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在拉薩市舉行2019年西藏自治區珠峰登山新聞發布會。會上,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政府新聞發言人扎西江措介紹道,2019年西藏自治區春季珠峰登山活動于5月30日結束,期間共接待362人,241人成功登頂珠峰。2名外籍登山者遇險獲救,2名外籍登山者因身體不適死亡。
據扎西江措介紹,登頂珠峰共有20條線路,其中最主要的是位于南北坡的2條傳統線路,北坡線路位于我國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
參加今年珠峰北坡攀登活動的有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等33個國家的外籍登山者142人、國內登山者12人、尼泊爾籍夏爾巴登山協作208人。
成功登頂珠峰的241人包括外籍登山者94人、國內登山者12人、尼泊爾籍夏爾巴登山協作108人、國內向導21人、國內修路組6人。截止目前,從北坡登頂珠峰累計達到3019人次。

從珠峰北坡大本營遙望珠峰
扎西江措表示,“近年來,考慮到登山者的安全、后勤保障、應急救援和珠峰的環境承載能力,我們不斷優化北坡攀登珠峰的管理和服務,形成了一套運行高效、安全可靠、綠色環保的珠峰北坡登山模式。”
在今年的登山季中,西藏高山救援隊成功營救了2名外籍登山者,其中一名是在海拔6500米前進營地因高反引起肺水腫的愛爾蘭籍登山者,另一名是在海拔7500米處因體力嚴重透支導致意識不清的澳大利亞籍登山者。
另有2名外籍登山者登山過程中出現了身體不適,雖經積極搶救,但最終不幸罹難。對此,扎西江措在發布會上表達了哀悼。
西藏自治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全面負責珠峰北坡攀登活動的救援保障工作,具體救援任務由西藏高山救援隊和西藏雅拉香波高山探險服務有限公司共同承擔。
登山團隊沖頂期間,選派10名救援隊員在海拔6500米處前進營地待命,隨時準備應急救援。
近年來,西藏登山學校共組織高海拔救援行動29次,成功營救數名國內外登山者,曾創造了8500米以上救援成功的紀錄。

在珠峰北坡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海拔7028米的北坳營地以及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分別備有高壓氧艙,以應對緊急情況
扎西江措介紹道,為保護珠峰生態系統,保障和促進我國珠峰登山活動科學、安全、環保、有序發展,西藏自治區先后制定出臺了《西藏自治區登山條例》《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辦法》等法規和有關政策文件。
同時嚴格審批登山者資質,對珠峰登山者年齡作出限制性要求,要求登山者必須具備海拔8000米以上登山經歷,無攀登能力或完全依靠他人的禁止攀登珠峰,必須在每年的2月28日之前申請辦理登山許可,辦理時對登山者的簡歷、登頂證書、攀登形式、攀登線路等進行嚴格審核。

珠峰北坡修路隊員行進在北坳冰壁上
對攀登珠峰的各個登山團隊也進行了嚴格的資質審查,要求必須具有組團資質和良好的社會信譽,組團能力要強,服務質量要好,后勤和醫療保障要到位,并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否則一律不予審批。
同時要求每個登山團隊必須配備1名領隊,為每名登山者至少配備1名向導。
對珠峰北坡攀登活動實行總聯絡官制度。總聯絡官全面負責珠峰登山團隊的管理、協調、服務和監督。強化對聯絡官、登山向導、翻譯、駕駛員職業培訓,以提供更優質的登山服務。
由于夏、秋、冬季高空風、季候風強勁,降雪量大、雪崩多發,容易出現登山事故,因此在西藏境內的攀登活動只限在風力較小的春季開展。

珠峰北坡正在向頂峰前進的登山隊伍秩序井然
在整個登山季,西藏自治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多次組織召開國際登山安全會議。定期交流國際登山經驗,共享氣象信息,研判登頂窗口時間,為安全登頂珠峰提供技術及信息支持。
此外,為保護好珠峰的生態環境,最大限度降低人類攀登對珠峰生態環境的影響,在整個登山季,西藏自治區嚴格執行登山環保制度。要求登山者、高山向導和后勤服務人員在下撤時必須攜帶適量登山垃圾到海拔5200米登山大本營。
同時例行開展登山垃圾清理行動。成立了由高山向導、高山協作和當地農牧民群眾為主體的珠峰高山環保大隊,對登山大本營至前進營地區域內的垃圾進行集中清理,整個登山季累計清理生活垃圾8.21噸、生活污水2.46噸。

設在珠峰北坡大本營的垃圾站
另一方面,對山區群眾和登山者進行高山環保知識和技能培訓,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共發放環保知識手冊500多冊,積極引導各方共同參與珠峰環保工作。據扎西江措介紹,《珠峰登山垃圾管理暫行辦法》目前正在由西藏喜馬拉雅高山環保基金會研究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