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穿衣遠離失溫,別從沖鋒衣里掏出一把冰碴

| 分類: | 熱度: 1856 ℃

十一假期剛剛過去,戶外大自然的殘酷再一次給我們上了一課,據不完全統計,十一期間在全國各條戶外線路中,發生了數起意外事故,造成多人喪生,可以說是近幾年來最兇險的一次十一假期。

如此集中的驢友遇險,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今年十一期間,各地線路天氣惡劣。川西貢嘎線路遭遇暴雪,眾多商業戶外活動被迫取消,高反和失溫成了收割驢友性命的死神。

除了不可抗力元素之外,本次災難之后,我們更應該反思自己,是否在意志、技巧以及裝備方面做好了面對大自然環境的準備,當一場不期而至的風暴來臨時,我們應當用什么來抵抗?

失溫發生的原因與敵人

當我們徒步穿越山野時,實際上正是最危險的時候。在營地,我們有帳篷保護,只要質量過硬,即便帳篷外風雪交加,也可以躲在帳篷里,依靠補給躲過災難。而當我們徒步走在山野當中時,所能依靠的便僅僅是我們身上的服裝。但我們的服裝真的穿對了嗎?穿衣技巧又是否合理?

我有個朋友,戶外ID叫小四兒,去年冬天吉林游玩一番,白山四峰連穿線路。其實線路強度并不大,小四平時玩的不算多,只是個熱愛自然美景的初級驢友,但卻有個不服輸的倔脾氣,平時爬山總愛跟走的快的驢友比一比,這次也不例外。

老梁子山,坐落在(吉林省)白山市境內,橫跨渾江、江源和臨江兩區一市,海拔1492米,12月時,最低氣溫已達零下三十攝氏度,屬于海拔較低,緯度較高的嚴寒環境。

當時已經11月底12月初,吉林很多地區的雪已經很深了。7點開始爬山,小四緊跟隊里走的快的隊友,加上當天天氣晴朗,幾個小時的爬升走下來,小四出了一身汗。

小四只注意跟著領隊走,沒有注意到自己正走向失溫的危險。

山頂大風凜冽,大伙停下來休息,燒水做點熱食來吃,等待后面的隊友。小四走在路上時感覺還好,但一停下來,很快就感覺到蝕骨的寒冷逐漸襲來,但倔強的他不希望讓別人看出來。

上山時出的汗現在已經揮發凝結在外衣的里襯上,在老梁子山頂上越休息越冷,不多時小四敞開沖鋒衣往衣服里一摸,發現沖鋒衣的里襯和羽絨服外上已經結了不少冰碴。

幸虧這時領隊發現小四狀況不對,顫抖的厲害,嘴唇也有些發紫。領隊一看他沖鋒衣里的情況,趕緊讓小四換上了干燥的備用服裝。換衣服時小四顫抖的很厲害,這已經是失溫的初期現象,如果不及時更換干燥的服裝,后果可能更加嚴重。

羽絨服一旦潮濕,它的保暖性能就會大打折扣,在這么下去你就危險了!

小四這個案例告訴我們,當我們運動時,需要適當的減少服裝,降低服裝的保溫效果,一來減少出汗,二來讓汗水更加順利的排出服裝外。上圖中左側的當地向導,便敞開自己的羊皮襖,散熱透氣。

這種危險情況極容易發生失溫。一般來說,失溫是指人體熱量流失大于熱量補給,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并產生一系列寒顫、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癥狀,甚至最終造成死亡的病癥。

小四很幸運,該線路強度適中,當天天氣晴朗,領隊極負責任,所以及時更換了備用服裝的小四,很快脫離了失溫的危險,而今年十一期間的某些驢友便沒有這么幸運了。當我們面臨更加嚴酷的戶外環境,正確穿著戶外服裝讓我們遠離失溫。

人體的熱量流失主要是通過水分蒸發、空氣對流以及熱量傳導造成的,而這些熱量流失的途經主要分為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兩部分,外部便是指客觀的戶外自然環境,比如大風、雨雪以及寒冷氣候;內部環境則是指我們自身的原因,比如上文提到的例子,便屬于內部原因造成不必要的熱量喪失。

