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將近,冬天的腳步也漸漸來臨。在英國的氣溫平地約十度左右,恰好是適好羽絨外套的季節。離開國內將近半年,對山的想念卻沒能有一絲減少,偏偏在倫敦,要能夠找到一處適合的地方都是種奢侈。這次收到haglofs(火柴棍)羽絨服后,更加激起了爬山的欲望。
要爬,不如就爬最高的吧!

英國境內山地有限,地勢起伏較劇的,就屬蘇格蘭高地了,全英國最高的山,也位在其中。
BenNevis-海拔1343米。
對于身處在國內動輒就是四五千米以上高山的我們來說,似乎不會構成太大的問題,至少高度上就不至于有過度的高山反應,然而,由于其緯度較高,冬季氣溫平均落在-5度左右,周圍水氣富足,所以降雪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現象。
降雪和低溫,就成了這次將面臨的考驗。
打定了主意之后,我們就決定利用周末搭乘過夜火車,一路從東邊的倫敦,坐到西邊的威廉堡(FortWilliam),單趟十二小時的時間,再遠也阻止不了我們想爬山的心!

BenNevis在蘇格蘭語中意謂,藏在迷霧里的山,其一年有將近三百天都是屬于霧濛濛的狀態,所以我們并不期待看見云霧撥散后的大景,單純就是想離開人群,找個舒服的地方走走。加上,該地區濕冷的氣溫,與國內的天氣型態接近,正好用來做為測試這次羽絨服的最佳地點。
上山前,先來聊聊這件外套吧!

haglofs(火柴棍)作為瑞典的一大戶外品牌,對我來說早已不陌生,其品牌Logo又被戲稱為火柴棍。
Haglofs的戶外機能服在國際履獲大獎,強調永續利用是所有產品設計的核心概念,Bluesign更是象徵在生產制程中符合了環保并減低地球負擔的最高守則。其品牌精神是希望在創造商品的同時、將環境沖擊降到最小,這樣的理念也貫徹進了這次測試的EssensDown羽絨連帽外套。

EssensDown羽絨連帽外套的制程同樣取得Bluesign環保認證,一如haglofs(火柴棍)旗下的大多商品。
羽絨中層的重要性
羽絨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要有在戶外活動,可說是必備的服裝之一。羽絨作為中層,提供了良好的保暖性,保暖的原理,無非就是將溫暖的空氣,保存在身體與外層防風外套之間,透過保留所有熱能,達到保暖的功效,這也是為什么羽絨膨松的特性能成為最佳的保暖材質。
本件外套使用歐規800FP的優質RDS羽絨填充(90%羽絨/10%羽毛),經無氟碳化合物DWR防潑水處理,即使在潮濕的環境中也能保持功效、并加速干燥,這樣的特殊處理,能夠幫助降低羽絨遇濕即失去保溫效果的劣勢。
表層面料則是使用Pertex?Quantum,100%再生尼龍,20D防水布料,屬于超輕且耐用防撕裂材質,讓我們在戶外劇烈運動時不會因用力不慎,而撕裂了自己的衣服,這款面料的材質也被應用在其旗下多款商品之中,防風效果佳。

而腋下則使用Polartec?Powerstretch?布料,增加了手臂在活動時的彈性,同時又具有透氣的效果;瞭解我們在戶外時,經常需要做出大動作的變化,是一個非常貼心的設計。

這款羽絨外套的連帽設計,個人非常喜歡。就算沒有準備毛帽,它也能提夠頭部良好的保暖效果,帽子內的羽絨填充也是不馬虎的膨松。

帽沿的部份,它增加了一個三向式調整的設計,讓外套更符合不同的頭型及高度,更能收緊達到防風的效果。

再來就是每次講到他們家的外套,都一定會提到的一個重點!
haglofs(火柴棍)羽絨外套的拉鏈-超、級、好、拉!
我不知道這是怎么辦到的,這真的不是開玩笑,那個滑順感到現在為止我還是感到佩服不已,真的唯有自己拉過才知道!

另外還有一個重點,haglofs(火柴棍)羽絨外套的暖手口袋,都是極、度、深。
那個深度深到可以放進一支Gopro3Way自拍桿都綽綽有余。讓像我這種喜歡在口袋放東西的人受惠不少,也不容易因為忘記拉拉鏈而造成東西從口袋里噴出的情況。
另外,它比起我的另一個拼接科技羽絨款式-haglofs(火柴棍)MimicHybrid保暖化纖外套,在胸前的部份,多增加了一個口袋,讓我們除了兩邊暖手口袋外,有一個地方能夠收放重要的證件或手機。兩款外套雖然我選擇的Size都是M,但新版的下擺會略長兩至三公分左右,尺寸相較之下偏大,建議可以實際去門市試穿以符合個人習慣。

隨著動物人道意識的抬頭,許多人擔心羽絨的來源加工問題,而這件外套所填充的羽絨,皆採用RDS(ResponsibleDownStandard)認証羽絨,讓我們在保暖的同時,也能確保身上的羽絨是來自于友善動物制程,故每一件羽絨制品,都會清楚標示生產履歷追踨碼,讓我們可以清楚該產品羽絨的來源,是不是又完全再一次體現獨特的品牌精神(圈粉)。
說完了,咱們就直接上山實測去吧!
我們這次乘過夜火車,從晚間十點到隔天早上十點,票價選擇上有臥鋪舖或硬坐,但當初因預算考慮(票價差了約一倍)就沒多想買了硬坐票,中途經愛丁堡轉車時,因車廂加熱系統故障,意外的就被升級進了臥舖,在火車上能躺平實在是太幸福了(回程就沒那么幸運,一路坐回來)。
出了車站后,沿著公路走約十五分鐘就能抵達登山口,出式出發時間約為上午十點半。

