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于登山運動的重要性不可言喻,也是入門者最常詢問到的熱門問題之一。背包身為旅程中全身行囊家當的載具,必須長時間地「背負」、「穿戴」,跟著自己跋山涉水,長時間下來會成為身體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因此,筆者認為選擇背包最重要的要點莫過于「背負性」:是否貼合使用者的人體工學。這就成為我評價一個登山背包好壞的標準。

跟隨使用者跋山涉水的登山包,背負性是決定好壞的關鍵
什么叫做背負性?直覺的說法就是背起來的感覺順不順。在測試MAMMUT Trion Spine 35猛犸象登山包(以下簡稱Trion Spine 35)的過程中,筆者藉由這個猛犸象品牌最新工藝所鍛造而生的登山背包,對背負性這詞有了一個全新的注解:人包合一。
究竟人包合一是什么樣的概念?先來開箱這款Trion Spine 35猛犸象戶外登山包吧。


人包合一:Trion Spine 35背包
開箱:來自瑞士的戶外運動領導品牌頂尖科技
來自瑞士的MAMMUT猛犸象,在登山界幾乎無人不曉。象徵著品質以及追求卓越。筆者由于先前測試過猛犸象的其他產品,因而充分了解其品牌精神并非虛有其名,而是真正符合登山者的需求且實用性高。這次要測試的Trion Spine 35最早發表于2018年的「OutDoor by ISPO」(慕尼黑國際戶外用品博覽會),以其獨家的? Active Spine Technology:動態脊柱技術,一舉成名。而運用同技術的Trion Spine 50升的背包更是斬獲2019慕尼黑ISPO設計獎。
Trion Spine 35 在官網上的介紹它是一款登山用的技術攀登包、同時也適用于長程徒步。對其外觀的第一印象是:樸實。因包身采用CORDURA 500D RS的材質,整體看來相當具有立體感。再加上一體成形的設計,給人一種強悍而堅實的感受,正如同猛犸象給予人的品牌形象。

強悍而堅實的第一印象
以下為Trion Spine 35的基本資料概述,讓我們一個個接續開箱說明:
容量
35L
重量
2120g
背長
46/48.5/51 cm(M/L/XL)
長、寬、高
61*30*26 cm
材質
CORDURA 500D RS
重要科技
Mammut? Active Spine Technology:動態脊柱技術
Back length size system:可自行調整背長


Trion Spine 35男款共Surf-Black(上) 與Black-White(下)兩種顏色選擇


女款稱Trea Spine 35也是兩種顏色選擇。Galaxy-Black(上) 與White-Black(下)
Active Spine Technology:動態脊柱技術
? Active Spine Technology:動態脊柱技術,可說是讓Trion Spine 35這顆背包能達到「人包合一」的精髓所在,也是長毛象最新的人體工學背負科技。這套特殊的系統在上背與下背之間懸吊著,會讓背包在身體行進間時,會隨著各種動作而「律動」,藉此平均重量,舒緩背椎。此外,貼合處也有如脊椎般起伏的人體工學設計,以及一目了然的透氣網布,都讓背負的舒適感更加升級。這個技術同時在維也納應用技術大學(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Technikum Wien)的技術實驗室經過了生物力學的嚴格測試。是經過學界檢驗過的全新技術。

有如脊椎般起伏的貼背設計,一目了然的透氣網布

懸吊于上下背之間的動態脊椎技術,會跟隨著身體而律動
Back length size system:背長自行調整系統
讓Trion Spine 35能達到「人包合一」的第二個重要科技則是Back length size system:背長自行調整系統。沿伸至動態脊椎系統的舒適度概念,背長自行調整系統讓Trion Spine 35能屈能伸,分成三個長度尺寸(M/L/XL),來符合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讓舒適度再升級。而且,調整的方式很簡單,只要一鍵拉推,就可以輕易調整。

一鍵拉推,即可輕易調整背長。共有三個尺寸

能屈能伸,符合各個使用者的需求
外觀:地表最強帆布材質CORDURA 500D RS
CORDURA?是由美國 DuPont 杜邦公司所研發的一種高強度尼龍布料,纖度(Denier丹尼數)為其強度標準,數字越大代表密度越好,譬如,CORDURA? 160D是最薄的,而CORDURA? 500D是目前最廣泛運用在各類包款、服飾的主流尼龍布,也是Trion Spine 35的包身所採用的材質。其特色在于耐磨損+防撕裂,甚至有著「地表最強帆布」之美譽。

全包身采用CORDURA 500D材質

近看便可感受到,包身耐磨且抗撕裂的韌性
收納空間:大器具便利性,且易于分類的設計
除了背負性與舒適度之外,收納空間也是一個評論登山包的重點。Trion Spine 35在這點上則充分展現出一個技術攀登包的特色:大器且兼具便利性。除了各式各樣可供外掛的設計外(登山杖、冰鎬、繩索、帳篷,甚至滑雪板!)最令筆者覺得方便的就是斗大的上蓋及開口,塞東西很方便。前門全開式的設計,讓收納與拿取裝備變得非常簡易。較之于同等級30-35L的其他登山包,Trion Spine 35的內袋隔間更足夠,易于使用者做分類,算是誠意十足的設計,連背袋的胸前都有放手機的地方。因為國外徒步者水袋使用頻率較高,這個背包可以搭配水袋一起使用。

