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又幸運的借到了 Hilleberg(希爾伯格)的這款Anaris山小屋輕量二人帳篷,實際背著它上山、來回走了18公里、選地扎營并且睡了一晚…,下午還遇到了午后雷陣雨,幾乎可以說是完整體驗 (測試) 了這頂帳篷。

Anaris這頂帳篷究竟好不好用呢?今天就來跟大家來分享最真實的體驗心得評價吧~這篇文章將會介紹:
Hilleberg(希爾伯格)是什么品牌?
Anaris山小屋開箱介紹
我的Anaris體驗心得評價
Hilleberg(希爾伯格) 是什么牌子?
Hilleberg(希爾伯格) 有著歐洲帳篷之王的稱號,早在1995年便已被歐洲業界評選為最優秀的帳篷。
將帳篷的內帳與外帳連成一體,使帳篷搭設時內外帳可以一起完成的設計,算是當時的創舉!縮短帳篷搭設的時間,也使得在雨天搭設時更方便。
Hilleberg(希爾伯格) 的帳篷做工精致,展現令人驚艷的輕量與強度,歷年來已被不少高山及極地探險隊所選用。
想要了解更多HilleBerg的帳篷設計理念及細節,可以到它的官網查看。
Hilleberg(希爾伯格) 的品牌精神
Hilleberg(希爾伯格)的縫紉師會將自己的名字縫在帳篷上面,以示負責,顯示他們對自己的縫紉技術有超高的自信,這是真的,下圖就是在這次使用的anaris上找到的縫紉師名字。

縫紉師的名字縫在帳篷上面,可見縫紉師對自己的要求及自信
Anaris 山小屋 黃標 輕量二人帳篷

帳篷特色:
山型結構:可與兩隻登山杖結合作搭設,也可使用營繩懸掛的方式搭設。
采用 Kerlon 1000 的外帳布料,抗撕裂強度來到 10kg。(抗撕性的重要)
三季帳:通風性的外帳設計,內帳門口是紗網,更涼爽透氣。
大空間:提供雙人的舒適大小或者是單人的奢華空間。(內帳尺寸120×220)
搭設容易:內外帳結合的設計讓搭設更簡單。
雙入口設計:雙入口和雙前庭,讓空間的使用更加靈活。
多種搭設方式:內外帳可以分開使用,讓 Anaris 的使用者有更多樣化的搭設方式。
這款 Anaris 艾納瑞斯是一款非常輕量且透氣良好的雙人帳,其設計的原始模型來自于 Hilleberg(希爾伯格) 的第一款帳蓬款式 Keb。
專為溫暖氣候的徒步旅行背包客所設計,它雙前庭、雙出入口的結構提供兩人擁有更彈性的空間使用。
兩個人都可以有各自的前庭跟出入口。不僅如此,它也提供了單人旅行者一個極輕量化的奢華享受。

Hilleberg(希爾伯格) 的第一頂帳篷 Keb
Kerlon 1000抗撕裂布料,到底有多強?
Hilleberg(希爾伯格)的帳篷所采用的Kerlon布料,原來是創始人Bo 意外中發現它的強韌。之后不斷的精進這塊硅涂層的布料,讓他越來越輕以外,也有更強的抗撕裂性。
那么,帳篷的抗撕裂性到底重不重要?
我覺得比起一般露營區露營,登山、徒步要使用的帳蓬更需要抗撕裂。抗撕裂性較差的布料,一旦有小破損就很容易順著破損的地方繼續造成破壞,連帶造成大損傷。
如果帳篷在戶外時不小心受到損害,你一定不會希望讓損害擴大的。所以高抗撕裂性就是一道最終的防護,讓你有時間做修補,有機會撐過戶外環境的挑戰。
在 Hilleberg(希爾伯格)的帳篷之中,anaris是屬于黃標的帳篷,并不是最頂級的,它采用的外帳Kerlon1000也不是抗撕裂性最好的。但是,Kerlon1000布料的表現依然亮眼啊!
多變的搭設形式
Anaris山小屋這款雙人帳,最特別的就是它的搭設有多種變化型,如下圖所示可以分為五種型態,讓使用者可以隨心調整。
如果是夏天很熱的時候,也可以考慮只搭外帳,它就變成天幕了。(如圖右下角)

