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作為折衷于都市與原野之間的游憩方式,玩家紛紛全副武裝,各營地開始涌入人潮。露營風氣方興未艾的國內,帳帳相鄰的豪華裝備和精致裝飾,讓自然空間日漸擁擠。
究竟,還有哪些空間,才能夠享受到最純粹的大自然?

吊床露營的帳篷,就像一個繭,一個蛹,垂吊在樹林之間。
除了在地面上扎營,流行于國外野外玩家的吊床露營(Hammock Camping)風潮,正悄悄地吹進國內。
跋山涉水只為在森林醒來的一瞬間

吊床必須綁在樹徑夠粗的樹上,中高海拔的山區較適合,因而林蔭遍布,露營環境舒適宜人。
所以,到底什么是吊床露營?
吊床露營,簡言之,就是用吊床作為帳篷的露營方式。不同于打營釘、撐帳桿的扎營法,吊床露營將吊床綁于樹干之間,以懸空的吊床為主要休息空間。

吊床露營,一人一帳,可精簡也可精致。來去自如,說走就走。
為了找到樹徑夠粗的目標樹干,必須深入高海拔山區,尋找杉木、松樹或針葉林。越高越冷的高山氣候特性,解決了他怕熱的困擾,加上高聳林立的樹木或疏或密地遮蔽陽光,不會有露營區草坪的直射光線,使得早晨清醒時相當舒適怡人,簡單得很奢侈。
不論行李或心理層面,從簡可說是吊床露營的核心價值。
若一時興起想去吊床露營,攜帶必要的裝備,像是吊床主體、遮雨的天幕、防蚊的紗網、保暖的睡袋、毯子和下側保暖用具(Under Quilt, UQ),加上輕巧的椅子、萬用的登山杖、不易腐壞的食物與簡便爐具等。

攜帶的物品能少則少,不僅能降低重量,也更接近大自然。
為何如此輕便?高山有時車輛不可通行,必須肩負行囊尋找落腳處,此時簡單的行李有助于穿梭山林間。不論是行李或是心理層面,從簡,可說是吊床露營的核心價值。
【極簡吊床露營裝備】
帳篷用具:吊床主體、遮雨的天幕、防蚊的紗網、保暖的睡袋、毯子、下側保暖用具(Underquilt, UQ)
其他用具:輕巧的椅子、萬用的登山杖、不易腐壞的食物、簡便爐具。
注意!吊床露營必備警覺的心,并隨遇而安

山上環境近乎零光害。在無云的夜晚,聚會活動后關掉燈火,抬頭仰望便能看見繁星點點。
選對樹,上天堂。選錯樹,住病房
就因為山中天氣變幻莫測,首先,要避免將吊床綁在相對高的樹上,以免遭到雷擊、樹徑不可以過細、兩棵樹的距離約 5 米為宜、蜂窩和蟻窩要避開、也須確保樹木是活的,免得枯木承重后會斷裂。
面對未知的自然環境,隨遇而安才是上上之策。
除了綁吊的樹木,周遭環境也很重要。往上看,周邊樹木若有干枯請換地點,砸下來會要人命的;往下看,地面不可有石頭或尖銳物,以免跌落時受傷。
如何選擇吊床使用的樹木
1. 樹木不要過高,避免被閃電擊中。
2. 樹徑不可過細。
3. 綁縛兩端的兩棵樹,距離約 5 米。
4. 避開蜂窩與蟻窩。
5. 地面不可有石頭或尖銳物。
6. 確認綁縛樹木是活的,避免枯木承重后斷裂。
7. 確認綁縛樹木周圍的樹木也是活的,避免枯枝掉落砸中。

吊床如同在森林里的家,樁與梁要穩,四周要安全。
我適合吊床露營嗎?先反問:你能一天不洗澡嗎?
聽到這里,也許勾起些許露營愛好者的興趣,吊床露營不像一般露營那樣休閑有趣,辛苦的成分相對多。
除了自然環境因素較為嚴峻,吊床露營與野營相仿,是無法洗澡的,沒水沒電的原始特質勸退了許多愛干凈的露友。少了車輛的運載,一切都得簡化,包含裝備和飲食,需要冰桶的生鮮也須因裝備輕量化而舍棄。
若能克服以上種種情形,熱愛野外、崇尚自由的露友,下一露不妨試試吊床露營!

吊床露營的環境,通常沒水也沒電,除了上山后的飲食,入夜后的燈光也須自備。
吊床露營的重要觀念
1. 保暖裝備的錢不能省
在國內,適合吊床露營的樹種不乏杉木、松樹、針葉木,樹徑較足,不過海拔較高。因此從事吊床露營活動,請務必做好保暖措施,以免日落后失溫造成不適。
睡吊床時由于背部擠壓保暖材質,懸空的下方又有空氣流動,造成冷背癥狀(Cold Back Syndrome, CBS)。俗稱尿布的保暖裝備 UQ(Under Quilt)因而出現,包覆于吊床下方外側,專門解決吊床露營時的背部保暖問題。雖然價格偏高,但專業人士表示這是必須裝備,千萬不能省。

有了 UQ 保暖懸空的吊床下部,在里頭休息便不易失溫。

雖然 UQ 包裹在吊床外,讓外觀有點雜亂不好看,但還是保命要緊。
2. 吊床與睡姿各是一門學問
在吊床裡睡上一夜,是否有點難以置信?由于國內多數吊床產品較為娛樂導向,本體長度偏短,躺下時,吊床因重力形成下沉弧度,人體容易受到頭尾兩端擠壓。因此,吊床鋪平后的長度建議至少 3米,越長越舒服。
綁吊床也不要硬拉得過于水平,吊床下垂角度與地平線之間建議有 30 度,是睡起來最舒服的角度。此外,睡姿不可過于端正,否則兩側的布料會內縮,將人體包覆起來,最好的睡姿為斜著睡,以軀干將布面稍微撐開避免包覆,最后,腳部高于頭部也較不易搖晃。

在吊床上稍微斜著躺,以肢體撐開吊床布面,是比較舒服的睡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