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高海拔山脈上,沿覆蓋皚皚白雪的溪溝向上攀登,頂著強襲而來的刺骨寒風前行,身處極寒嚴峻之地的十多個日子里,陪伴登山者的,是面對未知冒險時內心的悸動、與一件溫暖厚實的派克大衣。

三次冬季攀登,我們實際感受零下低溫的御寒穿著體驗。
嚴寒絕壁之上的技術攀登
最低體感溫度:-12°C
Canada Goose加拿大鵝御寒裝備:MACMILLAN PARKA羽絨夾克(極限耐寒-20度)

寒氣森森的巖壁上,偶爾還襲來陣風,派克大衣厚實的CORDURA表布與扎實填充的高蓬鬆度羽絨,隔絕著接近0°C的空氣與冰冷巖面,腰上系著確保繩索,我們全副武裝,像一群披著耐寒毛皮的山羊,踩著不到半個腳掌大小的踏點,在偶有殘雪的大巖壁上往高處緩緩移動著……

為繩隊最后登頂的隊員做繩索確保。

我們剛完成峭壁的攀登,在巨石上小憩。

陡上雪坡,以冰鎬鑿出腳步可踏的路。
雪山徒步──置身冬季的高山
最低體感溫度:-8°C

Canada Goose加拿大鵝御寒裝備:MACMILLAN PARKA羽絨夾克、OSBORNE PARKA羽絨夾克、SHELBURNE PARKA羽絨夾克(極限耐寒-20度)
Canada Goose加拿大鵝,SHELBURNE PARKA BLACK LABEL(左一)、OSBORNE PARKA BLACK LABEL(左二、中)、MACMILLAN PARKA(右二)、SHELBURNE PARKA(右一)。

雪山下高海拔林間的歇息。

橫倒林間的巨木。
登頂主峰前,手上的冰鎬一次次向下插入雪中,腳上的全硬底登山靴一步步踢出穩固的雪階,風自北側吹來,將派克大衣厚實的抗暴風雪帽兜拉起,隔擋侵襲著臉頰的強風,繼續前進,這一刻,只感覺呼氣與吸氣穩定的配合緩慢的步伐。遼闊的冰河圈谷中,我沒有選擇較平緩的登頂路徑,與隊友們短暫分離,獨自沿著山谷兩側山徑之間陡峭的積雪山溝攀登,邁向峰頂。

沿著陡峭積雪溪溝直上主峰。

雪坡上行。

紅色的MACMILLAN PARKA在遠方也能清楚辨識位置。
與隊友們在峰頂再次相會,獨自挑戰陡峭雪溝時的戒慎恐懼,再度轉為與大家分享體驗的溫暖。

峰頂相聚的分享時刻。
大山雪攀
最低體感溫度:-7°C
Canada Goose加拿大鵝御寒裝備:MACMILLAN PARKA羽絨夾克、OSBORNE PARKA羽絨夾克(極限耐寒-20度)

鉆出溫暖的睡袋,喀啦喀啦扯開結冰的帳篷拉鏈,冷空氣竄進抓絨內衣與皮膚間,凍得每一個毛細孔都緊緊縮起,我從睡袋里抽出昨夜墊在身體下阻隔地面寒氣的派克大衣,依靠表布與內里間厚實填充的羽絨,俐落地將體溫重新鎖住。
享受完早餐,溫暖的陽光也終于重新照進谷底,巨大的巖壁被曬成一片金黃色,超過45度的陡峭雪溝上,是一條冰、雪、巖混合地形山徑,腳上冰爪前四爪穩穩踢入硬雪中,配合冰鎬尖一步步推上更高的海拔,當下僅有專注每一個步伐,如此純粹再無他想。數十分鐘后,站在山巔,回望著剛走完的陡徑。獨自挑戰一條自己未曾涉足的路徑時,總能在短暫的孤獨時刻最純粹地面對眼前的嚴酷環境,淬煉自我。

