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轉眼間進入秋季,微涼的氣溫伴隨著云霧及毛毛細雨,這大概就是山區的常態。而隨著科技進步,身上穿著的衣物也跟著進化,在潮濕多雨的環境中,化纖中層其實比一般的羽絨中層更實用,因為羽絨只要潮濕,保暖性能就會大打折扣。這次來開箱Mountain Hardwear山浩的Kor Strata Hoody防潑保暖棉服外套,與大家分享化纖中層在潮濕環境及高山的實測表現!
首先快速介紹Mountain Hardwear山浩品牌。
它是由一群擁有豐富戶外經驗的登山同好共同創立的公司,所以相當了解戶外玩家的需求。1993年于美國加州成立到現在,除了本身的產品研發外還贊助了許多登山運動員,如Ed Viesturs、Robert Jasper、Ueli Steck,他們邀請這些頂尖的運動員進行測試并反饋意見,以此精進Mountain Hardwear山浩的產品設計與品質。
進入正題,先來開箱外觀跟功能科技吧!

Mountain Hardwear山浩 Kor Strata Hoody Man 一共有四色,冰島藍、深風暴灰,石綠以及這次拿到的黃金時刻,身為資深背包客以及登山愛好者的我,穿著一向偏深色,總是怕衣服臟了不好洗,所以常常挑深色系衣服。但這次一看到外套配色,顯眼但不刺眼,試穿后覺得剪裁與設計相當好看,二話不說就決定是它了!

多片式立體剪裁,筆者喜歡合身的感覺,所以這次拿的是M號(筆者身高173/體重73)。

戴上帽子,拉鏈全拉上后不緊繃,依然可以伸展自如。

從背面看來右側有個不明顯的LOGO,低調沉穩且不會讓品牌置入感過重。

胸前口袋設計,方便放置手機或皮夾等隨身攜帶物品。

拉鏈與拉環做工精致且好拉,使用YKK同色系配色,讓外套整體有種簡單俐落的視覺感。

外套底部內側有可調整式松緊帶,方便調整衣物松緊以及防風設計。

收納方便,簡易迅速。

收納后體積輕小巧,可輕易放入背包側袋,方便快速拿取。
來看看這次的布料科技有什么厲害之處。

PERTEX Quantum Air - 20D 高張力抗撕裂表布。
近年來科技所研發出來的高透氣防潑水表布,特色是抗風、抗撕裂,在防潑水與透氣之間的平衡也抓得很好。輕量又耐壓折,簡單來說可以應付多種不同天候變化與戶外環境。

而且很輕量,才362g。
PRIMALOFT Gold Active 高透氣度溫控保暖纖維
原本是美國陸軍開發來取代羽絨的材質,PRIMALOFT Gold 填充Clo值為0.92,相當于500-550Fp的羽絨填充量,最大特色是即使在濕透的狀態下,依然能保有98%的暖度,完全可做為取代傳統羽絨中層的理想替代選項。且該材質可直接使用手洗/一般洗衣機水洗,保養輕松方便。
除了效能高,這件外套還很環保:bluesign? 認證

是由歐盟學術界、工業界、環境保護及消費者組織代表共同訂定的新時代生態環保規范,bluesign所授權商標的紡織品牌及產品,代表其制程與產品都符合生態環保、健康、安全,是全球最新環保規范標準與消費者使用安全的保障。必須通過層層檢測,符合物料合格準則、制造廠址準則、消費品準則三大準則,才能獲得此認證,享受科技便利同時關注大自然的環境共生。
把科技布料穿在身上,兼顧外觀、便利、功能性、及環境永續性,穿得安心,外出玩得開心,何樂而不為呢?
接著進入重頭戲,第一次實測
實測重點:行進間的防潑透氣性能、舒適性、保暖度

還沒出發就已經到處濕答答,相機也因霧雨水氣過重而導致鏡頭模糊。
眾所皆知,中高海拔的山谷地形內,其氣候多變,常常云霧籠罩,飄著綿綿霧雨,不時伴著冷風吹拂,用來測試衣物的保暖與防濕防潮性能再好不過。

潮濕度破表,鏡頭也模糊!剛好是個測試這件外套的好場地。

將近10公里路程、一路陡上爬升770米,是個相當容易爆汗的行程。所以本次實測剛好可以抓到二個重點:外套的透氣度及防潑水性。
我本身新陳代謝良好,汗腺發達,非常容易流汗,在林間行走上坡1-2公里路程中,并沒有感覺到任何悶熱及衣物黏貼問題發生,尤其是背部背包接觸面,還是維持相當的干爽度,可見外套透氣性能真的很不錯。

潮濕的叢林雜草以及綿綿細雨對于Mountain Hardwear山浩可以說是小菜一碟,輕松應付。這是一件定位為中層保暖層的外套,但具有外層的不錯的防風防潑水能力,當然如果雨變大了還是請穿上雨衣,畢竟身體濕透了,怎么樣都不能盡興的享受旅程。

山林間氣候多變,出發前霧雨,轉眼間竟然還有一抹陽光灑落。

走了一陣子帽子都濕透了,脫下外套內部還是干爽的。

陽光出來后沒多久,就又開始滴雨,這次不得不穿上沖鋒褲,還好外套基本防潑水能力不錯,不然穿穿脫脫多麻煩。

剪裁合身,即使戴上帽子拉鏈全拉上,蹲坐攀爬也都不會有不舒服的束縛感。
鮮少人煙行走的路段,竹林肆無忌憚生長,路徑布條不明顯,必須有一定的登山經驗再來此行程。游過這一段猖狂的竹林,可以說是打臉打好打滿,消耗大量的體力!雖然說外套表布有抗撕裂功能,但不建議在這種路段單獨穿著,建議這時要加件耐刮的防水外套,不然被細小銳利的竹子戳破衣服,是會很心疼的啊!

