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懶,常常需要一些驅力推動才會做某些事,比如說寫戶外裝備測評,事情的轉機出現在上個月,反正就是Granite Gear(花崗巖)的代理商找上我,希望我幫忙這個花崗巖的戶外背包寫一篇評測。
是說我從2009年開始第一次嘗試輕量化登山時,第一個戶外背包就是Granite Gear的Nimbus Ozone,所以對這個戶外品牌還是有點感情存在。
時隔好多年,雖然Granite Gear這戶外品牌牌有些沒落,但我也想看看新產品線長啥樣。外加我原本就缺一個這個定位的背包 (1kg左右、50-60L、有鋁條或硬背板,舒適負重約15kg),總之就是寫了。
所以先說,這個背包我是拿戶外品牌商免費給的,不過這不會影響評測的客觀性,該寫的缺點還是會寫出來。

這個陪我走過很多戶外路線的Ozone

新的戶外背包花崗巖Crown2 60輕量化戶外背包
一開始先來個背包設計簡介吧!
我拿的是Regular的背長,適合18 - 21英的背長。(本人背長20.5吋)官方數據是不含頂袋997g,含頂袋1070g。
實際拿電子秤測的結果如下:

不含頂袋1038.6g

含頂袋1119.3g
背負系統-腰帶:
Granite Gear用在Crown 2的腰帶系統叫Re-fit,
可以透過魔鬼粘簡單的調整腰帶長度,在腰帶的包覆跟合身上可以達到幾乎定制的貼合度,然后變胖變瘦也不怕這點我還滿喜歡的。

Re-Fit腰帶
因為大部分UL背包的腰帶都偏短,比如說標適合32尺腰圍的,我自己大概就32尺,但背上去就是只能剛好包到髖骨,但我自己比較喜歡讓腰帶更包到前面一些,這樣受力的分散會再好點。
所以有這樣需求的驢友,若要網上買什么戶外品牌的輕量背包,記得選大一碼的腰帶。
而Granite Gear的腰帶就可以透過調整,去符合每個人不同的背負需求。
當然爽的話也能把腰帶拆了。

可拆腰帶,利用魔鬼粘調整腰帶長度
另外,腰帶的束緊方式采用向內拉緊的設計,更符合人體工學,更容易拉緊。
隨附的腰帶包不錯用,單手就能開關。

腰帶的前拉束緊機制及腰帶包
背負系統-支撐:
其實以15公斤內的負重來說,背部的支撐形式都是浮云。
無論是單根置中鋁條、雙鋁條,或一片硬式背板,都能達成差不多足夠的支撐效果。
反而是讓背包維持挺立,才是這種支撐比較有感的附加價值。
Granite Gear這個背部支撐系統有個酷帥的名字叫Vapor Current Mark II (簡稱V.C.2)
其實就是一片壓縮成形的聚丙烯(pp)塑膠板打些洞洞輕量化,雖然說白了沒什么,不過這片板子很好的發揮了它該有的功能。
第一次背出去的時候,因為第一天背了一手大罐裝啤酒上山,負重來到19公斤左右,
背負起來的舒適度都很不錯,后來第二天背包正式低于15公斤,
肩膀就幾乎感受不到壓力了,重量都被分攤去髖部了。
這個背包標舒適負重15公斤我覺得滿保守的。

內部的PP背板
另外一個有趣的點是,Crown2 60除了那片塑膠背板,在背部還有縫死的泡棉板,上面有溝槽可以讓空氣流通,還有打開口,位置跟內部的塑膠板相同,據說可以進一步增加通風效果。
這部分以我的使用經驗來說,所謂通風的效果有限,該流汗到背濕掉還是得濕。
我自己會寧愿把泡棉那塊去掉,進一步輕量化背包的空重比較實在。

背后外側的泡棉背板,可以看見那些溝槽就是設計來通風用。
最后,這個背包的腰帶、背板都是可拆式。這意味著當總重量低于10公斤時,大可把背板拆掉,進一步去節省重量。
就算當作單日背包使用,也能很輕易的卸除不必要的腰帶。這進一步增加了這個背包的使用靈活度。
包袋設計:
在我的觀點,包袋設計是輕量背包的核心,選購什麼牌子款式的背包,最大的要素還是取決于「包袋設計能否符合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比如說收納、取物的方式;外掛物品的需求...等等。
這款花崗巖皇冠輕量戶外登山背包Crown2 60的包袋設計基本上就是典型的輕量化背包設計(是說每家的其實沒差太多):
1. 卷頂式上方開口,主袋就是一個單純的大袋子;上方有一條Y型壓縮帶。


卷頂式開口與Y型壓縮帶
2. 正面外側前網袋(大概5L)

正面大網袋,剛好可以裝下我的Mega Light金字塔帳以及一套輕量雨衣褲
3. 兩側彈性布側袋

4. 兩側及正面各兩條壓縮織帶(共六條)


5. 可拆式頂袋(單一隔間、5L)