各種搭設形態
HilleBerg的黃標是什么意思?
為了讓消費者更容易依據自己的需求挑選帳篷,HilleBerg將他們的帳篷分成四種四標,也就是他們的色標系統。

Hilleberg(希爾伯格)的色標系統
黑標 : 最堅固耐用的系列,適合一年四季、任何環境、所有的使用者。
黑標表示最簡單使用的帳篷系列,也非常適合新手從事高強度的探險使用。
紅標 : 四季帳蓬,且在輕量化上有絕對優勢,在強韌度上依舊有亮麗的表現。
適合重視輕量化而愿意犧牲一點點舒適度及強度的使用者。
黃標 : 優先考慮輕量化的族群,適合溫暖、沒有雪的環境下使用。
適合將輕量化放在優先考量而愿意犧牲一點點舒適度及強度的使用者。
藍標 : 特殊需求及規格的帳篷。
這次介紹的anaris帳篷是屬于黃標,是相對在HilleBerg里面算比較低階的帳篷,適合三季使用,比較不適合冬天使用。
帳篷開箱|Anaris體驗心得評價
Anaris這頂帳篷到底有沒有那么棒?好不好用? 經過我這一趟的實際體驗,我來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吧!
1. 重量超輕,收納方便又快速
剛拿到這頂帳篷的時候真的好驚訝! 居然就這么小小的一包!
而且拿起來也超級輕盈的(1.4公斤)。
因為這頂帳篷本身沒有任何的營柱,他的搭建是用登山杖 (或堅固的樹枝?) 撐起來的,所以帳篷本身就超級輕的,只有布料跟輕量營釘的重量吧。
而且也因為沒有營柱,所以它的收納體積可以壓縮,擠一擠就可以把它擠得小小的。一般帳篷有營柱的話,可不能讓你這樣擠,擠下去營柱就斷了吧!
收納方式也很簡單,而且很快。營柱抽出來、營釘拔起來后,把帳篷對折一下就可以開始卷了,卷得不漂亮也沒關係,一定可以塞進收納袋里的,因為anaris的布料真的很薄很輕。
這么輕薄的布料,又同時可以達到完全防水+10kg抗撕裂強度的布料 (Kerlon 1000),真的是難能可貴。
2. 帳篷搭建設計簡易又聰明
前面提到的, Hilleberg(希爾伯格)的設計讓帳篷的內外帳可以同時搭設,這點我非常有感。
因為這次去山里的時候正逢雨季,午后雷陣雨很頻繁。我們到達扎營地點剛好就要開始下雨了。
相較于其他帳篷,必須先搭起內帳再披上外帳的方式,我們的anaris在搭設過程中比較不怕雨水弄濕內帳。因為從頭到尾,內帳都掛在外帳下方,受到外帳的保護,所以我們可以比較悠哉一點!(悠哉一點點而已啦,畢竟下雨總是比較煩人的…)
帳篷利用登山杖搭設也是非常棒的概念,整合解決了多余的營柱重量、營柱收納麻煩、登山杖的有效利用…等等問題。
提醒大家一定要帶2支以上的登山杖,不然帳篷搭不起來就麻煩了。要撿到適合的樹枝可能也不是那么容易…


3. 使用空間大,兼顧使用方便性
這頂anaris的內帳空間尺寸有120*220這么大,而且因為是山形的,高度也不會太壓迫。
帳篷分為兩個門、兩個前庭,兩個人可以各自擁有一個出入口,這非常方便。而且前庭可以放東西的空間還蠻大的,放鞋子、背包、雜物….都很方便,而且安心。
甚至剛開始下雨時,我們的天幕還沒搭建起來,我還把團友的輕量椅放進我的前庭內躲雨,空間真的很夠啊!
還有,內帳的頂端兩側都有可以吊掛營燈的地方,使用起來讓我覺得很貼心~~

