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許多玩戶外的人要買沖鋒衣就指名Gore-tex材質的布料,也因此Gore-tex沖鋒衣幾乎成了功能衣的代名詞,甚至除了防雨抗風外,還被夸大成具有保暖、防曬等功能,但真的是這樣嗎?戶外活動選擇沖鋒衣就只有Gore-tex嗎?當然不是!

Epic的剪裁造型利落簡單,加上用色大膽鮮明,不論戶外活休閑服裝都很好搭配。
就沖鋒衣來說有單層沖鋒衣和三合一沖鋒衣,單層沖鋒衣很好理解,就是一件,三合一沖鋒衣也就是外層為沖鋒衣,內層為抓絨衣衣,并且兩件可以拆開單獨穿著。這當然是一種將產品組和增加售賣效益的方式,也的確方便部分有同時要高保暖與抗風雨需求的消費者,能夠以一次購買產品就獲得多功功能。然而事實上沖鋒衣的使用概念并非如此,多數消費者也未必一定都是參加運動強度較大的活動,所以較為厚重的兩層式Gore-tex保暖沖鋒衣衣并無法適應各種活動與環境類型,尤其是氣候還沒那么寒冷或惡劣天氣處于突來型的環境,這時反而是輕量化沖鋒衣才受用。
輕量化沖鋒衣適合的場景與用途
其實很多時候旅行或一般性的戶外出游,都不會挑選天氣不佳的日子。因此沖鋒衣的概念應該要有一種「備而不用」的想法。然而,在這種觀念與思考方式下,厚重的兩層式沖鋒衣,就相當的不適用了。因為他們不僅體積大、重量也重,再加上氣溫若沒有低到一個程度,很容易穿起來太熱。
Epic所選用的布料雖然屬于輕量,但采用十字格狀織紋,因此有一定的強韌度。
所以從使用場景來看,重裝的兩層式風雨衣,多半適用于、滑雪、登高山(冬季海拔3000米以上)、冬季溫寒帶國家旅行等等,但反之輕量化沖鋒衣,適用的范圍可就大很多了。
舉例來說,不論是郊區到中海拔(1000~2500米)的徒步、露營,從事釣魚活動,或者是一般的小旅行,其實輕量化沖鋒衣都足以應付。原因就在于它的攜帶便利性,也就是說這種雨衣不僅收納的體積小,重量也相當輕,可說是運動性很高!再者,這種雨衣很適合天氣突來的變化,如驟雨、晨昏起風等狀況使用。

左:下雨時可將雨帽戴起。右:內層的表面與防水貼條,并可看到右下角的束腰帶。

雨帽放下。
雨帽卷收。
使用Dry. Q的Epic沖鋒衣
要談到Dry. Q,就必須先說說eVent。在所有防水透氣布料的測試中,eVent是具有最高透氣度的產品。eVent與Gore-tex一樣采用PTFE薄膜,但它的透氣機制是「直接透氣法」,也就是直接將保護層涂布在孔隙中,如此就減少了透氣時須穿越兩道保護層的障礙,自然擁有更佳的透氣效果。這種作法本來是避免人體油污附著于PTFE薄膜表面,造成與水結合而出現逆滲透作用,形成滲漏現象。但以透氣效果而言,eVent的方式還是比Goretex使用PU涂層在PTFE的兩面來得更容易透氣。

3 layer與2.5layer的構造示意圖。
而所謂的Dry. Q,則是Mountain Hard Wear與eVent策略合作的產品,也是該公司首次拋開GTX轉而和GE合作,利用eVent結合全新表布所推出的防水透氣材質,并掛上Mountain Hard Wear自己的Dry.Q材質品牌。
Epic是使用eVent防水透濕布料的代表作品。

下雨時的實際測試,表布的防水性相當好。
實際測試感想
以實際穿著的感覺而言,使用Dry Q的Epic輕量沖鋒衣的重量真的很輕,而且布質也不會因為防水機能而顯得很硬,就像是件休閑風衣一般。以一般下雨(非大雨)的情況來說,因為它的表布防水處理做的很好,雨滴不會浸濕沾附在表布,因此只要抖一抖,水滴就可以拍掉,不僅在進入室內后很好處理,同時也很容易干燥。更重要的,一直維持表面干燥的表布,才有可能將衣服內的濕氣(汗氣)排出。

Epic當成風衣也相當實穿。
在抗風性上,由于正面的拉鏈可以拉高至領子以上,所形成的檔風片可以完全保護脖子的地方不易灌風;至于袖口,當然也有魔鬼粘的袖口束帶,不僅減少雨水流入,也可防止風從這裡竄入。下襬的部分,當然不能免俗的也加上鬆緊束繩,以便雨勢、風勢較大時可以減少雨水、風灌入。
反過來說,這件沖鋒衣在腋下設計有拉鏈,可以開起增加透氣,這是在當作一般外套或運動間體溫較高時,可以迅速排出熱氣與汗氣,算是相當貼心的設計(多數高級輕便沖鋒衣都有該功能)。
測試的這段時間中,數次帶著這款沖鋒衣出行,它輕巧的體積與重量,很容易塞入背包頂袋或背包外側的夾層,也因此可以立刻取用,相當方便。而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它的耐污性也還不錯,一般性的沙泥、臟污,稍微以濕布擦拭即可。

兩邊的腋下都有可以打開的透氣拉鏈,可再小雨時大幅減少悶熱感。
整體評價
總體平均:4.1★
使用功能:★★★★
材質與設計:★★★★
搭配性:★★★★★
價格友:★★★☆
備注:★一顆星;☆半顆星
Epic雨衣資料
重量:369 g
耐水壓:10,000 mm
透濕度:10,000 g/m2
材質
布料:50D 2.5L Ark™ Ripstop
防水薄膜:Dry.Q™ C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