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徒步登山可以帶的九樣實用小裝備 你會帶哪一樣?

分類:徒步登山露營 |熱度:5325 ℃

常看到戶外登山徒步的三大戶外裝備系統的介紹文章,但是針對「長線徒步」所攜帶的小工具則較少,這有點可惜,畢竟許多不起眼的裝備往往有很實用的功能,必要時甚至能救上一命。

5923e6e8ff6b4f889a02e7bd0bf35111

本篇文章以結合過去戶外活動的經驗,提供九樣小裝備推薦,內容會詳細分析帶上山的理由及實際使用心得。

介紹的物品也不以「求生」為首要條件,僅以實用性、活用性為考慮。當然,也不局限于長途路線使用,若拆開來看也都很適合短程使用。

三大裝備系統也就是英文所稱的「The Big Three」,廣義指的是背負系統、睡眠系統和庇護系統,狹義則指「背包」、「睡袋/睡墊」、「帳篷/天幕」。

1.長湯匙

af15be056e8148d48d997075d63fbb16

一開始為了輕量化,帶上的餐具是最右邊的Snow Peak迷你叉匙,非常輕也非常小,很適合放在鍋子里整齊收納。

不過這個想法很快就被推翻,因為太短的餐具在煮食時并不方便,而且用餐時很容易把手弄臟。這在野外是個要命的缺點,除了衛生問題,也因為水源非常珍貴,水是拿來喝的,用來洗手太浪費了。如果在山上的時間很短倒無所謂,但天數拉長后,身上累積的污垢細菌相當可觀,即使手臟臟的不會生病但看了也惡心。

買了一只長版鈦湯匙(右二),不管是煮泡面或吃袋裝還原食物都不會沾手,而且也很容易撈到底部的食物,一併解決煮食、用餐和衛生問題。另外,可以事先在長湯匙上用刀子劃上刻度當作應急用的量尺,假設真有這種需求的話??。

至于雙頭皆可使用的塑料湯匙,由于親眼見它斷過幾次所以并未采納,除非使用的是耐操的金屬版。只是雙頭餐具的衛生問題更明顯,想像一下,吃完面之后換個方向再喝湯??誰能相信手不會沾得油膩膩的啊?

4fdc7f35ed14456bb5b7cb2fad032882

長湯匙吃東西、撈東西都很方便。 特別是這種袋裝的干燥還原食物(加沸水密封后靜置數分鐘即可打開食用)

42811f5695a94eada86952c535c810c4

比較一下就知道差異了。

2.耐熱水壺

e731f4be9e314dc8a3ddd8e9663623a5

常見的nalgene 400ml塑膠水瓶,寬寬的瓶口和五顏六色的透明瓶身,一直都是很受歡迎的裝備。喝水、取水和儲水當然是基本功能,瓶身有刻度的款式可以當做量杯,煮東西比較不會用掉過量的水和燃料。加上耐熱又輕巧的特性,也能取代重量不輕的保溫瓶,無怪乎是人手一個的必備單品。

84d212602f6e4f1a91ceb79293c12d13

但真正讓這小水瓶發揮價值的是裝進熱水后,它可就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方便好用的小熨斗和小暖爐!把它拿來在濕掉的衣服或睡袋上來回滾動,或是直接插進鞋子里,很快就可以看見蒸汽撲撲地冒出來;或是放在睡袋里當做懷爐,暖被的效果也非常不錯。這些隱藏功能走在潮濕陰冷的地區,或是氣候更不穩定的山區特別好用。

除此之外,裝了熱水的瓶子也是非常好用的熱敷器材。辛苦走完一天的路程,躲進溫暖的帳篷里,在酸疼的肌肉上熱壓按摩,是每天睡覺前的最大享受!

3.濾水器

0a9399b7f55b4f2d8f54bc223ddef8d3

人類三天不吃東西不會餓死,但是三天不喝水就有可能脫水死亡。因此在野外活動,水源的取得與否相當重要,可以左右一個登山行程的成敗。

長時間在野外活動需要大量的飲水應付身體需求,但是水的重量不輕,為了減少承重負荷,攜帶型濾水器是基本配備,也是求生工具。

驢友們必須建立一個觀念:所有的生水都是不可靠的,必須通過各種方式將水殺菌、消毒。煮沸是最常見的方法,但是太過耗費燃料和時間;碘片很輕巧,但是會有藥水味,而且如果只有泥水、葬水可喝,縱使能夠殺菌也還是得捏著鼻子把雜質都喝下肚;至于手持式的紫外線凈水器,也跟碘片有一樣的問題,那就是無法過濾雜質。

大部份的人都用Sawyer濾水器,比例約占八成左右。

17bbf875fe714ee6b9edcef3e8e4941d

為了輕量化,大部份的徒步者僅使用的礦泉水瓶當作飲水容器。質輕、耐用又方便購買是主因;另一個原因則是上卷式(roll-top)的背包上蓋,通常沒有辦法另外將吸管拉出來(除非有另外做水袋孔),而輕量化背包的設計主流就是roll-top上蓋。

綜合以上各種原因,路上看見的徒步者大多使用如上圖的方式,另外在胸口佩戴一個水壺袋,里面安插一個500~750毫升的礦泉水瓶。要喝水的時候取下即可,或者直接將Sawyer Mini鎖在小水瓶上,取水后直接透過出水口飲用,快速又方便。

