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Arc’teryx始祖鳥的戶外裝備,很受網友們的關注,這反映出大家對始祖鳥的服飾有需求,也有疑惑,而且可能具有一定參考價值,所以不時有人發問何時要寫始祖鳥的褲子或軟殼呢?
好的,這篇就是要來寫始祖鳥新推出的 Gamma SL,一件輕便、俐落的薄軟殼外套,布料透氣、防風、耐磨且擁有四向彈性,延展性很好,雖是修身剪裁卻沒有緊縛感,可以當作輕薄的保暖中層,也可以是行進間的外層。如果覺得Gamma MX和LT太厚重,但是又需要一件好穿實用的軟殼,Arc’teryx Gamma SL正好可以補足這個需求。
系統分類
【產品定位】
GAMMA在始祖鳥的產品體系里代表什么樣的商品呢?我整理了一份表格,里頭大概列出幾個主要分類,若要一言敝之,GAMMA其實就是始祖鳥的軟殼服飾。

*其實還有很多,但這邊僅列出希臘字母為首的大分類。
【產品屬性】
GAMMA軟殼外套再依照重量、材質和需求,又可大概分為以下三個層級


看了還是有點眼花繚亂,到底要怎么選?
簡單來說,喜歡輕量化的人,在選購時可以優先考慮SL,這也是我覺得比較適合環境的選項,在不考慮極限氣候的情況下,已經可以應付大部分山區的三季。
【產品層級】

如果以Arc’teryx官方提供的層級分類系統來看,Gamma SL被界定在Layer 3,介于中層、保暖層和外層之間,代表Gamma SL也具備這三種分類的功能,講白話就是可當透氣、保暖的中層,也可以當防風、防潑水的外層。
【材質】

Arc’teryx Gamm SL 主面料使用 Fortius DW 1.0(87% 速干尼龍/13% 彈性纖維),防風、防撥水、透氣性高、耐磨,且具有非常好的四向彈性。DW是 double weave 雙重組織面料的意思,意即布料雖然輕薄卻也很結實耐用。

布料彈性與強度兼具。

仔細看,外層和內層的布料質感不太一樣,外層編織較細緻、密集,可防風、防潑水;內層網眼稍微大一點,親膚感佳,表面微小的立體編織則有助吸汗、排汗。

至今這件外套已經洗超過五次,防潑水效果依然一級棒,表布不留水痕,水珠一甩即開(大雨加壓后另當別論)。徒步時防點小雨沒有問題,也可以在大雨突然襲來時幫自己爭取一點穿上雨衣的時間。
【外觀/剪裁】

雖然官方定義為合身剪裁,但實際穿過覺得并沒有那么合身啦,因為彈性很好很能塞,布料也沒有太軟,比風衣還硬,穿起來有一點點挺,卻又不會挺得像盔甲,是一件穿起來很舒服的輕便型外套。
Gamma SL比較輕薄,用途跟風衣有點接近,卻又比風衣有更好的保暖度和耐磨性。
【口袋】

很簡單只有兩個插手口袋,但也夠用了。

口袋里面的網布很強壯,應該不大可能會破底。
【帽兜】

StormHood兼容,里面空間足夠戴巖盔。帽簷有局部加強,有貼合較厚的布料,還有內嵌固定形狀的細膠條。

后腦勺有單手調整松緊的扣環。

拉緊后的樣子,可將帽體縮小增加防護性。
【拉鏈】

拉鏈條工法一如往常地細致,而且非常滑順好拉,開關時也從來沒有卡到內側的擋片。
【領口】

全拉后大概蓋到下巴的位置。

內側靠近口部的地方,始祖鳥仍不忘另外貼一塊細絨布增加親膚感,非常貼心。
【袖口】

為了方便穿脫,Gamma全系列軟殼外套的袖口都是彈性帶,沒有使用雨衣常見的魔鬼氈去調整。
【下擺】

女款沒有調整繩,和袖口一樣僅在下擺做彈性收口。
男款則多了左右兩邊的調整繩,拉收后可束緊下擺。

左女款/右男款,這大概是男女款最大的差異了。
【重量】


男款M號實測296克/女款S號實測248克。收納后揉起來,體積不大,接近一個小水瓶的尺寸而已。
【男女款版型差異】
外觀差異不大,但仔細看有針對女性體型做立體剪裁,尤其是胸部和腰身的部分。
【The Best SoftShell of 2020】

身為各大戶外獎項常勝軍的Arc’teryx,以機能性極佳的新款Gamma SL,拿下2020年背包客雜志最佳軟殼外套的殊榮。Backpacker Magazine給出的評語是:今年的MVP,可擋風擋小雨,卻有十足的透氣性和優異的彈性,足以勝任三季的野外徒步、越野自行車和越野跑。
戶外實測

在高山地帶穿軟殼合情合理,但一般人比較不會在中低海拔穿軟殼,因為軟殼普遍給人比較厚又悶熱的刻板印象。但其實Gamma SL輕薄、穿脫方便又不占空間的特性,在中級山區不需要一直穿著。平時放背包,需要時拿出來當作保暖層或外層擋風擋雨,其實是很實用的外衣,不需要等到有高山行程時才帶著。
三天兩夜的重裝行程,我上半身的服飾設定是行進間穿長袖薄底層+Gamma SL,休息時穿Cerium LT羽絨,下雨穿Zeta SL,背包帶一件備用的短袖Motus上衣而已。

第一天均溫攝氏17度,上坡較多,路況也較有變化,我全程長袖薄底層+Gamma SL沒有變,抵達營地將天幕帳搭好后才把羽絨穿上。

第二天溫度很低,約在攝氏10度~18度之間,海拔緩升至2600米。出發時我把雨衣套在Gamma SL外面,等到適應溫度且身體熱起來后才脫掉。途中因為頭部怕冷,將帽子戴上增加防風保暖度。

忘記帶毛帽,怕吹到冷風也一樣把外套帽子戴上,但因為身體發熱,所以把領口拉鏈打開透透風,這也是不錯的方法。

在照不到陽光的溪溝取水實在有夠冷。

第三天,這段Z字陡坡依然維持薄長袖底層+Gamma SL的設定。

最后登頂前有一段竹林要鉆,Gamma SL布料的耐磨性在此展露無遺,鉆了一大段都不需要擔心勾紗或磨損。
在這三天密集使用Gamma SL的經驗,證明了這件外套能應付各海拔山區的需求,而且對我這種晴天寶寶來說,泛用性高的軟殼其實是更值得投資的選項。
【日常使用】

此外我們自己就算不爬山,也常常把這件外套帶著以備不時之需。輕盈不占空間,放背包里可以應付空調房、氣溫降低的梅雨季,或者稍涼的夏日晚風。實用性五顆星!
結論
總結來看,一般厚的軟殼外套的使用場合大多在雪地、高海拔山區,那么它的出場時機其實非常有限,一年可能穿不到幾次,實在有點可惜。

可是輕薄軟殼如Gamma SL,無論是行進外層或休息保暖層,在各海拔山區都非常適用,而且俐落簡約的外型也很適合日常休閑穿搭,無論旅行、逛街,或是夜跑、夜騎,Gamma SL都能扮演稱職的角色,難怪Gamma SL今年春夏一在推出就大受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