Gara-Bashi (高度適應及訓練)今天是辛苦的一天,練習雪地陡坡行進的技巧。早餐后開始攀登,往海拔4800m的巴斯杜可夫巖 (Pastukhov Rocks)前進,中間會經過兩段陡坡,然后回到山屋。
D4:休息天今日為休息天,進行練習雪地行進及安全技術。下午整理裝備,熟練各種器材穿脫的技巧,晚上及早就寢,為明天凌晨的登頂儲備體力。
D5:沖頂日:Gara-Bashi – Mt. Elbrus (5642m) – Gara Bashi (步程約 8hr)凌晨12:00搭乘雪貓車(Snowcat)抵達4700m高地,開始攀登,經過兩段陡坡之后登頂,再下山至4700m處,坐雪貓車返回山屋。

登頂前的熱身訓練

換了3次纜車上大本營

大本營的晨曦

山頂的影子

廢棄的雪貓車

抵達鞍部

山頂就在前方

山頂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