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要買化纖棉服還是羽絨啊?這問題似乎永遠讓人爭執不休。若要問我,我的答案會是各買一件。為什么?因為化纖棉服和羽絨這兩種材質各有無可取代的優點,如果打算長期從事登山運動,誠心建議兩件都買,省得在心里天人交戰。
但入手時間通常有個順序,我的心得是這樣:
如果喜歡爬山,或是需要在高海拔山區過夜,建議先買羽絨再買化纖棉服,因為羽絨外套的保暖性最好,壓縮比和重量皆適合重裝行程攜帶。
大多在中低海拔山區活動且偏好單日行程者,可以先買化纖棉服,休息時穿著保暖就很夠用了,日后想往更高海拔前進時再補一件羽絨即可。
如果只是需要一件機能保暖外套,當作通勤、旅游和日常生活等場合使用,我覺得穿化纖棉服外套就夠了。畢竟這種需求的穿著密集度高,和偶爾上山穿的羽絨外套不一樣,需要一件好清洗好保養的化纖棉服外套。如果擔心保暖度不夠,那就買填充量大的款式即可。
所以,既然橫豎都要買化纖棉服外套了,那就來看看始祖鳥Arc’teryx的ATOM到底好在哪里,憑什么成為始祖鳥內部員工評比最值得入手的系列商品?
ATOM LT產品系統分類
ATOM就是原子,我習慣稱它為阿童木,在始祖鳥Arc’teryx的產品分類將之定義為多功能的合成材質絕緣層,具有高度的耐候性,翻成白話就是使用化纖棉服材質填充,可以適應多種氣候的外套。
【Hoody連帽外套款】
款式有連帽外套、夾克和背心,都是非常受到歡迎與熱愛的始祖鳥商品,尤其是本文要介紹的ATOM LT,在 AR/LT/SL 三個級距之中,是最多人入手的經典款式。

ATOM的三個款式(AR / LT / SL)皆有Hoody連帽款,重量因面料和填充材質而有差異,用于不同環境與活動類型。我自己給的定義如下:
1. ATOM AR:30D的布料較厚一點,防風性較好,填充量也較多,適合寒冷環境,例如冬季高山的行進中層,或是寒帶地區旅游與日常著用的保暖外套。
2. ATOM LT:適合一般氣候,可以當作登山徒步用的保暖中層,也非常適合用作秋冬日常使用的保暖外套,外出、騎車、旅游皆宜。
3. ATOM SL:適合溫暖微涼的氣候,或是冷天的高活動量運動,例如路跑、野跑、自行車等,需要在低溫氣候維持一定程度的保暖,又不能穿得太悶熱、太笨重而影響表現的運動型態。
【Jacket夾克款】

ATOM另有無帽的Jacket夾克款式,穿起來比較俐落,多穿一件外套也不會讓內部顯得局促,可以和西裝型或一般夾克外套搭配,當作日常或上班的冬季穿搭。
ATOM LT重點特色/細部解析
【ATOM LT重點特色】
輕量柔軟的 Tyono 20布料,經DWR潑水處理
采用 Coreloft Compact 60 保暖纖維填充,舒適又保暖
側邊拼接彈性的刷毛插片,增加通風、透氣性
連帽款有設計簡潔、含保暖填充的可調式StormHood兜帽
No Slip Zip主拉鏈,兩個帶拉鏈的插手口袋和一個內置帶拉鏈胸袋,使用TPU拉鏈頭
袖口設計更耐用,方便穿搭、穿脫
兩個可調節下擺抽繩,可防止冷空氣滲入內部
【外觀】

ATOM LT 化纖棉服外套男款,有連帽和無帽款。

ATOM LT 化纖棉服外套女款,顏色是海利克斯藍(Helix),針對女性身型改變剪裁,有腰身,領子較高,下擺略長。
【填充材質】

化學纖維有疏水性,具受潮后仍有一定保暖效果的特點,而且快干、可水洗,保養容易,適合高活動量運動使用,價格也比天然羽絨便宜一點。所以雖然壓縮后所佔體積稍大,重量稍重,保暖度也無法與高蓬松系數的羽絨相比,仍是許多人愛用的絕緣填充材質。
ATOM LT填充Arc'teryx始祖鳥獨家開發的 Coreloft Compact復合材質,和單純Coreloft不太一樣。Coreloft Compact 有更高的壓縮性,厚度是原本Coreloft的一半,保暖度則些微減少,但基本上感受不太出來。這也是AR款和LT款質上最大的差異,ATOM AR使用三種填充量的Coreloft拼接,著重在保暖度;而ATOM LT則改成使用Coreloft Compact 60(填充量 60 g/m2),體積變小,穿起來較修身,更適合在各種類的戶外活動使用。
論保暖度,Coreloft這種填充材質當然還是很難與蓬松系數動輒800,甚至900的羽絨衣相提并論。但羽絨外套性質屬于靜態保暖,化纖棉服外套屬動態保暖,用途不同,放在一起比較并不公平。舉例來說,在三千米的山上休息,我會穿羽絨外套;但如果要在寒風中行進需要穿保暖中層,我會穿化纖棉服或刷毛。
因此既然結論是兩件都得入手,建議羽絨外套可以買FP800或以上的等級,在山區已很足夠,然后搭配一件不要太厚的化纖棉服外套,像是ATOM LT或SL。至于ATOM AR?我覺得它能勝任的場合大概是冬季雪地徒步(單穿可能還會走到流汗),或是中低海拔的冬季御寒外套。
【面料】