我們如何避免內部的熱量流失,以及抵抗外部的客觀環境呢?這時我們便需要“戶外三層穿衣法則”。

戶外三層穿衣法則的作用

戶外環境中,我們很難通過單一一層服裝來保障我們的安全,如果我們僅通過一件極其厚實的服裝來保暖的話,運動時身體會產生多余的熱量,身體會通過排汗來降低體溫,而汗水會聚集在服裝內部,又會出現上文小四的情況。

同時我們只有一件作為保暖的服裝,如果脫掉唯一的一層衣服又會太冷,這是我們需要避免的尷尬局面。

所謂三層穿衣,并非指僅僅穿三層,而是將服裝分為三部分,分別起到不同的保護功能。三層服裝為我們提供的保障各不同,多種搭配模式讓我們在自然環境中更靈活,真正做到運動熱了可以脫,休息時可以穿上保暖。

圖中從內到外,分別為基礎層、保溫層、外層的例子展示。三層穿衣法則一般多指上衣穿著,其實下身同樣可以遵循該法則。

這三層服裝分別是基礎層、保暖層、外層。

基礎層——指貼身穿著的內衣,該層服裝堪稱人體的一層人造皮膚。我們在運動時,人體產生大量的熱量,如果這時這些熱量不能排出,身體便會以出汗的方式降低體溫。汗水會以水汽的形式凝結在服裝內,當休息時,身體不再大量產生熱量,濕漉漉的服裝便不再擁有保溫效果,所以透氣排汗是基礎層最重要的作用。

在選擇基礎層服裝時,不要選擇棉質服裝。因為棉質服裝被汗水浸濕后,會將水分鎖在服裝內,不容易揮發出去,從而造成一個潮濕的貼身環境。

基礎層服裝最好選擇羊毛或者聚酯纖維材質,兩者優勢不同。羊毛服裝在同厚度前提下,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而聚酯纖維則更輕,速干透氣效果更出色,不過聚酯纖維材質的服裝也比較容易留下體味。

好的基礎層服裝可以幫助穿著者構架透氣排汗系統,相當于多了一層皮膚。不運動時,基礎層只能提供一點點保暖效果。但當運動出汗時,該層服裝通過收集汗水、面料的速干功能快速將水汽排出,保持體表干燥。

保暖層——又稱作隔離層、中層,這一層最重要的作用是將身體與寒冷的外界分隔開,通過鎖住空氣達到保溫效果,所以這一層一般都是棉服、抓絨或者羽絨服。如果潮濕的內層直接接觸到外層服裝,那么身體的熱量將會通過熱傳導的方式快速流失,同時該層服裝也需要透氣性,幫助內層將運動時產生的水汽排出到服裝外。

上文說道棉質服裝會鎖住水分,使服裝潮濕,不過戶外棉服里面的填充物早已不是棉花了,而是聚酯纖維。所以現在戶外店中所銷售的棉服并不怕潮濕環境。

抓絨衣是最常見的絕緣層服裝,搖粒絨是比較常見的抓絨衣材質,又叫羊麗絨。其優勢是不怕水汽,即便有些潮濕依然提供保暖效果,同時速干效果突出。

羽絨服作為保暖層是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的。在高寒地區,上述兩種保暖層服裝能提供的保暖性能均不如羽絨服。羽絨服通過羽絨絨朵鎖住大量空氣,其蓬松度遠高于其他保暖材質。關于羽絨的講解我們在兩月前講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往前翻一翻,在此不多贅述材質方面的講解。

羽絨服的保暖效果最優,同時重量輕,壓縮之后體積小。在高寒地區是保暖層的不二選擇。

外層——狂風、降雨、飛沙走石,考驗著我們所穿著的服裝外層,這就是英文的“硬殼”(hard shell),直譯為中文應該是“盔甲”的原因。古代的金屬盔甲保護著武士不受刀槍所傷,今天的“硬殼”服裝保護我們不受到大自然的傷害。外層服裝直接與自然環境接觸,所以其最重要的作用便是為人體提供保護,不讓風吹進服裝,也不讓雨水浸透。

