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攝影有什么好玩?獻給那些戶外徒步中的攝影愛好者們

分類:徒步 |熱度:3126 ℃

戶外攝影并非只是將攝影器材帶進戶外環境拍攝風景而已,我們通過鏡頭觀察景物時總是會比只用眼睛看更仔細,事實上,這樣的取景行為無形中,已經讓我們更深刻的認識這個世界。

每一種戶外活動的本身已相當吸引人,由于戶外活動的本質是在自然戶外的環境下進行,因此帶著相機進入戶外可拍攝主題包羅萬象,可以是動植物生態,也可以是自然風景,更可能是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互動,當然也包括各式戶外活動的過程。和其他一般攝影行為的差異,最主要在于所帶回的影像總是在野地環境取得,拍攝時機不分白天黑夜,拍攝現場也不分海拔高度,不分任何地形,甚至未必是在陸地上!

就因為這樣,使得戶外題材的攝影拍攝總是比較困難、耗時、耗體力、耗金錢、失敗率高,甚至安全風險也高,而且需要具備特定的戶外知識與技巧。但也正因為如此,戶外攝影的樂趣遠遠大過一般的旅游拍照,如果一點困難和風險都沒有的活動,又怎么會有樂趣和成就感呢?

那到底有什么好玩呢?原來是有以下七個理由。

一.玩到沒日沒夜

要進入漂亮的大自然里都是遠離文明的,只有在原始無污染的自然環境中,才有拍攝這些景物的機會,要拍到真正動人的畫面是不分晝夜的。

在自然戶外環境中可以拍攝的題材非常廣泛,有些生物只有夜晚才出現,野鳥在清晨和黃昏才會活躍,拍攝漂亮的日落當然也就得摸黑才能回到營地或山屋,壯觀的星空只有在無光害的夜晚才看得到。想拍日出?那就得披星載月的在日出前抵達我們想去的位置….。所以,戶外攝影的型態是全天候的活動,必須打破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的觀念,因此行程的安排,和一般的旅游行程大大的不同。

這種行程可不一定是只有登山喔!雖然依靠體力攜帶足夠的食物與裝備,和登山健行看起來沒有差別,但是別忘了,真的走到山頂上看到的景象,只是整個行程的一部份,有更多畫面是出現在沿途的步徑上,所以別把登頂當作唯一目標。再說,所謂的戶外攝影主題絕不只是在山上才有,溪谷、海濱、田野、湖泊,甚至是公路旁,只要是有某種特定地形或植被生態之處,就一定存在值得留下影像的自然野趣。

二.抵達的過程就好玩

自然環境中的地形地貌都是天然形成,當然不會是平坦無比,即使是海灘或是濕地也是如此。這些自然環境應該都是有起伏落差,進入其間可能得經過樹根、巖石,或者是穿越溪流,再爬升數百米的陡坡,甚至翻山越嶺可能一天當中徒步行走時間超過10小時,還要背負全部的器材裝備…。

雖然想到就累,但是藉由可靠器材裝備的運用,以及操作技巧正確,不但能安全通過每一個特殊地形,更帶來成就感與樂趣,而且是經由自己的操作,最終安全抵達目的地。進出這些原始自然環境多少都有風險,同行的隊員彼此互相幫助,共同克服這些險阻,這整個的過程已經是有不小的收獲,不論是登山、騎車還是潛水,這種行進間的過程就已經非常有意思。

三.舒適的戶外生活更好玩

抵達目的地之后,如果已經筋疲力盡,又冷又餓的話,是不可能再有精力去拍什么畫面了。所以一定要正確使用理想的專業裝備,通過合理的行程安排,讓我們抵達現場后維持身體的舒適,才有精神與力氣盡情的取景攝影。所謂正確使用裝備,至少包括一切必須穿戴的衣物、鞋襪、器材,并且合理收納在背包里,野地過夜的行程還得包括食宿裝備與食物,并且懂得操作。

這不只是為了要舒適而已,更重要的是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天氣的劇烈變化往往是夢幻般景色會不會出現的關鍵因素,但同時也能帶給我們最大的威脅,尤其是在高海拔的深山之中,一旦身體失溫,就是回不了家的開始,而這些戶外裝備就是為了應付這些極端環境或惡劣天候而生,除非你再也不從事戶外攝影,或者從此不離開屋子,否則你一定要與戶外裝備為伍。而操作這些玲瑯滿目的裝備(包括服飾),除了帶給我們安全與舒適之外,本身就是樂趣之一,也是戶外生活的品味象征。