內帳120公分寬,兩個人剛剛好

設有勾環可吊掛營燈

前庭可以放置雜物,而且空間蠻大的
4. 通風良好,很適合三季使用
anaris的內帳有著大面積的紗網,前后側整面墻幾乎都是紗網,而外帳與地面之間有拉出一段空間,可以讓氣流進入帳內。
我們在帳篷內睡覺的時候可以明顯感受到有小氣流吹進帳內,老實說當時蠻冷的,還好有pajak跟睡袋…
它的外帳邊緣是可以往下釘的,讓外帳可以貼著地面,減少冷空氣進入帳內。但礙于地勢的關係,我最后沒法這么做。(這部分的缺點后面會說明)
但這頂帳篷的設定本來就是溫暖氣候的登山徒步帳,適合三季使用,所以就通風性來說,它的表現確實非常優秀。

5. 防水性能佳,睡得安心
Anaris雙人帳的耐水壓有 5000 mm,非常防水。尤其以這么輕薄的布料可以達到這般防水系數,真的很厲害。
我們這次登山也剛好遇到了午后雷陣雨,我們也安然度過了,內側沒有任何滲水的現象。雖然內帳的紗網上有一些水滴,但我認為那是在進出時不小心被雨水打進來了,不是防水系數不夠的問題。

當然,使用上也發現了一些小缺點,我們也整理如下:
1. 必須下釘才搭得起來
在選擇扎營地點的時候,我們原本有打算搭在明隧道或石猴的棚架下,但因為地面是水泥地,無法下釘,最后只好放棄。
不過也還好沒有搭在棚架底下,才有漂亮的照片。搭在棚架底下雖然不會淋雨,但拍照真的不好看啊…
還有,如果地面的土石太松軟,也會不好搭。我就有好幾次在搭設過程中營釘被連根拔起。
這些都是非自立帳的缺點,算是追求輕盈帳篷的一些必然犧牲。
2. 搭設面積需求較大
這頂帳篷展開后蠻大的,而營繩還要再向外延伸,所以它的搭設所需面積其實更大一些。
所以大家在選擇扎營地點的時候,要注意腹地是否夠大、夠平坦。
3. 門片可再增加一點點彈性
我總覺得出入口的門片可以增加一個起眼孔或拉環,讓我可以再拉一條繩子把它撐起來。
不然以目前的狀態來說,你想要讓門片常開的話,只能利用側邊的彈力帶將門片卷收,這種型態我覺得在下雨的時候不夠方便跟安全,雨水容易打進內帳。
如果門片可以多做這個小設計,我就可以多做一些變化,讓門片可以常開,同時又不讓雨水容易打進內帳。
Anaris優缺點總整理
優點
帳篷收納后超輕巧
搭設方式聰明
使用空間大
通風良好
搭設形式多變,增加使用彈性
缺點
非自立帳,必須下釘才搭得起來
搭設的面積需求較大
門片的使用彈性有機會更好
Anaris的評價總結
Hilleberg(希爾伯格) Anaris這頂帳篷 綜合以上所提到的優點,它其實讓我非常滿意。
雖然它的價格比別的牌子來得貴,但一分錢一分貨,誰叫人家是帳篷之王!
而且前面也有提到,硅涂層的成本就是比較貴,而且高強度的抗撕裂性也大幅提高了帳篷的耐用性,帳篷使用的總次數攤提下來,其實價錢跟別的帳篷不會差太多。
老實說,如果我真的熱愛登山活動的話,我真想考慮買一頂。畢竟是 Hilleberg(希爾伯格)的雙人帳。
另外,山形的帳篷真的是很經典的造型,我一直都很喜歡。結合了輕巧優異的材料以及聰明的搭設方式,這種用新材料、新概念詮釋經典的感覺,我很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