6. 兩個腰帶包(各0.5L)
布料部分,原本第一代的Crown V.C. 60使用Coudura的尼龍布,這代改用Robic的布料,空重部分沒有明顯改變,耐操程度沒用過第一代不清楚差異,官方在這代Crown2的布料說明后面特別說 With NeverWet liquid repelling treatment其實就是防潑水涂層,既然都特別寫了我這次就沒用背包套,看看防潑水效果怎樣。
以目前的新品來說潑水效果不錯,水淋上去就是維持水珠狀態,到營地頂袋打開內部是干的。
當然這東西得經過長一點的時間考驗,才能夠觀察到是否會容易衰退就是了。
不過還是要提醒一下,登山上就算是使用標榜防水布料,比如XPAC的包款,部的防水袋還是必備,因為縫線是不防水的,水會從縫線滲進來,更不用說只有防撥水涂層的一般尼龍布料了。

實際使用心得
這邊開始就是實際使用的心得了。整體來說,這個背包是個不錯的輕量化背包,很適合剛接觸輕量化的新手,
因為舒適負重有15公斤左右,對基礎重量在8-9公斤左右的新手,進行個人行程時,算上消耗品,應該是有走5天左右行程的,之后進階一點,拿來走7-8天的也游刃有余。
或者如果是有當領隊或者向導需求,因為要照顧客戶,雖然個人裝備的基礎重量可以壓到4公斤左右,
但必備裝備會多以下東西:
團隊份的修補包、團隊份的醫藥包、團隊聯系及緊急通聯、團隊份的避難帳,甚至可能還有保溫瓶、多的黑糖這類要照顧隊員的需求,總共的基礎重量還是會回到7-8公斤。
這時候這個背包還是滿好用的。
但是除了整體之外,我個人對Crown2的一些細節處理并不是很滿意。一個一個講:
1. 側袋不夠大。
用硬式水壺可以硬塞到底,但我用軟式水壺就悲劇......后來只能放頂袋。


2. 兩側的下壓縮帶設計不良。
這兩條壓縮帶原本是設計成,可以穿過彈性側袋內部,在不干涉側袋的情況下起到壓縮的效果。當然也可以從側袋外繞過去,幫助固定外插在側袋的物品。但是.....因為織帶的角度還有扣具位置,導致壓縮帶在側袋內部時,非常難操作到扣具去拉緊......這種時候就只好當作沒這種功能了,全程使用壓縮帶在外面的模式。

織帶在側袋外側模式

織帶在側袋里面模式,這樣可以兼顧壓縮功能又不妨礙側袋使用

可是我要怎么拉緊呢...

我另一個背包的類似設計,這樣就不會影響織帶拉緊。
3. 壓縮帶可以再長一些。

這個事情見仁見智,尤其是輕量化的前提下,幾乎沒有外掛大件物品的需求。但是以我自己的習慣,我會希望那壓縮織帶還能再長一些,尤其是正面那兩條也不用太長,長到可以在裝滿時外掛全身長度的蛋槽睡墊就足矣。
4. 頂部Y型壓縮帶
如果背包打到最滿,Y型壓縮帶不夠長扣不上,這除了表面上看到的打滿后就失去功能外,還有一個潛藏的意味就是,背包快滿的情況,無法再外掛多余的東西在頂部。

5. 織帶拉動不順
不知道是因為改用細織帶還怎樣,明明尼龍摸起來滿軟的,但真要束緊的時候就是頓頓卡卡。
當然,在細節部分,Granite Gear依舊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用心之作。比如說頂部Y型壓縮帶的扣具,看起來應該是特別開模的特規插扣,是我目前用過有同樣設計的背包中,操作起來最直覺最好用的。

頂部的Y型壓縮帶,這樣的扣具讓兩條織帶匯到一組扣具上,可以同時扣上、拉緊。
結論
個人覺得整體來說,這是一個有良好基本體質的花無愛輕量化背包。60升的容量、包含頂袋1kg左右的背包空重;可靠、靈活的背負系統,既可以舒適支撐15公斤 (對于強壯一點的登山者20公斤也OK)但若有必要,也能把背板、腰帶卸除當作單日背包使用。
簡單、經典、實用的包袋設計,在輕量化且裝備精簡的情況下,收納、取物都十分方便;足夠耐用、撥水度非常優秀的布料;上述因素加總,讓它在輕量化的市場上是一款十分有競爭力的產品。
唯一有點可惜的是,在一些細節上若能處理得更好,絕對能讓使用者體驗大幅加分。比如織帶在扣具內拉動的順暢度、側袋以及下壓縮帶的設計,這兩方面應該是比較急迫的。而織帶長度不夠外掛的部分,這點就見仁見智,因為牽涉到使用者的習慣問題;畢竟輕量化的前提下,外掛物品的需求本來就少,甚至連睡墊都是半身的,這時問題就不大。但我私以為,織帶做長一點,使用者覺得用不到還可以選擇剪掉。
以上是我對這個戶外背包在前兩次的使用下的一些簡單心得,供大家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