四.尋找主題也有意思

進入野地到底要拍什么?戶外活動的過程中的一切人物與環境的互動,都是值得拍攝的主題,當然特定的景觀更是鏡頭的焦點,只要用心觀察,就不會每次出門回家后,只有人物面對鏡頭的紀念照。例如下述。

1.成員之間的互動:從整裝開始,伙伴間的互相扶持、人物的表情、攀爬或操作的肢體動作…

2.人物與環境的互動:登頂瞬間的肢體動作、特定臉部的表情、奮力攀爬、涉水…

3.人物與裝備的情境:騎車動態、整理背包、綁鞋帶、踩踏單車踏板、甩動釣竿、跨步入水…

4.動植物生態:野鳥覓食、昆蟲擬態、野生動物、高山森林、變色植物、野花、水生植物…

5.地理景觀:高山、溪流、溪谷、海岸、巖層節理、圈谷…

6.光影云彩:日出、晨曦、夕陽、彩霞、云海、云瀑、彩虹…

7.其他。

五.創造屬于自己的拍攝風格

當我們找到某種拍攝主題之后,在按下快門之前,要先決定這張畫面到底要呈現什么風格,也就是說,在還沒按下快門之前,心裡已經預先設定這張畫面的構圖焦點、景深的深淺、明亮度、清晰度與模糊、順光、逆光等,進而決定要控制的光圈與快門數值,以及鏡頭取景的角度。至于要不要更換鏡頭,就不是那么重要,只要能夠達到預先設定的想像標準即可。經常欣賞別人的作品,是培養影像品味的一個好習慣,至少也要經常審視自己拍攝的成果,久而久之,對于影像的敏感度無形之中也會提升,自會累積出屬于自己的特定風格。常見拍攝的風格與手法,大致有以下幾類:

全景深:一般的風景圖像,經常使用廣角或是超廣角鏡頭,會希望近景至無限遠處都保持清晰,通常采用順光拍攝,最適合壯闊的山脈、草原、海洋等的拍攝。

淺景深:為了凸顯主題,讓主題前后模糊的一種手法。例如野生動植物、人物,或特定肢體動作等。使用中長焦距的大光圈鏡頭,只要開大光圈就很容易獲得這樣的效果,而且圈開得愈大,代表快門速度可以更快,畫面比較不容易晃動。

逆光源:逆光雖然會讓色彩較不飽滿,反差增加,但可以凸顯主題輪廓,這種畫面通常也極具生命力。

側光源:側面來的光線通常讓畫面的景物較有立體感。自然界的光源只有陽光或月光,斜射的光線也讓色彩更加飽和,所以清晨和黃昏是戶外拍攝的最佳時機。

剪影:極端逆光的拍攝方式,主題幾乎完全沒有色彩,但是輪廓極為清晰。這種強烈反差形成的線條,可以讓主題更明確。

慢速快門:這不一定是為了增加曝光亮度,快門關閉前,鏡頭跟隨主體移動,可讓背景流動。

高速快門:凍結快速移動的物體,例如水滴、跑動中的人物,或是快速移動的單車等,有時得搭配閃光燈,讓主體更清楚。

人工補光:自然光源過暗,或是需要製造特定光線方向時。使用閃光燈不一定是為了補光,有些情況下更是必須當作主要光源,至于要使用幾顆閃光燈,這就需要技巧和經驗了。

透視與壓縮感:不同焦距的鏡頭,相同的主體可營造出不同的視覺感。這需要足夠的拍攝經驗,才能體會出不同焦距的鏡頭在視覺上的差異。

使用廣角或是超廣角鏡頭,使近景至無限遠處都保持清晰。

長焦距的大光圈鏡頭,只要開大光圈就很容易獲得這樣的效果。

主題輪廓極為凸顯,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種光源布局。

側面來的光線通常讓畫面的景物較有立體感。

主題幾乎完全沒有色彩,但是輪廓極為清晰。

快門關閉前,鏡頭跟隨主體移動,可讓背景流動。

利用高速快門凍結快速移動的野鳥。

暗夜里,利用閃光燈照亮主體并可制造特定光線方向。

焦距越長,越能制造壓縮感,讓主體與背景看起來極為接近。

六.選對快門時機才會爽

只有在“對”的時候即時按下快門,才有理想的瞬間被凍結。這是什么意思呢?并非只有高檔器材才能拍到好的圖像,能不能善用自己熟悉的裝備,并瞭解自己要拍攝的主題,才是重點。亂槍打鳥式的拍法,只是增加回家后整理圖檔的負擔。

