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帶孩子去戶外,但小孩是否適合跟家長攀爬高山?

分類:登山 |熱度:6476 ℃
一定要帶孩子去戶外,但小孩是否適合跟家長攀爬高山?

最近經常看到有家長帶小孩登山,也有許多驢友回應不贊成兒童爬山的看法,個人認為,家長帶小孩從事戶外活動值得鼓勵,優點自不在話下,但是攀爬超過海拔2500米的高山,實在需要謹慎。

任何活動都有風險,高山的風險不外失溫、高山癥與受傷,成年人或者是小孩,都有相同的風險,失溫或者受傷可由裝備與妥善規劃預防,高山癥也可以用藥物預防,但是小孩攀登高山,在高山癥的預防則不容易,原因包含:

1.小孩的用藥與成人不同。

小孩的體重不到成人的一半,體重30公斤以下的用藥劑量與成人不同,例如丹木斯是普遍被引用在登山預防的藥,但是丹木斯是否適合小孩使用?家長是否知道該使用多少劑量?折半大小?粉狀或粒狀?如果給小孩吃半顆間隔多久再次用藥?其實,一旦出現高山癥的跡象,家長是絕對不可以在未經專業醫師處方就給小孩使用藥品。

2.發育階段的小孩是否適合身處低氧環境。

小孩的身心發展隨著年齡增長,在平地住習慣的人,即使是成人到了高山,都可能出現環境適應問題,遑論小孩,小孩在高山會面臨更大的風險,小孩的成長是全身性的,外顯在身高體型,但是看不到的地方包含腦部、心智等,高海拔地區的環境氧氣較平地稀薄,缺氧環境是否會對于孩童生理發展,造成永久的影響,目前醫學研究數量不足,并沒有定論。小孩腦部發育在缺氧的環境是否也會造成影響?我們也不知道,但是父母至少不會因為今天登山發生小孩不適(也許到下山都還不知道,因為小孩沒有表達出來),而在若干年后發現他們某方面成長上發展較慢而造成心中遺憾。

3.小孩的語言能力是否足以表達身體的狀況。

高山出現身體不適,成年人可能都無法確認是否發生高山癥,為人父母,你們足夠了解自己的小孩嗎?在登山的過程中兒童出現哭鬧不安、嗜睡、胃口不好、原本愛玩耍突然變得安分。當父母的千萬別認為小孩走累了,他們應該都可能已經發生高山癥,此時最好的治療就是立即下撤。如果登山行程需要高海拔地區過夜,人體在睡眠時,血液中的含氧量會降低,高山癥通常也會在夜晚惡化,此時雙親多半好夢正酣。這會讓孩子暴露在極大且不確定的風險中。

4.監護人的認知是否能夠及于小孩本身。

當高度上升到2500米以上,氣溫是最明顯的變化,父母讓小孩做好保暖外,最容易忽略的反而是頭部的保暖。孩子隨父母登山,許多時候都是由父母決定,沒機會說「不」;累了想休息,想睡覺,想吃點東西,覺得身體不舒服,不冷爸媽還要我穿很多,有點喘等等,父母親真的夠專業到都能面面俱到嗎?小孩也是個獨立的生命個體,父母決定繼續攀爬時,是否足夠了解兒童已經要面對的風險。

我是贊成家長帶小孩接近自然,享受參加戶外活動,如果真的想讓小孩體驗高山,建議盡量選擇當日往返、接近公路容易撤退的高山,絕對要避免讓兒童使用藥物來預防高山癥狀。

建議家長如果要帶小孩到高海拔的山區,盡可能先從郊山開始練習,或緩慢上升讓孩子適應高度才是愉悅高山賞景、又可以兼顧安全做法。

祝福大家登山愉快!

聲明: 買戶外 定位于為廣大戶外愛好者提供精心挑選促銷戶外裝備以及促銷信息。驢友從戶外裝備的品牌,價格進行篩選決策,為你節省出寶貴的時間。 買戶外為你推薦最好的戶外裝備品牌、戶外用品品牌,告訴戶外用品哪個牌子好,是你選擇戶外用品品牌的最佳參考戶外網站。 玩戶外,上買戶外! 本網站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站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由于受條件限制,如有未能與作者本人取得聯系,或作者不同意該內容在本網站公布,或發現有錯誤之處,請與本網站聯系 (本網站電子郵箱為help@maihuwai.com),我們將尊重作者的意愿,及時予以更正;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原作者取得聯系。 點此投稿

0條評論

Hi,您需要填寫昵稱和郵箱!
姓名 (必填)
郵箱 (必填)
網站

暫時木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