斗大的上蓋及開口,塞東西很方便

你所能想到的各種外掛設計

前門全開式的設計,拿東西非常方便

內袋各種收納空間與細節

開箱告一段落,緊接著進入實際測試的部分。測試的重點將會放在動態脊椎技術加上可調整式背長設計所帶來的感受,背起來是否如同其所宣稱的那樣舒適。筆者將會加入適當的重量,同時加入時間的因素,以求評測時的客觀性。
實際測試:背負性與長時間的舒適度
測試一:
里程:約14公里
總爬升:967m
路況:水泥路、林道,寬大土徑,些許攀爬
行程時間:4小時29分
背負重量:8kg
初次測試來到一條相當大眾化的步道,而選擇此處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這里的總爬升夠陡,直上直下,可以清楚感受到登山包的背負性。

相當大眾化的路線,卻有很陡的爬升
背部一體感的貼合度
初次背上Trion Spine 35猛犸象背包的感覺就是:貼合!人體工學般的背部設計,即使背包并沒有塞得飽滿,依舊很自然地跟身體貼合,毫無空隙,一體感相當強烈。接著稍微調整了一下背長,以筆者的身高而言,大約調整至M尺碼。準備完畢后,接著就出發去徒步了。

背部的貼合感相當好,毫無空隙。
真的會隨著身體擺動的動態脊柱技術
Active Spine Technology:動態脊柱技術,非常神奇的背負系統,上背與下背的貼合處,會隨著腰部與身體的律動而做出動態調整;就像有個神奇的機械在里頭運作,當身體做出各種搖擺時,重心得以維繫在身體的核心部位,且很自然地與動態維持一致。若從背后來看,便能很明顯地看到動態脊柱技術的運作狀況。
而當動態脊柱技術結合了舒適的人體工學背部設計,包包背起來可謂相當地流暢,彷彿一顆緊緊黏在身上的龜殼,在一開始4公里的水泥路上坡途中,背包絲毫沒有任何卡卡的感受,或形成額外的負擔。

動態脊柱技術的運作:即使左右搖擺,重心仍得以維系

彷彿緊緊黏在身上的龜殼,絲毫沒有任何卡的感覺。
陡上時讓髖部活動順遂的背負性
Trion Spine 35便利的收納特性在休息時馬上發揮功效,背包的前門可以全開,拿任何補給都很迅速,稍稍彌補了背包兩側沒有放置水瓶設計的不便性。
在此要特別提到背負登山背包時的重心位置。在筆者的認知之中,背包的重量應該80%是落在腰間,僅有20%在肩膀。肩膀若吃太多重量,一下子就會爆掉。但大多登山包的問題在于背部很難調到貼合,所以當重量的80%卡在腰間時,反而會有種重心被往后拉的感覺。行程上坡時,對于髖部形成阻礙,導致臀部與下背的出力不順。
而Trion Spine 35因為其背部的良好貼和,加上動態脊柱系統的連動,在這點很成功地做到能讓髖部的活動空間幾乎沒有受到什么阻礙,因而在上坡能維繫良好的動態,彷彿釋放了整個核心的力量,相較于其他的登山包而言,顯得非常順暢。

全開式的前門,拿東西非常迅速

背部的貼合加上動態脊柱系統的連動,釋放整個核心,讓上坡時的動態顯得相當順利
小結第一次的測試,4.5小時來回的過程中,背負的舒適感非常明顯。貼合度加上動態脊柱系統的功能,大大地有助于釋放整個核心肌群的出力,連動到髖關節部位的活動度,上坡時覺得非常的順,背包不會成為上坡時的阻礙。但這只是初步的體驗。接下來得做更進一步長時間與里程的測試,方能見真章。

釋放整個核心肌群的出力的感覺
測試二:
里程:約26公里
總爬升:2700m
路況:各種地形都有,山區復雜多元的環境
行程時間:12小時18分
背負重量:12kg
雖然第一次背負的體驗非常不錯,但第二次的測試就是要見真章了。地點選擇了有點難度的路線。
選擇此路線的原因主要是路況相當多元,且時間、里程及爬升都夠長,背負重量也增加到了12kg,目的要測試出Trion Spine 35在各式地形與長時間的經歷下,能否擁有相同的舒適感受。
重量的動態平衡:平衡感的協助
起登之后不久便是溪谷地形,需先橫渡三光溪兩次。緊接著就是一連串的暴力陡上,海拔爬升超過1300m的上坡。經過破碎的崩塌地形后來到玉峰山岔路,不久便登頂雪白山。這段過程單趟就將近四個半小時,距離、里程、爬升,與耗費時間都已超過了圣母山莊步道,可以更加明顯地感受到動態脊柱技術在背負性上的幫助。特別是當筆者過溪、走破碎地形,身體要做一些比較大的動作時,即使肩負12公斤,都沒有因此產生重心偏移的狀況,反而就像第一次測試的那樣,Trion Spine 35牢牢地像個龜殼依附在背上,背包的重量與身體的重心始終穩固在核心肌群的周圍,行進時藉由背負系統達到一種動態平衡。
不過,這肩負12公斤中有2公斤多是來自包包本身,除了因為包身的CORDURA材質外,動態脊柱系統也是包重來源的主因。要說沒有因此而感到吃力是不可能的。