輕量柔軟的 Tyono 20布料,經DWR撥水處理,可以應付毛毛雨、霧雨,甚至可擋短時間的小雨。對我這種懶人來說,遇到那種沒有非套沖鋒衣不可的雨量,我不會輕易停下來換外套,所以會特別喜歡有DWR潑水功能的布料。而且化纖棉服不像一般羽絨怕水,淋點小雨還可以啦。(注:照片不是褪色,是攤在陽光下拍攝的緣故)
【側面拼接刷毛布料】

為了提升透氣度,在外套腋下和整個側面并非使用Coreloft,而是拼接一塊透氣有彈性的刷毛布料,確保行進間仍保有空氣流通的舒適性,但不減軀干核心的保暖度。

從外套內面來看,可以清楚分辨Coreloft填充的黑色區塊,刷毛布料的藍色部分則直接呈現絨毛內里。
【剪裁】

ATOM LT是修身剪裁,但穿起來不緊繃,寬松程度適中,看起來不臃腫,版型抓得很不錯,對比穿起來普遍像米其林寶寶的羽絨外套,ATOM LT反而有奇妙的顯瘦效果。

特別要注意的是,因為ATOM LT被定義為中層外套,所以外面勢必還要再套一件沖鋒衣或軟殼,所以穿起合身較好做層搭,穿起來也較舒服,不會包得像個粽子。

個人來說,我的ZETA SL防水外套穿M號,而ATOM LT穿S號剛剛好。但建議大家到戶外店實際試穿尺寸才準。
【口袋】

男女款正面皆有兩個帶拉鏈的暖手口袋。

男女款左邊內側也都有一個小拉鏈口袋,可以放貴重的小東西,像是錢包、信用卡、鑰匙或耳機、耳塞等。(可以放耳塞超重要,晚上睡前絕對找得到)
【下擺】

這也是男女款皆同,有個抽繩扣件可以調整下擺松緊度,可以避免強風灌入內部。
【帽子/領子】

這是夾克款和連帽款穿起來的幾種狀態。連帽款的帽兜也有填充化纖棉服,戴上后能讓頭部保暖,也可用單手調整松緊,加強防護。但ATOM性質偏登山徒步,沒有多余的頭盔空間,若有攀登需求的人或許買夾克款會比較適合。(或者直接買始祖鳥PROTON系列)

夾克款的領子內里有親膚的細刷毛布料,能提升脖子周圍的溫暖舒適度。

連帽款就沒有那塊細刷毛布料了,但內里這層布料依然很細緻,有足夠的舒適度。
【袖口】

袖口彈性設計,方便穿脫,戴手表或薄手套均可無礙通過,觸感質感都很好且更耐用。
【拉鏈】

No Slip Zip主拉鏈,好拉又不卡布料,縫合的處理也很細緻有質感。拉鏈頭是新式的TPU材質,舊款則是尼龍繩加PVC拉鏈頭,相較之下新款的質感提升很多。
戶外旅行:
始祖鳥Arc’teryx ATOM LT 棉服能否在登山徒步時發揮作用?我覺得這已經是一個不需要花太多力氣證明的事情,所以我舍棄慣用的登山實測,改用更貼近生活面的評測方式,用另一種角度去實測ATOM LT,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地方從事為期四天的拍攝。

這次海拔雖然較低,但天公不作美,沒有陽光的陰天仍略有涼意,尤其清晨、黃昏和入夜后,多云多霧的山區冷起來也是會直打哆嗦,這時一件輕薄好攜帶又能保暖的ATOM LT正好發揮作用。

搶在日出微光狀態下拍攝泡茶的片段,雖然還沒有飄雨,但濕度高、水氣足,冷意依舊,我的底層是短袖機能上衣,外面再套一件ATOM LT就不覺得冷了。

在向老師傅學習如何制茶。


也完整參與一整天采茶、制茶的過程。清早上山,在下著雨的茶園里摘茶葉,下午回室內炒茶,完成已經非常接近成品的新鮮茶葉。

這一整天都在毛毛雨中度過,還好ATOM LT有基本潑水功能,把水珠拍掉就可以了。

拍攝為了呈現隨走隨停的輕旅行,在凄風苦雨的山區里騎車,應該比爬山還辛苦吧?

拍攝那幾日都是陰天,偶爾下雨,真的會冷,單穿底層加ATOM LT冒雨騎車會灌風進去,所以得多加一層薄風衣御寒。加了風衣感覺果然不錯,可以維持保暖度卻不覺得悶熱,難怪很多上班通勤的人會買ATOM LT當騎士外套,可以單穿當外層,也可在冷天或雨天時變成中層。
結論


始祖鳥Arc’teryx ATOM LT棉服的性能與機能毋庸置疑,只要運用得當,是一件實用度超高的外套,不只可用于登山徒步,也是生活中可以廣泛使用的穿搭單品,秋冬時備一件,日常、上班、通勤、旅行、徒步皆可,使用時機絕對比羽絨外套還要多,這也是我覺得羽絨和化纖棉服缺一不可的原因。
至于要選ATOM的AR?LT?還是SL?那就看個人需求了,講了這么多,應該有點眉目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