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laz 300 是迪卡儂眾多款式的羽絨服當中最輕量的,官方數據是250g(L),實在是非常輕巧,填絨量則是95g (85% 羽絨 / 15% 羽毛),填絨占總重的38%,比例還不錯,羽絨的膨脹系數則是660CUIN,CUIN是歐洲使用的標淮,一般常用的Fill power則是美國標淮,兩個單位之間的具體差異研究可以參考這篇trailspace上的文章。一件羽絨衣穿起來暖不暖變數很多,最大的原因還是個人體感不同,所以只能就材質數據去比較不同羽絨衣之間的差別。
下面就來瞧瞧我蠻喜歡的美國巴塔哥尼亞(Patagonia)以及日本羽絨之王Montbell的超輕量羽絨服,來看看它們的上列數據。

這兩件都是讓人看了會流口水的羽絨服,左邊是Patagonia Ultralight down hoody(297g),右邊是"羽皇"Plasma 1000 down jacket(135g)。
Patagonia Ultralight down hoody選填的是800fp的可溯原歐洲鵝毛,保證非強迫喂食或活體取毛.....恩~有patagonia一貫的理想風格。羽皇Plasma 1000 down jacket則是使用高達1000fp的羽絨,重量是石破天驚的135g....這是羽絨衣還是衛生紙......... ,雖然它是無帽款式。
如果仔細看填絨量,又可以發現一些差別。Patagonia這件填絨量為3.52oz.,也就是接近100g,羽絨占總重的33%;"羽皇"填絨量為1.6oz.約45g,羽絨占總重也是33%。

這樣比較下來你就可以發現迪卡儂這件 Forclaz 300有多超值了,雖然它是鴨絨且fp值不如上面兩位對手,但是它用填充量來彌補這個缺點,更難得的是整件重量壓在270g左右(實測),是一件相當輕的保暖層。當然這么輕的產品不足以抵擋酷寒的氣候(但即使上面那兩件貴的也是),但卻是三季上山時輕量化的好選擇,還是那句話:沒有不適合的戶外裝備,只有不了解戶外裝備的人。基于這點,我選擇相對較寬松的M號,預留內層衣物的空間,如果必須應付較低溫的氣候可以添加棉質襯衫或刷毛衣來增強保暖,也就是常聽到的洋蔥穿法。swen-through單層羽絨隔間方式在預料之內,較小的隔間也是近年來比較常見的設計,避免穿起來像米其林叔叔~~
拉鏈倉往內延伸一片布料,可防止風從拉鏈的縫隙灌入脖子,也可防止冰冷的拉鏈頭碰到臉部

還是免不了頭會出現一些線頭.......這大概是平價產品免不了的,剪去即可。拉鏈都附有加長繩扣,質感加分,戴手套時也會更好穿脫

拉鏈都是防風的, 一樣是輕便平價羽絨服,我的另一件Lativ羽絨衣就沒有這些設計

左右都有的大型內袋,便利性提高很多,同時也肩負著羽絨服收納袋的功能

厚厚一迭的多國語言洗滌說明,留下需要的即可

袖口是彈性的束口設計

下擺也是采用彈性松緊帶設計

胸前的Quechua反光標志,Quechua是迪卡儂旗下研發登山、露營及滑雪裝備的品牌

小細節:stratermic是布料的品牌商名稱,迪卡儂旗下的抓絨、soft shell衣都可以見到它的影子,產品主打保暖

把內袋拉出就可以把整件羽絨服塞進去,方便攜帶也沒有收納袋弄丟的困擾

M號實測273g(說好的250g呢?)

近年來平價羽絨衣當道,Lativ、uniqlo出品的許多超值羽絨服早就入侵了戶外保暖層市場,便宜的價格以及不差的外型設計,讓戶外用品有了更多的選擇。不過在一些小細節的設計上,迪卡儂會比定位在國民服飾的L牌跟U牌更適合登山健行時穿著。如果你有預算的限制,又像我一樣不喜歡太笨重的穿著,那么你可以參考這件 Forclaz 300,只要記住它很輕,表布較薄所以抗風性就沒那么好,溫度太低時還是需要加衣服就可以了!最后,迪卡儂宣稱同樣擁有鴨子的死亡證明,絕非活鴨硬扯之鴨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