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褲真的那么重要嗎?不得不說是個藏私房錢的好工具。
小編是個粗俗的人,生活不拘小節的人,
從來沒有太過于關注,總是穿了換,換了扔;
甚至有時候會像對待襪子那樣,先積累個三四五六雙,穿完了再集體清洗。
可能你們會以為哥是像程序員那樣不茍生活的人,錯了,哥就是懶……
之所以會杠上"內褲"這個俗不可耐的話題,是因為小編最近接觸了一個不錯的內褲產品。試穿之后,發現真的與之前的差別甚大;從此,再也不關注超市里二三十一盒的無名內褲了。
這就像,坐了臥鋪再也不想坐硬座,坐了高鐵再也不想坐綠皮車的感覺一樣。生活升級了,再想回到原點那就難了,皮肉受不了。
于是,小編對內褲做了個系統而全面的了解……本篇只說男內褲,就不提女內褲了,以免你們說我BT。
內褲,一般指貼身的下身內衣,肯定是要分男女款的,因為關鍵部位造型不一樣啊。
內褲并不是古已有之的,漢代以前,女人下體無衣,到了漢朝才穿上開襠褲。想想吧,那時的女人地位是多么的低。
那就是男人先穿上內褲咯!而且,甚至懷疑可能是下等人才穿的。因為他們衣不蔽體,只有條內褲。
- 史前男人用纏腰帶,考古學家發現了7000年前的獸皮纏腰帶殘片,推測它的形狀類似嬰兒用的尿布。
- 古希臘人也用纏腰帶,歷史學家懷疑只有奴隸才穿,公民的凱同衫下似乎是赤裸的。原來,下等奴隸才是內褲鼻祖。
- 內褲是從西方傳來的,有可述演變的內褲史起于13世紀。
那時叫Braies,薩克森語指口袋似的寬松襯褲,長及膝蓋,用亞麻布做成,從國王到農夫都穿它。
- 到文藝復興時期,襯褲變短,前面開了門襟,便于男士小便。
打有皺褶的門襟要么釘扣子,要么用繩子抽緊,這就是現代男褲款式的雛形。
仔褲,前開門,大門牙拉鏈……
那時的男子不穿外褲,將緊身長筒襪套在襯褲外,用吊襪帶固定,所以亨利八世將襯褲的襠部墊厚,歷史學家推測,他可能在褲襠里藏了浸著藥水的繃帶,以緩解梅毒帶來的痛苦。很多男子把襯褲門襟當做便利口袋,在里面裝治療性病的藥品和錢。
所以,前些年甚至現在 我們還能買到這樣的內褲:
我有個充滿正能量的名字:防盜內褲
- 都鐸時代,內褲加入了更多人性化需求,男式內褲變得穩重簡單,與原來的長襯褲相比變短了,長至膝蓋,門襟上釘紐扣;它逐漸演變成連衫褲,連衫褲又發展出長至腳踝的緊身襯褲。19世紀拳擊手約翰·蘇利瓦酷愛穿緊身襯褲打比賽,于是這種長襯褲又叫"約翰"。
- 1935年,"內褲"這一詞被收入詞典。
Jockey在芝加哥賣出了世界上第一條前片有Y字形縫線的三角內褲。三角內褲讓男人腿露出的面積達到極限,服裝史學家認為它的意義和文胸不相上下。
三角褲與同期的拳擊短褲競爭,雙方為了更好的銷售開始宣稱自己穿著更利于健康,更舒適。
這個是時候的內褲儼然與現代內褲非常接近了。
繼三角內褲之后,產生了四角褲、五角褲;更有流行款式,丁字褲、c字褲、比基尼……..
那么內褲到底重要嗎?
來,你試一下幾天不穿內褲,感受一下!
當然不爽,當然內褲重要。
然而,既然你離不開內褲,其中利害你要知曉~
- 一條臟內褲平均帶有0.1克糞便
世界各國的微生物學家都對洗衣機進行過研究,一條臟內褲平均帶有0.1克糞便,含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病菌。
- 一克糞便中含有1000萬個病毒
一克糞便中含有1000萬個病毒、100萬個細菌、1000個寄生蟲包囊和100個蟲卵。盡管有的細菌和病毒對人體有利,但大多數細菌和病毒對人是有害的。
- 內褲最好半年扔
一般情況下,使用頻率較高的內褲,最好半年一換。如內褲出現變形、材質變干硬、污漬洗不凈的情況,就得及時更換。
- 換洗內褲:最長不要超過2-3天,最好天天換洗
生活中,一定要養成勤洗勤換內褲的習慣,建議每天更換,尤其是夏天,最長不要超過2-3天。清洗時要和外衣褲分開,盡量用肥皂手洗。洗完后,不要直接暴曬,先放在陰涼處風干,再放在陽光下消毒。否則內褲容易發硬、變形。另外,內褲最好單獨放置,可以買一些專門的收納袋,或者裝進干凈的塑料袋中,以勉沾上灰塵和細菌,影響健康。
如果,沒有勤換勤洗,你會面臨臭,濕、癢的困擾……
但是,玩戶外,一朝瀟灑,累成"狗",哪有條件和心情保持高頻率的換洗內褲。
所以,那還是給自己準備幾條靠譜,舒服的內內吧。
快樂出行,從善待"小弟弟"做起!
啰嗦大半天,實際就是為了把本小編近日一直在穿的超級內褲分享給你。
鋼槍男士運動短褲?
產品特點匯總幾句:
??彈性舒爽,適合運動,無束縛;
? 秒干功能,告別一切濕、黏不爽;
? 3D囊袋設計,更懂男人;
? A級面料,締造最佳觸感;
? 無縫拼接,一次成型,完美裸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