不出所料,這里的氣侯就如以往的正常發揮,白墻一片。
初始氣溫約六度左右,原本穿著羽絨衣加外套,但走沒幾步實在是太熱,干脆脫了只剩內層衣和外套。保暖的效果實在驚人。

步道的難度并不高,算是容易入門的。在前半段多為手作步道類型的石階,后半段才會進入亂石區,整體來說并不是太困難。沿路也可以看見許多打算一日活動的人,背著小背包快速的從我們身旁擦身而過,望著他們的背影,心里滿是?慕。
季節屬于秋末冬初,所以草木都轉為這特有的顏色,實在是太美,過程中一度云霧都散開,把握機會拍了幾張全景,果然幾分鐘后,一切又被覆蓋在云霧之中。

這次同行的伙伴在出發前提議,想當一天全英國最高的人,所以我們準備了所有的露營裝備,決定在山頂睡一晚,這樣的選擇,也讓我們的背包沉了不少,再加上考量到積雪問題,還準備了一些安全措施。

路線進入后三分之一時,沿途的殘雪漸漸出現,這是來自于上周末一波低溫冷氣團造成的結果,當抵達山頂時,則是一整片積雪,剎是好看。沒想到海拔僅一千多米,就能有這樣的風景,也是很特別的一種體驗。

山上風勢較強,我們選擇一處殘壁旁的避風處搭起了帳篷,氣象預報明日清晨,風勢將會加劇,所以我們還特地將營釘用石頭穩固,以防帳篷被吹垮。山上的地質多是亂石,很難找到一個平整的地方,所以我們盡量用一旁的雪,將營地整平,但嚴格來說,這還算不上是一個理想的露營地。

在準備露營時,因腳步已經停下來,身體累積的熱能也快速的逸散,明顯可以感覺到濕冷,山頂的風勢也略為增加,在避風處換上一個干爽的衣服后,便趕緊將羽絨服穿上,其防風的材質,讓人即使單穿也能在瞬間感到溫暖。
日落前氣溫約為-2度

趁著日落前,匆匆吃過晚餐,因為沒有水源,我們就從一旁的積雪加熱取水,最簡單的食物還是泡面!畢竟真的不想在低溫的外頭忙東忙西的,即食食品最方便。此時風勢再度增強,再次加上防風外套。
接著,我們從下午四點,一路斷斷續續的睡到早上七點,山上的生活就是這么樸實無華,令人著迷。聽起來時間很久,但是要了解到,在山上睡眠品質不穩定的狀態下,能夠有長時間的休息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除了幫助你恢復體力,也能夠避免在高海拔地區的高山反應,千萬不能忽略。
因為我們扎營的地方,并不是完全平整的土地,一開始能做的,只能用積雪盡量將營地整平,所以背部是完完全全的睡在積雪上,即使有充氣睡墊,但背部還是多少可以感覺到來自雪地上的寒氣,不斷地滲入。意識到這點之后,我索性就連防風外套和羽絨也整套穿著進睡袋了(若住在山屋里,這樣的穿著肯定熱到受不了),后來發現這樣的穿著,睡得剛剛好。
現在時節的日出時間較晚,天空約早上七點半左右才開始亮,煮了熱水沖泡了燕麥當早餐,George沒有什么食欲,因為昨晚他似乎睡得不太好,他心心念念只想趕快下山躲進一個溫暖的酒吧里喝一杯。對我來說雖然不似在家中,但睡眠也還過得去,所以我一連吃了兩杯。
收拾打包完成后,帶著心愿完成的滿足感匆匆下山。

【總結】
這次實測的羽絨外套,以氣溫最低至半夜的-4度而言,搭配內層衣和外層防風外套的條件下,具有相當良好的保暖效果。另外,羽絨輕盈的特性讓人完全不會感覺到負擔(穿對衣服很重要啊!)。

中間有試著單穿羽絨,以測試低溫極限,個人感受猜測若要以內層衣加羽絨衣單穿,來達到舒適的溫度,靜止狀態下,約落在5度至8度左右,算是非常的保暖,果然800FP的就是不一樣啊!
若是行走時,因身體會產生更多熱源,故可以接納的氣溫則可以繼續下探幾度。

另外,這次完全體驗到頭部帽沿的貼心設計,讓整個頭幾乎都是處在完全保暖的狀態,連脖子的部份都能完整保護到,非常貼合,就連在睡覺時,也是直接包緊緊,心底油然而生一股安心感。

最后,要醒醒大家一點,就像所有羽絨新品都無法避免的問題一般,前面幾次穿著,身上都多少會沾上一些羽絨(因為冷熱變化讓孔隙變大,造成跑絨),這樣的情況幾乎所有的羽絨產品都有,大多是從車線處穿出,因為羽絨實在是太細了。
記得,若有看到快要跑出來的羽絨,盡量將它從內側拉回衣服內,但,畢竟這是我們保暖的法寶,千萬不要這么做,算是給大家一個貼心的小提醒。
測試總結,這款haglofs(火柴棍)EssensDown羽絨連帽外套的確相當保暖,輕量卻配備許多收納細節,而且不怕潮濕,很適合國內的冬季山林,值得推薦給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