這種地形建議加件防水外套,耐刮程度會比保暖中層更好
第二天早晨下山,我騎著摩托車、吹著冷風一路慢慢往臺北方向移動。外套雖然輕薄,但防風功能真的沒話說,讓我整路保暖不受風寒,且活動不受限制,不會有一般穿著厚重外套的僵硬感。

平常騎車也可以穿!
第一次實測小結
透氣性:陡上坡也不會悶熱!
防潑水:潮濕的叢林雜草以及綿綿細雨夾攻,外套內還是很干爽!
舒適性:就算連帽子也戴上,拉鏈拉好拉滿也活動自如!
保暖度:12度的霧雨中保暖沒問題,騎車一路吹冷風也沒問題。不過光這樣就要為保暖下定論有點早,要看保暖效能,請看下一段高山實測。
第二次實測
實測重點:日間測透氣快干性,夜間測防風保暖度

Mountain Hardwear山浩中層可輕易塞入10L小包,里面包含水,行動糧及防水沖鋒褲。

此般的登頂景色,你舍得不多駐足一會,好好欣賞這一生難得奇景嗎?

風很大很冷,手指都凍僵,但為了這震撼的美景,我愿意停留! (山上的保暖防風真的很重要啊!要隨時做好準備!)
日落后沒多久,也開始刮起風和雨,這時真的覺得Mountain Hardwear山浩外套很好用,保暖防風效果真的很強!即使在被雨打濕的情況下,還是能維持體溫,且達到快干的功效。
第二次實測小結
這一趟行程的測試重點在于保暖度,基本上是著重于停下來休息,及入夜之后準備餐點時的實穿體感。
保暖度:本次在起風的山頂停留了1個多小時,直到晚霞初上。山上風很大很冷,手指都凍僵了,但身上仍然很溫暖。很慶幸這次所攜帶的不是傳統羽絨保暖中層,因為羽絨衣若不幸弄濕,將會失去其保暖效果,很可能讓自己陷入失溫的困境!尤其山區天氣狀況,時常是又濕又冷的狀態,確保自己裝備對于環境的適用性是相當重要的一門功課。
防潑水:以輕量保暖中層定位的Mountain Hardwear山浩 Kor Strata Hoody,它防風防潑水功能已經直逼外層的效果,真的讓人相當滿意,本次登頂后回檜谷山莊的路上開始風雨交加,在沒有另加防水外套的情況下,即使被小雨打濕,還是能維持體溫。不過若遇大雨,還是使用正規雨衣雨具防水,才是正確觀念。
透氣舒適性:穿著體感舒服,而且相當快干。
最后想提醒大家,一般來說每上升1000米,則下降約6度氣溫,在入夜后氣溫下降情形更是明顯。高山上最重要的就是注重保暖,以防高反的情形發生,在戶外求生法則里有個理論,7天不吃飯是人體極限,3天不喝水器官會衰竭,而失溫則是3小時即可能有生命危險!身體失去溫度后也沒體力可以行動,由此可見山區戶外保暖的重要性,請務必做好準備再上山,切莫輕忽大自然的變化,而一件保暖外套是非常基本應該要有的裝備。
最后來講講它的清洗
怎么洗:手洗,加上洗衣機脫水
經過前兩次上山風吹雨打,以及長途跋涉的摩托車騎行,衣服沾了不少泥灰,也有開始些味道,是時候該清洗了!Mountain Hardwear山浩怎么洗呢?非常簡單,用一般洗衣粉,用溫和的手洗方式去除汗水及味道,再用洗衣機脫水,就完成了!

就是這么豪爽的沖水。
洗完以后,又跟新的一樣,保養超簡易,不像羽絨服,每次還要送干洗保養,一年只舍得穿那幾次。

晴天一下子就干了!
實測總結
在這幾趟行程下來后,個人覺得這是一件可作為取代傳統羽絨衣的機能外套,且不限定于戶外使用,合身俐落的剪裁及亮眼配色,一般摩托車騎乘,居家外出、日常御寒衣物也是相當合適,尤其是那方便清洗保養的特性,更是讓人省下不少送洗保養的費用啊!
Mountain Hardwear山浩 Kor Strata Hoody適用于潮濕的中低海拔山徑,單獨穿著適溫環境大概介于8~23度之間,當然這取決于個人體質及衣物搭配方式,多個幾層御寒,適用溫度可以再往下修。值得一提的是Mountain Hardwear山浩 Kor Strata Hoody 以同等級定位商品來比較,例如始祖鳥的Atom LT,在相同布料與機能上,重量與價位硬是砍了一截,讓你可以省下不少錢。
特點
外觀設計
剪裁合身,配色沉穩大方,穿起來顯得年輕有活力。
重量尺寸
跟輕薄外套相比或許不是最小最輕,但若以保暖不怕水以及壓縮特色,真的相當值得贊賞!
透氣性
對于容易流汗的我來說,非常重視防風透氣效果,即便在行進中穿著還是保有透氣舒適性。
快干及抗水性
機能表布抗水性佳!遇水后擰干后透過體溫可達到快干效果。
收納性
雙拉式右口袋,在不穿著的情況下,可輕易將整件外套反折收納成一個小包裝。
永續環保理念
科技表布及內層填充皆有使用環保再制材質,且有多重認證,順手為環境及地球的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