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提到登山包,我們總會直覺地往某O牌、某G牌等傳統大背包想,而若是提到軍規兩字,往往腦海中只剩下某農場牌,說不出其他的包款。莫名也一樣,在看到這款Modular 30L的第一眼,也是思考了幾秒這是什么品牌?沒見過呀?然而仔細瀏覽后卻發現是個有趣的背包。就讓我們由品牌介紹、背包解析、野外實測幾個方向來了解這款背包吧!
品牌介紹:德國Tasmanian Tiger(塔斯馬尼亞虎)

見到這名字,大家第一時間應該都是上網搜下這是什么老虎吧?Tasmanian Tiger的中文名稱是塔斯馬尼亞虎,是一種曾經出沒在澳洲但現已滅絕的生物。Tasmanian Tiger(塔斯馬尼亞虎)公司在1980年于德國創立,一直為軍警等專業裝備的供應商,產品皆基于用戶的特定需求研發設計。而Tasmanian Tiger(塔斯馬尼亞虎)長年承接了歐洲多國特種部隊、執法部門的采購案,足以作為其產品設計、耐用等方面的證明。
除了品牌介紹,莫名也想在開始之前先帶大家認識一下molle系統這名詞。molle系統其實是Modular Lightweight Load-carrying Equipment(模組化輕型負載系統)的縮寫,顧名思義,它是一種有規則的、用來方便外掛物品的構造。最傳統的molle系統是由尼龍織帶構成(回想一下,各位應該都見過背包上縫著的、一條一條的東西吧?),而后其molle系統有了一些變化,如同運用雷射在一整塊的布料上切割出孔洞,比起傳統molle的突出樣式更隱蔽,也能減少勾到東西的機會。今天要介紹的Modular 30L 模組化通用戰斗背包就是屬于后者。
好的,必須知道的小知識補充完畢,讓我們來看包包吧!
背包解析
由于并不是對每個人都對模組化這么熟悉,我們先由包體構造、背負系統、其他設計等三方開始。如果想一目了然的山友,也能先參考下面這個優缺點。
優點
包體簡潔,不容易勾到物品
內部附有molle+魔術貼雙系統的收納袋
內部魔術貼的牢靠程度足夠信任
包體外有雷射切割molle系統,方便外掛
目前市面上唯一有完善內模組的品牌
缺點
1.8公斤的包重對徒步而言偏重
背包底沒有傳統外掛用的繩條
前收納袋能放置物品有限
槍套在國內使用率不高
適用場景
進行戶外攝影等專業活動,有許多瑣碎物品但又同時需要一個登山包時
進行生態調查或觀察,會走走停停而非一路向前行
有大量外掛物品的需求時
包體構造
先來張官網的圖說明。Modular 30L由一個主要置物空間、一個前袋以及一個頂袋所組成,而主置物空間內還有附上兩個槍套、三個大小形式不同的收納袋。如果不外掛物品,我們可以看到Modular 30L的外觀是非常簡潔的,我想這也是廠商設計背包時的核心概念:減少容易勾到的任何構造,方便行進、穿梭。


收納袋背后也有魔術貼,一貼就能固定在背包上了,而三種造型不同的收納袋也方便整理各種材質的物品。但老實說武器槍套的部分有點雞肋,在外出時除了拿它來綁水壺跟閃光燈(鏡頭不夠長的話綁起來會怕),好像也找不到一般用戶比較常使用的功能。在此許愿將槍套調整成外掛水壺袋。

(模組化的內部設計,方便自行調配物品位置)
將這些配件拿掉,我們能看到后方的Molle系統。比較特別的是這個包的Molle系統還加上了魔術貼,在實測中也可以發現,雖然魔術貼聽起來好像不是很牢固,但實際拿取就會發現不花點力氣或用對角度還真的拔不開,在行進中完全不必顧慮配件在內部脫落的問題。

(比繩帶更好取下,但同樣牢靠的魔術貼)
外部三面皆有雷射切割的Molle系統,比起繩帶型的Molle系統更加低調,也減少了突出的繩帶勾到東西的機會。而幾乎布滿整個背包的Molle系統也意味著你想怎么外掛就怎么外掛。

(背包外三面都有雷射切割的Molle系統以供外掛)
背包頂袋可分為內外兩層。內層為網袋材質,可以放入鑰匙、錢包等徒步時不需常常拿出的東西;頂袋外側則有一個網袋,加上一個可封閉的小間隔。在攝影的過程中,習慣將相機的清潔用具放在頂袋,并把電池放在有魔術貼封口的間隔中。而如果你習慣騎車的話,也推薦把錢包放在頂袋,并將背包放在腳踏墊上,對加油等需要錢包的時刻非常方便。

(背包頂袋)
除了頂袋等空間,背包的前方還有個前收納袋。但這個收納袋太過隱蔽,莫名在使用了一段時間才意識到它的存在,加上它空間有限,想了想似乎還是放背包套等可以折疊的東西合適。

(超級隱密的前袋)
背負系統
背負系統可以說是背包的靈魂所在,若一個包有完美的外觀但背負系統不佳,那背了幾次你還是會把它供起來不用的。那在背負系統百家爭鳴的時代,Modular 30L又是采用了什么技術呢?