防水、透氣、耐磨已經成為我們隊外層沖鋒衣的常識要求,一件沖鋒衣的防水效果如何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對這件裝備的態度。

其實除了硬殼之外,還有我們很熟悉的軟殼,都能起到外層保護的效果。但軟殼其防風防水效果均不如硬殼,但柔軟的質地更加有助于運動,經常在戶外環境并不很惡略時擔任外層,也可以作為保溫層穿著。而外層主要還是需要沖鋒衣這樣的硬殼服裝。

三層穿衣法則,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排出汗水、捕捉熱量與隔絕冷空氣、阻擋風雪的作用。

靈活運用,不墨守成規

上文簡單講述了三層穿衣法則以及各層的功效、材質挑選。相信玩戶外的朋友,對三層的穿衣法其實都不陌生。學以致用才是戶外穿著的王道,不可墨守成規。

這套穿衣法則名為三層,實則不必局限于此,只是將服裝的功能進行分類,在真實的戶外環境中,我們要根據自身的環境調整穿衣模式。

少穿一層——小四所走的白山四峰連穿線路,當時天氣晴朗,并無雨雪,如果也沒有什么風的話,那么他完全可以選擇將外層沖鋒衣脫下來。

在高寒地區,我們需要穿著厚實的保暖層,提供足夠的保暖效果。如果外界環境無風無雪,我們的運動強度又比較大時,便需要適當調整穿著。天氣晴好,我們不需要外層的保護,可以脫下沖鋒衣,直接讓保暖層接近大自然,通過如此可以適當降低身體溫度,減少出汗,即便已經出汗,也可以更快的排出體外。

而如果我們在溫暖季節出行時,保暖層可能鎖住過多熱量,適當減少,甚至只穿著外層與基礎層,天氣溫暖,保溫層的過度保護不太必要。

多層保溫——同樣在極寒環境下,若有風雪,則最好不要脫掉沖鋒衣,失去防風防水層的保護十分危險。這時我們可以通過增加保暖層的層數,對體溫進行調節。寒冷潮濕環境下的活動,多層穿衣可以更方便的增減,使得活動時保持舒適干爽,在休息或躲避風暴時保住體溫,應對任何可能的天氣突變。

比如在上山時,身體運動產生的熱量較大,我們便可以只穿著一層抓絨作為保暖層。如此便可以通過熱傳導效果,讓運動產生的熱量快速傳到出去,減少出汗,保持體表干燥。

而下山后或者在山頂休息時,運動量降低,身體產生的熱量迅速流失,這時迅速再添加一件抓絨保暖,你會得到更好的保暖效果。注意將干燥的抓絨穿在里面。

同樣是解決出汗導致的保溫層潮濕問題,適當敞開外層的拉鏈,讓身體產生的水汽更快排出體外,很多沖鋒衣腋下也設計有拉鏈,可以打開增加服裝的透氣性。

備用服裝——即便再好的防水裝備,也很難做到完全防水,雨水風雪總會從服裝的縫隙鉆進來,羽絨服做為保暖層很怕潮濕環境,一旦打濕便會失去保暖效果,所以我們前往潮濕寒冷的環境時,如果選擇羽絨服作為保暖層,最好再帶一件可作保暖層的服裝作為備用。

如果我們選擇了一條戶外長線,那么則需要更多的備用服裝,除了羽絨服之外,帽子、手套、鞋子可能均需要準備備用品。

外層保養——我們沖鋒衣最外層的防水鍍膜,由于穿著時的摩擦以及行動時的剮蹭等,隨著時間會逐漸失去表層的荷葉效應,如此之后沖鋒衣的防水便完全依靠外層下的防水透氣層阻擋雨水侵入。