在雪坡上踏出步階,冰鎬則是可能滑落時的必備制動工具,也是雙腿外的第三支點與鑿冰的利器。

回程遭遇低溫強風,派克大衣上附著著瞬間結凍的水氣,大衣內側的身體仍保持溫暖。

極地精神──淬煉更好的戶外體驗
在高山度過十數天冬季嚴寒氣候的Canada Goose加拿大鵝夾克,來自加拿大。以極地探險精神聞名于世的品牌,是許多極地探險隊、在極寒氣候中工作者的御寒首選,第一位登上珠峰的加拿大登山家Laurie Skreslet就是穿著Canada Goose加拿大鵝特制夾克,成功登頂后安全下山。

Laurie Skreslet的珠峰挑戰。

當年的攀登裝備,與日后以Skreslet命名的極限登山夾克系列。

Canada Goose加拿大鵝將防寒指標分為五個等級。
TEI1:適用 5°C ~ -5°C,輕量舒適,自由探索
TEI2:適用 0°C ~ -15°C,保暖性、舒適性及多用性的結合
TEI3:適用 -10°C ~ -20°C,提供基礎保暖,滿足日常需求
TEI4:適用 -15°C ~ -25°C,靈感源自北極,提供持續保暖
TEI5:適用 -30°C 及以下,經過實地測試,可應對地球上極寒之地
這次我們登山攜帶的三個外套系列,都是TEI3的防寒指數,極限耐寒體感溫度達零下20度。厚實的面料與填充,讓派克大衣擁有極優異的保暖性能與極佳的耐磨、耐用度,約1公斤的重量則是小缺點,不過以往冬季高海拔登山習慣帶一件羽絨外套加上一件化纖外套的我,則能攜帶一件派克大衣就達到兩件的保暖度,一件高品質的厚實御寒裝備,使挑戰冬季各種難度攀登時能無后顧之憂。
如何挑選符合自己需求的派克大衣 實測體驗分享
MACMILLAN PARKA羽絨夾克(TEI3)
表面材料:ARCTIC TECH?面料
填充材質:625FP白鴨絨
攀登心得:陪伴我走完三趟冬季高海拔攀登的羽絨夾克,625FP的鴨絨在數據上并不突出,但搭配厚實的ARCTIC TECH布料,還有抗暴風雪的延展帽兜,體驗上很有效阻擋強風侵襲,兩個材質組成的保暖隔絕層在十多天的強風、低溫日夜試煉下,從未讓我感到寒冷。攀登時,面對巖壁稜角、帶刺的高山植物,厚實的表層則非常有效地達到保護作用。

厚實的派克大衣,能上下拉開的拉鏈與抗暴風雪帽兜,成了高強度攀登的有利裝備。
OSBORNE PARKA羽絨夾克(TEI3)
表面材料:Enduraluxe面料 + 局部CORDURA?耐用布料
填充材質:750FP白鴨絨
攀登心得:屬Canada Goose加拿大鵝黑標系列,外表剪裁更低調、修身,攀登伙伴的主力保暖裝備,較輕盈的表布加上局部耐磨布料,使優先考慮重量、壓縮性時較MACMILLAN PARKA佳;需更高技術性的攀登則會選擇MACMILLAN PARKA,因其較耐磨的表布與抗暴風雪帽兜;單純論保暖度時,兩者則保持同樣優秀的性能。

黑白兩色的OSBORNE PARKA BLACK LABEL派克大衣。
SHELBURNE PARKA羽絨夾克(TEI3)
表面材料:ARCTIC TECH?面料
填充材質:625FP白鴨絨
攀登心得:穿著超美的長版大衣走上高海拔,與編輯團隊至雪山群峰完成一趟冬季徒步。與MACMILLAN PARKA使用相同材質的表布與填充材質搭配,同樣配備抗暴風雪帽兜,加上可拆式的帽沿絨毛,暖度更勝一籌。這個系列的派克大衣屬于長版型,下擺至膝上位置,若前往技術性較高的攀登行程,其他兩個較短版型大衣更適合。

SHELBURNE PARKA(左)與SHELBURNE PARKA BLACK LABEL(右),皆配備可拆的保暖絨毛。
冬季,三趟高海拔攀登旅行,零度之下的嚴寒氣候中,溫暖的派克大衣,成了我們最堅強可靠的后盾,探索自我極限的旅程,仍將繼續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