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季爬山的困難度以及危險性,想必很多人都明白,而正值寒冬的現在,有一群人正試圖挑戰世界第二高峰 K2 。
共有四支隊伍先后在 2020 圣誕節前抵達標高 5 千米的 K2 大本營,他們的目標一致,要在冬天挑戰登頂 K2,而這至今仍未有人辦到,因為冬天的 K2 實在是太危險,天氣多變,突如其來一場暴雪就可能讓所有人喪命,所以過往雖然也有人挑戰過冬天登頂 K2,但還沒有人成功過。
而今年,或許一切都將不同。
由登頂珠峰五次的 Mingma G (明瑪)所領軍的尼泊爾夏爾巴隊,在 12/18 就抵達 K2 基地營,一直到 12/30 已經固定好通往 Camp 3 的繩索,甚至連往 Camp 4 的也已經固定好一些,如此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也鼓舞了所有試圖登頂的其他隊伍,現在該隊伍正在等待天氣轉好再行沖頂。

協助尼泊爾夏爾巴隊架設繩索的還有另外一號人物,Nirmal Purja(尼馬爾·普爾亞),他是 Mingma G 的同事,但帶領另外一隊隊伍上山。Nirmal Purja 同樣也是傳奇人物,他在半年內爬了 14 座 8 千米以上的高山,并創下 10 項世界紀錄,包含了春季登頂最多座 8,000 米高山(共六座)、夏季登頂最多座8,000 米高山(共五座)、以最快速度登頂世界三大、五大高峰:珠峰、K2、干城章嘉峰,以及洛子峰、馬卡魯峰等等。
所以,要在冬季攀登 K2 到底有多難?
首先是氣溫,根據報道指出,目前在 Camp 1 的溫度大約是 -40oC,而且溫度還可能再下降,如此低的溫度,容易導致凍瘡,根據其他登山客表示,有幾個尼泊爾夏爾巴隊隊員,已經出現凍瘡,但還不確定傷勢嚴重程度以及是否會繼續攀登。
其次是降雪,K2 峰在冬季時常會出現強降雪的情況,當龐大的雪量從天而降,不僅會讓前進更加困難,連好不容易架起的繩索都會被掩埋、冰凍,如此更不用想說要往上爬了。
最后是風速,越靠近峰頂風速越強,最高可達 100mph,以風速分級來說,相當于 14 級風,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爬山,連站立都無法。
種種原因影響下,每年成功登頂 K2 的人只有 400 人不到,而且都是在春夏季進行(相比每年大約有 7,500 人登珠峰)。

今年,有可能創下紀錄嗎?
前面提到今年有兩位非常杰出的登山家加入挑戰冬季攀登 K2 的行列,讓這項不可能的任務變得不再不可能。加上氣象預報顯示有幾天的天氣狀況適合攻頂,讓登頂希望大增。
雖然目前進度不錯,但也傳出已經有人撤退,波蘭籍登山家 Waldemar Kowalewski 因為疝氣而必須撤退,這是他第二次在冬季挑戰登頂 K2,前一次因為被崩落的雪塊擊中受傷而放棄
登頂 K2 需要的不僅是登山技術,更需要的可能是耐心與意志力,在天氣不佳的狀況下,必須在營帳內耐心的等待,只能不斷祈禱天氣變好,這可能需要消耗掉數個星期的時間,對于每一位登山家來說都是折磨,所以挑戰冬季攀登 K2 需要的要素太多了,或許說到底,更需要的是運氣也說不定?

關于 K2
超過 8,000 米的高山都有屬于自己的名字,像是 Lhotse(洛子峰)、Everest(珠峰),唯獨 K2,沒有自己的名字。
K2 位于喀喇昆侖山脈(Karakoram)上,這條山脈平均海拔超過 5,500 米,是全世界冰河密度最高的區域。在 1856 年西方探險隊首次來到這個地區,他們以三角測量此區山峰,并以考察順序依序訂出 K1-K5 五座山峰,分別是:瑪夏布洛姆峰(K1)、K2、布洛阿特峰(K3)、加舒爾布魯木II峰(K4)、加舒爾布魯木I峰(K5)。
那么,K2 為什么始終沒有名字呢?
據傳,K2 因為地處偏遠,鄰近的村莊也看不到這座山峰,頂多只能略微一瞥,所以這座山一直沒有屬于自己的名字。后來探險家以當地語言拼出 Chogori 這個名稱,中文譯為喬戈里峰,意思是大山,被中國承認并廣泛使用。之后又有人提議以此區早期探險家 Henry Godwin-Austen 的名字命名為奧斯汀峰,但未獲得承認。所以直到現在,K2 依舊被稱為 K2,但也因此增加了這座山的神秘感,也有人戲稱,只有這個名字才配得起這座號稱地表上難度最高的山。
到 2019 年為止,成功攀登 K2 的人只有 400 人左右,更有統計指出,攀登 K2 的死亡率將近 30%,每四人就有一人死亡,是所有 8 千米以上高山當中死亡率最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