(有好的背負系統,才能走到更遠的山頭)
如果要我簡單給Modular 30L的背負系統一個評價,我會說它樸素但實用。外觀來說,它并不像以登山健行為導向的背包有著各種鏤空的通風設計,取而代之的則是泡綿等有孔材質和網眼布料雖然在通風上沒站在科技的尖端,但作為一個模組化戰術包已經夠用了。
背負系統內部的部分,則是由鋁條以及泡棉板構成(在此就不一一拆開看了)。這樣的設計雖然無法做到極致輕量化,但同樣是中規中矩,也不用擔心較脆弱的系統不堪暴力使用的問題。
通常這種空重較重的背包,都會配有一個較為寬厚的腰帶。Modular 30L的所配置的腰帶填充扎實,且兩個腰帶的外側都有附上拉鏈小袋,大小剛好能放一臺iphone8+。美中不足的是我仍覺得腰帶可以再寬一點,行進間的包覆感觸會更好。

(本來擔心手機塞不下,后來發現I8+剛好可以)
其他設計
Modular 30L還有許多小設計,或許是一般人不太會注意到,但隱藏了其設計理念的。這些設計包含卡榫的保護套、背包提把、防止主袋被拉開的三叉扣、和背帶的束套以及隱藏式的背包束帶。
卡榫的保護套是我滿意外的設計(看圖片很容易忽略),畢竟卡榫是包體構造中最脆弱的環節,多一個保護封套確實能讓包包更加耐用,但多了這些保護套,也意味著背包的重量增加。畢竟這個背包的訴求是耐用而非輕量,所以有這樣的設計蠻合理的。

Modular 30L的背包提把跟傳統登山包僅由一條繩帶構成的提把不同,是由前蓋跟主包體上兩個提把所構成,且做得更寬,能夠像手提包一樣直接抓起。這個提把也讓打開背包的動作流暢許多,將拉鏈拉開一點,抓住兩個提把一拉,就能將整個背包打開。防止主袋被拉開的三叉扣則是保險設計,可以防止背包在沒關好的狀況下完全打開。

(方便拉開的把手,以及作為保險用的內扣)
背帶的束套則在一般背包比較常見。登山包往往為了配合身形而將背帶做得很長,而山友們通常也都任其隨風飄揚。然而,太自由奔放的背帶難免會干擾行進甚至勾到東西,這時候有束套把它們固定起來就很重要了。而背帶末端的繩環也是個有巧思的設計,畢竟抓著背帶總不如繩環好使力,繩帶末端的環狀設計能替登山者省掉一些力氣。

隱藏式的背包束帶位于包體一旁,跟其他的設計概念相似,都是為了減少勾掛到雜物的設計。然而做成隱藏版也意味著,我們不能拿這些外面的束帶固定登山杖、或是掛一些小東西了。

(大部分繩子隱藏在包體中的束帶)

(包側的繩環可以外掛繩索)
野外實測
在開始實測的心得前我想先談談我是怎么定位這個Modular 30L的。首先我想先強調:沒有一種包可以應付所有狀況,當你要求耐用,那可能輕量部分就需要犧牲;當你要求俐落的造型,那么可以隨手拿取東西的方便程度很可能會降低。在挑選背包前,一定要先知道自己想將這個背包用在哪些事情上。
回頭過來談談Tasmanian Tiger(塔斯馬尼亞虎)的模組化通用戰斗背包。先看升數以及空重,30L的大小足以應付一兩天的行程,但1.8公斤的空重明顯高于其他市面上30L登山包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目的是要純徒步,那這個包或許太重了一點。
接著我們檢視一下內部構造。Modular 30L的內部并不像一般登山包是一個簡單的大袋子(當然,你要的話它也能做到),反而有很多可以調整的袋子分隔。這意味著什么呢?這代表如果你有許多零碎的工具需要分開存放,但又想保有調整配置的自由,那么你能在Modular 30L的Molle系統和魔術貼上輕松地完成這件事。
或許有人會問,什么情況下我會有很多零碎工具需要放進背包呢?別的不說,就說說我最擅長的生態攝影吧!

生態攝影往往需要各種家私來輔助,閃光燈、柔光照、觸發器、各種鏡頭與蛇勾都是我必帶的裝備。打開Modular 30L后,我能清楚的看到那些袋子放著什么東西,且一撕就能拿出來,不用像傳統登山包一樣要伸長手在一堆東西中掏掏挖挖。

(背側的拉鏈可以在不將背包整個打開的情況下,迅速拿取最頂端的物品)
幾種大地色系的配色也很適合生態攝影這種說趴就趴,容易弄臟背包的活動,同時具備了不錯的隱蔽性。700D的布料也能讓使用者放心磨擦……我的意思是,在使用過程中不必擔心嬌貴的包包受損。
這幾個月來我都背著Modular 30L,確實是適合帶有特殊目的(像是攝影)、同時也需要大量活動的情況使用。
總結
在經過測試之后,我會將這款Modular 30L定位在短天數的特殊野外活動中使用,舉凡生態觀察、戶外攝影或野外調查等都有應用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