持續降雨時,最外層的材質會被雨水浸透,質量好的沖鋒衣即便最外層材質完全浸透也可以做到防水,但通過水寒作用的熱傳導原理,服裝的保暖效果依然會大打折扣。

因此,在出發前,通過市面上均可買到的防水噴霧對沖鋒衣進行防護保養,是有必要的。

防水外層的荷葉效應。

通過戶外環境、活動強度調整穿著——我們前往的環境不同,以及當時運動狀態的不同,會影響穿衣法則。所以在戶外環境之中,要多動腦筋,根據當下的環境更改自己的穿著模式。

以將體溫良好的保持在36~37.5攝氏度之間為目標,運動強度大時,通過減少服裝層數、打開外層拉鎖等方式降低體溫,排出汗水;運動量減少或者外界變冷、有風雪時,增加保暖層,緊閉外層,包住溫度。

一件三合一多種搭配法

adidasTERREX三合一夾克——對于三合一夾克,驢友們不會陌生。方便實用、穿著簡便是三合一夾克最大的特點,也廣受戶外驢友們的青睞。讓我們用戶外三層穿衣法則再重新審視一遍三合一夾克。

三合一夾克由保暖層與外層組成,稱之為三合一是因為你可以根于環境,將一套服裝快速拆分為單一穿著外層、保溫層,以及將兩件組合在一起的“合體版”。

adidasTERREX最新推出的三合一夾克,內層羽絨服采用conext baffles羽絨內膽。搭配管狀充絨科技面料,穩定易升溫、減少鉆絨的可能性。內膽不使用縫合或粘結設計,鎖溫防寒,且穿著舒適。

外層Climaproof防水沖鋒衣,在防風防水方面表現出色,同時擁有良好的透氣、吸濕性。內側配有網眼尼龍布內襯,隔絕外層與保溫層,即便戶外風雨交加,也不會感覺潮濕或悶熱。內外雙層防護,性能出眾并且搭配多樣。

風帽和下擺皆可調節,可自由調節松緊,能有效防止寒氣從帽口和下擺入侵,也方便穿著者根據外溫調整以保持體感舒適度。

外層沖鋒夾克設計有四個口袋,其中下擺處的口袋設計有帽蓋,進一步增強防水效果,保證口袋之中的干燥保護電子制品;胸前的口袋則有YKK拉鏈保護。

外層與羽絨服的連接拉鎖同樣采用了YKK拉鎖。寒冷時,將羽絨服與沖鋒夾克分別穿著,增加門襟處的厚度,更加溫暖。

總結來講,adidasTERREX三合一夾克,是一款本著戶外三層穿衣法則,為我們提供了優質的外層、保溫層產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已經將戶外穿衣法則熟記于心,這時我們正需要一套功能多樣,穿著靈活的戶外服裝。

戶外穿衣法強調對自己身體的監控能力,體現著戶外穿衣的得體,多層穿衣并不困難,但靈活增減卻很難做到。一個良好的著裝控制系統可以調控流汗,在寒冷氣候中過多流汗都是危險的。

靈活掌握自身情況,利用多種穿著搭配方法,adidasTERREX三合一夾克,會成為你在秋冬季的一件戶外利器。

聲明: 買戶外 定位于為廣大戶外愛好者提供精心挑選促銷戶外裝備以及促銷信息。驢友從戶外裝備的品牌,價格進行篩選決策,為你節省出寶貴的時間。 買戶外為你推薦最好的戶外裝備品牌、戶外用品品牌,告訴戶外用品哪個牌子好,是你選擇戶外用品品牌的最佳參考戶外網站。 玩戶外,上買戶外! 本網站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站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由于受條件限制,如有未能與作者本人取得聯系,或作者不同意該內容在本網站公布,或發現有錯誤之處,請與本網站聯系 (本網站電子郵箱為help@maihuwai.com),我們將尊重作者的意愿,及時予以更正;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原作者取得聯系。

0條評論

Hi,您需要填寫昵稱和郵箱!
姓名 (必填)
郵箱 (必填)
網站

暫時木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