溪谷地形充滿了不穩定性,需要身體的平衡感

破碎地形的路面充滿了不確定性,Trion Spine 35的重量始終穩固在核心周圍
耐磨度及防護性,人包合一的狀態
這段路線得跨越各種困難地形,在叢林里鉆來鉆去,手腳并用,任憑障礙物在身上又刮又割,即使是這樣又刮又割的過程,背包表面其實沒有特別的損耗,足見CORDURA? 500D材質的耐磨度及防護性。而在這段逃出生天的過程中,唯一真正能讓人感受到背包存在的時候,就是動態脊柱技術在運作時所發出的聲音,如同機械運作的聲音,在徒步時形影不離,持續回蕩在耳邊,不斷地提醒你Active Spine的存在。不過,背包是完美地貼合,構成一種人包合一的狀態,這點大大加分。此外,肩膀在持續負重的過程中,也因為這樣的貼合,讓身體以核心來承受重量,因此沒有感受到什么不適。

鉆到快崩潰的芒草箭竹

鉆啊爬啊,此時更加顯現了人包合一的特點
小結:舒適度與肌耐力之間的兩難
上上下下起伏不斷,穿越各式地形結束長達12小時的包測。
在最后回程陡上的過程中,筆者內心不斷地想著,是什么樣的使用者適合背這個背包呢?確實,跟所有曾經有過的登山包比起來,在背負系統上筆者實在是找不到什么缺點,肩膀也沒有不舒服。包包的材質耐磨又耐操,35L的大小也非常適合一日的各種行程。但2120g的重量,著實是很考驗肌耐力呢!

背包本身的重量,駕馭起來非常仰賴肌耐力

良好的背負性對肩膀其實沒什么負擔,這點大大加分,35L的大小,非常適合各種一日的登山行程
總結:釋放全身,硬派風格的登山包
建議使用時機及限制
兩次實際測試下來,Trion Spine 35藉由動態脊柱技術加上完美貼合所帶來的背負性,幾乎無任何缺點可言(除了有點吵之外)不僅協助在行進間重心及重量的平衡與穩固,宛如龜殼般地貼合也大大促進了身體,特別是髖關節部位的活動度,全身的核心肌群都被釋放一般。但包包本身的重量則是必須承受的甜蜜負擔,沒有一定的肌耐力,難以長時間地駕馭。
筆者自己的結論是:背負的舒適度還是最重要,因此各種一日的登山行程,Trion Spine 35都是非常好的選擇。倘若是剛在起步、或者是還沒習慣如此重量的山友,建議不妨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來習慣,由短距離短時間,慢慢進階到長距離長時間。畢竟我們登山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追求身體健康,多背一點當作訓練,何樂而不為呢?
只要肌耐力達到能夠駕馭的水準,相信你也能感受到那種人包合一的舒適背負體驗。
總結
外觀
Trion Spine 35的外型簡約樸實,俐落大方,沒有太多囉嗦的地方。CORDURA材質所帶來的立體感,整體看來相當地有層次。
重量
2120g的重量,真的是蠻重的,跟一些75L的大登山包差不多重了。如果是追求輕量化登山的朋友,這顆包包可能不適和你。
背負性
絕佳的背負性,七星級的滿意度感受。完美地貼合加上動態脊柱系統,使得舒適性與活動度爆表,核心肌群整個被釋放。只要肌力足以駕馭,絕對是人包合一的完美感受。此外因為運用了動態脊柱技術,在越大升數的包,更能感受到它強大的背負性。
泛用性
可調整的背長,三個尺寸(46/48.5/51 cm,M/L/XL)。除了一日的登山行程外,只要收納得宜其實兩日的行程也能適用。而原本就是技術攀登包的底,適用的行程可說是相當多元。
收納性
以35L登山包的水準,Trion Spine 35擁有的收納空間算是誠意十足的設計。偌大的上蓋非常方便塞東西,內袋裡也有兩個隔間。腰間與胸前的口袋也提供了收納選擇,還有可以掛D ring的鉤環,更不用說其他各種外掛的設計。
便利性
前門全開式的拉鏈,可直接「剖腹」,直搗背包內部拿裝備跟補給,休息的時候非常方便。
耐用度與防護性
CORDURA 500D RS的材質,經過一日12小時的摧殘,外觀幾無受損,足見其耐用程度與防護性十足,禁得起長時間的考驗。
除了本次測試的35L的容量外Trion Spine還有50L與75L可供選擇,越大升數的包越能體會到這個背包強大的背負性,如果你習慣重裝登山活動,MAMMUT Trion Spine猛犸象登山背包會是你入手的一個好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