4.貓鏟

6c04fc8b6c604c6dbb7fbf98f4d61d0c

這應該不用多做解釋,為了遵守LNT無痕山林原則,攜帶便利型的貓鏟挖貓洞,除了處理自己的排泄物以外,也是一種公德心的表現。

試著想像一下,某些熱門路線的周圍是什么樣的情景?遍地開花的地雷實在很煞風景也壞心情。

除了可以挖貓洞以外,也可以埋生火后的灰燼,或是挖帳篷旁邊的雨溝。當然啦,要當作應急用的湯匙也可,前提是要洗干凈。

5.大力膠帶

e170814f6e644e15a985aa20bd25b7ff

關于大力膠(Duct Tape),什么都能黏,而且黏得非常牢固,是戶外活動相當好用的修補品。

05ac59a86ac94731b447bef5d8ec17c5

長時間在野外活動,什么裝備都有可能損壞。照片上的外套、頭燈、醫療包在當時都用了大力膠帶做緊急修補,我們也拿來貼帳篷、睡墊、登山杖或鞋子,有洞就補,有縫就貼。必要時也可貼在腳后跟預防水泡,如果有范圍較大的切割傷口,也可以當作急救用的繃帶、止血帶。

6.瑞士軍刀(附指甲剪)

b7e5931646de4943a0f0b5699122a5ca

刀具在野外當然是必備,除了廚刀或一般直刀,指甲剪也不能忽視。顧慮的當然是衛生問題,手指甲這么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不能隨便處理。而且普遍來說,沒有人受得了手指甲過長的感覺。

如果登山行程只有兩三天,那上山前修剪即可,但要是行程拉長到一個月兩個月,指甲剪的重要性絕對大過只是拆拆泡面包裝的小刀。

此外,定期適時修剪腳趾甲能有效減少水泡發生概率,也不會因為頂到鞋子產生淤青、紅腫。

7.TYVEK(泰維克)地布

0ebf99ae58e743b0bdb8c587231f7e30

Tyvek 泰維克是由杜邦開發生產的布料,是高密度的PE材質,質輕、堅韌、防水,在建筑領域常可見到使用于工地,醫療領域則可制成隔絕衣,在登山領域則可當作輕量天幕和地布。

Tyvek剛開始用的時候表面很光滑,過一段時間與地面接觸的時間增加,表面會開始變皺、變軟,也比較容易摺疊,材質特性會越來越像一張紙,但仍可維持它堅韌的特性。

不過Tyvek仍有它的使用年限,雖然是消耗品,但它的重量是一般地布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價格也相對便宜,仍是不少人愛用的單品。

而且嚴格來說,在長程步道上可以說每樣裝備都是消耗品,鞋子、背包、衣物、登山杖、鍋碗瓢盆??無一幸免。

e92e7e2815d44dceac8a000d86997344

Tyvek表面變粗糙之后很適合拿簽字筆在上面寫字,這個特性就大勝一般深色或彩色的尼龍布。除了拿來當做路邊攔車的海報,也可以充當記事本,或是直接當作大字報。

8.美麗諾羊毛魔術頭巾

e216a6e537c84b898e3d3de8a9bf55f2

魔術頭巾的好處多得不勝枚舉,擦汗、止汗、保暖、防曬、包扎、毛巾、面罩、口罩??有一脫拉庫的使用方法,上山帶個一兩條很正常。

只是一般魔術頭巾材質大多是聚酯纖維,用過兩三天后,整塊布都是汗水、口水,圍在臉上會聞到一股臭抹布的味道,只要健行天數一拉長,根本就不想再拿出來用。

6a481cb111e147bb8ba976eaf5d92d89

改用Buff的美麗諾羊毛材質魔術頭巾,連續好幾天戴子脖子上、臉上或頭上,結果一點味道都沒有,惡心的口水味不見了,非常神奇,是長途健行或旅行都相當適合攜帶的好物,不夸張,它真的讓我重拾對魔術頭巾失去的信心。

9.輕便涼鞋

e213071be0a145b29c780647f8abe48f

最后這個看個人選擇,畢竟一雙涼鞋并不算輕,也并非必備的配件。但不得不說,涼鞋的實用性并不亞于其他裝備。

在徒步的空檔把悶熱的鞋子脫掉讓腳透透氣,可以減少水泡發生的機率。

d94a64dec4264fc2a4b266920080ef3b

或是在橫渡水時,可以換上涼鞋避免把鞋子弄濕。

后除了休閑使用,也可當作緊急的備用鞋,只要在腳趾頭的位置纏上膠帶就能有基本的護趾功能,鞋跟的拉提作用也不會在上坡時造成滑動。

聲明: 買戶外 定位于為廣大戶外愛好者提供精心挑選促銷戶外裝備以及促銷信息。驢友從戶外裝備的品牌,價格進行篩選決策,為你節省出寶貴的時間。 買戶外為你推薦最好的戶外裝備品牌、戶外用品品牌,告訴戶外用品哪個牌子好,是你選擇戶外用品品牌的最佳參考戶外網站。 玩戶外,上買戶外! 本網站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站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由于受條件限制,如有未能與作者本人取得聯系,或作者不同意該內容在本網站公布,或發現有錯誤之處,請與本網站聯系 (本網站電子郵箱為help@maihuwai.com),我們將尊重作者的意愿,及時予以更正;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原作者取得聯系。 點此投稿

0條評論

Hi,您需要填寫昵稱和郵箱!
姓名 (必填)
郵箱 (必填)
網站

暫時木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