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好睡眠的重要性 !
體能是登山安全的基礎,好的體能除了平時的鍛煉,好的睡眠也是重要的一環(睡眠占總登山活動時間的1/3)。整天的行程,晚上需要讓身體好好的休息,恢復體力。不好的睡眠品質,會影響隔天行走的表現,嚴重時可能會有安全上的問題。
睡眠的重要性與可能需要的調適: 不習慣露宿野外、高山反應的應試、帳篷太擁擠、地面寒氣逼進、睡袋不夠保暖、大風穿透帳篷...等。 如何提升睡眠品質,改善上述問題,提供翌日所需體能,格外重要。
2.高海拔的睡眠問題 ?
高海拔因為氧氣含量較少,因此許多人可能上山都會有睡不好、或是睡睡醒醒的狀況。
有些人因為有這樣的困擾,會想要藉由安眠藥讓自己好睡。安眠藥有不同的種類,而某些種類可能會影響呼吸的狀態與頻率,讓高山反應惡化。建議能不用就不用。
3.睡袋的選用?
季節
冬天?夏天?
區域
高海拔?中海拔?濕冷?干冷?
個人因素
有多怕冷?
材質
棉質(不建議)、抓絨、化纖、羽絨,市面上較常見的是羽絨睡袋。
羽絨睡袋挑選要點: 蓬松系數(Fill Power)、表布厚度、填充量、車縫方式、包覆設計。
睡袋會標示舒適溫度: 指的是在這個溫度的時候睡起來是舒服、不會冷的保暖能力。

4.睡墊的必要性 ?
在睡眠系統中,睡墊是影響保暖效能很關鍵的裝備。單純使用睡袋是沒辦法隔絕地面傳遞上來的寒氣。
羽絨睡袋怕潮濕,一潮濕會越睡越冷,地墊來幫助隔離,讓我們的體溫不會一直流失。故好的睡墊非常重要隔絕地氣的概念。。
睡墊種類: 自動充氣式、吹氣式、泡棉式三種
睡墊選用關鍵參數: 衡量保暖度的數值—阻絕值(R value) ,指的是阻隔熱度的能力,數值越高,阻絕熱度的效果越好。
5.耳塞(一定要帶,很重要)、眼罩
在山上過夜,都有可能受到隊友或其他山友的影響而導致睡不好,凌晨因出發時間不同,也有可能被頭燈亮光吵醒,因此非常建議可以準備耳塞及眼罩。
6.枕頭 (選用),亦可以用外套或是防水袋或攻頂包填充衣物作替代品
帶一個吹氣式的枕頭上山,可以提高睡眠的舒適度。
用衣服塞在沖頂包或頭巾內當作枕頭也OK。
7.選擇適合的營地 !
營地的選擇,首重安全,接下來才考慮舒適。
選擇避風面,并盡量避免在稜線扎營。樹洞或巖洞都是很好的天然營帳。
若要搭建避難小屋,盡量找尋有可支撐倚靠的樹干處。
留意上方的石頭或枯枝是否有掉落的可能。
避開下雨可能會積水的地形。
挑選平坦的地面,移除地上的石頭與枯枝,除了能睡得更好,更能防止帳篷底磨損。
避免在溪谷扎營(備注:在山區迷路,應避免下切溪谷,不僅耗費體力、也容易使搜救不易)。
選擇好營地位置后,如果可以的話,也要清除四周的雜草,避免躲藏毒蛇。

8.帳篷選用:
遮風、避雨、御寒、更衣等。
依不同季節、海拔與氣候有所不同。大致可分為 - 夏季帳、三季帳、雪地帳與極地帳四類。
山野活動的帳篷不同于車露,講究輕量化,易清理。一般夏季1-2人帳篷只要超過1公斤就算重、最常使用的2人帳盡量抓到2公斤以內。
中低海拔環境障朋友防蚊蟲設計相當重要。
內帳的開門設計要大,方便進出。
常見戶外的家: 露宿袋、帳篷與天幕。 帳篷相比露宿袋提供更好的室內空間;與天幕相比更容易架設。
9.睡前準備:
睡前食物收好,可以收進壓縮袋,并使用吊掛的方式,防止食物的味道吸引動物來訪。
睡覺時換上干爽的衣物,戴上毛帽,穿上襪子能更好入睡。
睡前上廁所,能避稅的過程中免中途醒來。
頭燈與水壺放置于頭的兩邊,方便拿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