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走路的沒幾個人,先學會走路,再去爬山吧

分類:登山 |熱度:3286 ℃

會走路的沒幾個人,先學會走路,再去爬山吧

走路?走路不是人人都會嗎,為何要特別學?其實這個道理就跟呼吸之于瑜珈一樣,明明是大家都習慣成自然的動作,換了場景卻會成為一門學問。登山亦同,平地上大家都會走路,但在路況多變的山上,我們可能會碰到陡上、陡下、爛泥、碎石坡、倒木、溪流等不同考驗,甚至還要加上雨、霧、雪等天氣因素,以及日夜對觀察力的影響,這就讓走路成為了最重要的登山基本功。

但遺憾的是,許多新手不懂得循序漸進的道理,在自己人生頭幾次行程中就犯下錯誤,輕者動員救難人員救出,重者尸身吊掛下山。

會走路的沒幾個人,先學會走路,再去爬山吧

近年山難頻傳,累壞了救援人員。

簡單來說,就是這群人腦中想像的爬山,幾乎毫無風險觀念可言,似乎認為只要輕裝然后一直走就能抵達終點,就像是爬象山或陽明山一樣。

好好走路,新手最常忽略的基本功

在以前戶外俱樂部帶領行程的時候,隊內的資深領隊或向導自然會手把手地教導新手怎么在山里走路,比如說行進節奏和呼吸控制、爬臺階時怎么踩較好、碎石坡上怎么走較理想,陡上和陡下的踩點怎么找、橫渡踩點、過溪點如何判斷、喝水和吃行動糧的時機等等。

但如今,戶外俱樂部組織逐漸走下坡,大多數多跟著商業隊或自組隊登山,但后者發揮的教育功能受限。商業隊伍的向導主責在于帶隊平安下山,和隊員自會保持專業關系,再說服務業素有以客為尊的風氣,他們又何必對隊員說三道四,若引客戶不快豈不是抬石頭砸自己腳嗎?

商業隊伍中向導和隊員的互動有限,難以發揮教育功能。

自組隊伍亦同,許多人對領隊的職責認識不清,或是認為上山大家風險自負就好,又或是自身經驗不足,難以以身作則。

經常被忽略的循序漸進

怎么樣才是會在山上走路?我曾聽過一個新手的故事,值得大家思考一下。

這位幾乎沒有登山經驗的新手,要跟去爬山,但身為健身教練的他絕非毫無準備,行前勤奮地做了許多運動。然而在實際行程中,累垮他的不是上坡,而是下坡──除了兩者的肌肉運動截然不同之外,他心態上也認為不需要擔心下山,未預料到山上地形多變,跟健身房環境大相逕庭。空有肌力但不知道怎么踩和怎么發力,到頭來只會讓自己累得更快而已。

會走路的沒幾個人,先學會走路,再去爬山吧

只有實際上山才能學習怎么走路。

好在俱樂部的領隊相當盡責,最后總算摸黑護送累壞的他下山,沒有釀成山難。

相信看到這里,大家都能體會到:在山里走路要走得好,是一件需要累積經驗的技能。不幸的是,許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連如何在不同地形上走路都不熟悉,就貿然挑戰變化多端的百岳路線,輕則有驚無險,重則墜谷身亡。

有跟著登山隊伍一起行動的山友,一定看過向導或協作三兩下就度過濕滑或困難的地形 (甚至還負重),然后說這沒什么啦!另一方面,卻有人會在中途卡關,即使隊友盡力指導,仍得耗費大把時間才能通過,這就是走得好與不好的差異。一個無經驗的人跟隊爬山,自己心驚膽顫不說,還會拖累全隊的進度,增加全員的風險,實在是不值得鼓勵。

那么要怎么循序漸進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從離城市近的郊山開始。

考驗自身單日長距離行走能力的時候,若是中途發覺自己身體狀況不好,或是天氣驟變、進度不如預期 (例如時間已經傍晚),請不要勉強自己,趕快找最近的車站搭車下山吧!

補充說明:爬高山路線,由于海拔高度上升讓大氣壓力下降,導致氧氣分壓降低 (白話來說就是會呼吸得更辛苦),因此比起郊山路線更需要游刃有余,才有體力應付突發狀況,所以上述時間抓得比較嚴苛。

會走路的沒幾個人,先學會走路,再去爬山吧

如果還想要更進一步,可以考慮負重挑戰。只要新手愿意循序漸進,多走幾次,體能和腳感方面絕對會有脫胎換骨的改變。

會走路的沒幾個人,先學會走路,再去爬山吧

行進技巧的常識

雖然走路是靠自己學最理想,但其實還是有一些可以教的常識。在過往的山難之中,其實不少的失足墜崖案例都被認為是可預防的狀況,并非只能怪罪于山友運氣不好,以下整理一些前輩的經驗:

在行進時,登山鞋的前掌與后跟要同時著地,使鞋底的摩擦面增大,就可以增加在坡面上的駐留力。

傾斜的樹根、石塊,斜坡硬地上的碎石顆粒,光滑石塊上的巖角,都可以讓人滑倒。

登山鞋齒槽深邃,在泥地和粗糙的石面上雖然穩定,但在光滑的石面上卻無抓地的作用,更容易使人滑倒。

登山時必須放平腳掌慢行,才能穩定。

在平坦或緩坡草地上摔跤不要緊,在崖壁邊緣、亂石堆上或溪流旁邊,就必須特別小心,不幸墜崖或落水就有生命危險,摔在石塊上也可能重傷。

遇上不確定的地形,切勿立刻將重心腳放上,而要出試探步評估踩點是否穩固,若不穩可考慮用試探腳夯實再行。

使用登山杖者,記住它只是輔助,盡量不要將身體重量都壓上去,若是在步道邊緣不慎戳空則有摔落之虞。

陡下時可考慮以背往后的背下方式,除了穩定重心之外,用腳尖找踏點會比腳跟來得有效率。

隨時注意前方路況,不要光顧著看風景而放松注意力;拍照或被拍時也要小心自己站的位置。

正確使用登山杖可幫助我們在不平的地形上保持平衡。

即使有頭燈照明,夜間行進仍然風險較高,尤其是在度過危險地形的時候。一般來說會建議在下午2點左右就要抵達營地,才會有足夠的容錯空間。若是對路況不熟,切勿摸黑硬闖!

會走路的沒幾個人,先學會走路,再去爬山吧

先學會走路再上山的最佳范例,就是雪地行進。若未經妥善訓練,就算有冰爪也不見得100%安全。

聲明: 買戶外 定位于為廣大戶外愛好者提供精心挑選促銷戶外裝備以及促銷信息。驢友從戶外裝備的品牌,價格進行篩選決策,為你節省出寶貴的時間。 買戶外為你推薦最好的戶外裝備品牌、戶外用品品牌,告訴戶外用品哪個牌子好,是你選擇戶外用品品牌的最佳參考戶外網站。 玩戶外,上買戶外! 本網站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站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由于受條件限制,如有未能與作者本人取得聯系,或作者不同意該內容在本網站公布,或發現有錯誤之處,請與本網站聯系 (本網站電子郵箱為help@maihuwai.com),我們將尊重作者的意愿,及時予以更正;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原作者取得聯系。 點此投稿

0條評論

Hi,您需要填寫昵稱和郵箱!
姓名 (必填)
郵箱 (必填)
網站

暫時木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