1.特定的季節景觀,當然只有在特定季節才有。

2.天空的云彩變化,氣候不穩定的時候就愈壯觀,遇到出大景的機會高,尤其是颱風接近的時候。

3.陽光斜射時光質最佳,這表示在亞熱帶的臺灣,一天當中最好的自然光拍時機在上午8點前,下午3點后。但是水中攝影最好的時段是光線強烈的中午,因為海水會吸收光線。

4.認識你要拍的活動。這樣比較能預測接下來的畫面,較易抓到精彩的瞬間。眼明手快,熟悉自己的器材是必須的。

5.報道式攝影,只有讓自己融入現場,讓被攝者(人或動物)習慣或忽視你手上的鏡頭,才能記錄當下真實的時刻。

6.愈輕便,就愈有創造力。

七.戶外環境的臨場應變

進入戶外野地,隨時要保持敏銳的觀察力,不但要及時舉起相機,不錯過任何可能的精彩瞬間,最重要的,是要能有風險控管的意識。無論是在山區還是海里,隨時都有可能會有突發狀況,例如山區下了一場午后雷陣雨,除了可能有雨過天晴的的彩虹之外,也有溪水暴漲的風險,或是土石鬆動的可能,所以一定要保持警覺。

1.熟悉你的裝備,隨時都能夠松脫你的背包腰帶。

2.要有撤退計劃。

3.善用戶外表,隨時監看氣壓變化。

4.進入野外,雨衣永遠要放在最容易隨時拿取的位置。

5.通訊器材記得要帶,備用電力也不能疏忽。

6.要有一物多用的概念,能少帶就少帶。尤其是衣著,帶多很累,但少帶會很慘。

7.取景要注意安全,不必為了某種視角,讓自己陷入險境。

8.注意時間,日落拍完就是摸黑的時候,除了要取出頭燈之外,也得計算返回的路程。

9.需要長時間曝光而腳架沒帶時,可雙臂夾緊,依靠在穩固的樹干或巖石,或利用地形地物,讓相機穩固的擺放,利用延遲快門的功能,可減少手指按快門造成的震動。

10.相機背帶掛在頸部,拉緊后利用機背的螢幕構圖,也可以減少手震。若能夠斜背時,穩定度更好。

11.白色的衣物可以當作反射光線的道具。

12.遇見野生動物,動作靜止,讓它先走。但是遇見毒蜂,必須立刻回頭,愈快愈好,切不可揮舞衣物。

13.前往高山地區務必要做高度適應,若發生頭暈、想吐的癥狀,休息若未改善,須立刻下降高度。

14.相機電力會因低溫而衰退,當發現電力消耗過快時,盡量減少無謂的屏幕檢查。備用電池可放置在外套內靠近身體的口袋內,體溫可讓電池效率好一點。

聲明: 買戶外 定位于為廣大戶外愛好者提供精心挑選促銷戶外裝備以及促銷信息。驢友從戶外裝備的品牌,價格進行篩選決策,為你節省出寶貴的時間。 買戶外為你推薦最好的戶外裝備品牌、戶外用品品牌,告訴戶外用品哪個牌子好,是你選擇戶外用品品牌的最佳參考戶外網站。 玩戶外,上買戶外! 本網站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站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由于受條件限制,如有未能與作者本人取得聯系,或作者不同意該內容在本網站公布,或發現有錯誤之處,請與本網站聯系 (本網站電子郵箱為help@maihuwai.com),我們將尊重作者的意愿,及時予以更正;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原作者取得聯系。 點此投稿

0條評論

Hi,您需要填寫昵稱和郵箱!
姓名 (必填)
郵箱 (必填)
網站

暫時木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