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在步道上常見的戶外裝備,其實很少有機會使用,除了壓肩膀外,要么沒什么實際作用,要么違反了無痕山林的法則,這樣的裝備不妨留在家里。
背包防水罩(PACK COVER)
老驢會提倡在背包內使用大號垃圾袋(Trash Compactor Bag)或背包內膽(Pack Liner)打包睡袋、衣物等,而不用防雨罩。但這只適合非粗苯面料的背包,Gore-Tex或X-Pac面料的背包,即便有一定的防水功能,自身也會吸收水分。實驗證明,非粗苯面料的普通背包在大雨中能吸收最多1斤左右的水,增加了背負的重量。不過,我推薦的幾款背包都是粗苯面料,所以除了零星非要把外掛的裝備(主要包括水瓶、雨具、衛生紙包和便鏟等)也要保護起來的強迫癥患者外,粗苯背包的用戶已不再需要防雨罩了。

背包防水罩
防雨罩的另一個用處是防止樹枝掛扯背包,這在較密的樹林中確實有可能發生。但罩上防雨罩同時也增加了拿取、收放水瓶等裝備的麻煩,再加上其本身的重量(約40~150g,取決于大小和材料),代價有點兒過大了。
多功能雨披(RAIN PONCHO)
雨披平鋪的面積太小,只能當預備地席和臨時天幕,還要另備防風繩甚至帳篷桿。而常見的210T尼龍雨披,300g-400g,相對于其利用率來說,實在是太重了。

多功能雨披
水袋(HYDRATION BLADDER)
大多數的徒步背包都會有內置水倉、水囊掛鉤和水管出口,用于安置飲水袋(Hydration Bladder)和飲水管。但是據我觀察,徒步用飲水袋的人真的很少。
- 水袋掛在背包里,很難確定還有多少剩余。
- 水袋加飲水管的的重量未必比水瓶輕,有可能更重。
- 在水源地凈水、蓄水相對較麻煩。
- 行進途中彎腰下蹲時,飲水嘴容易接觸到地面而被污染。
- 想在水中加任何添加劑都極不方便。
- 清洗、收藏水袋也挺麻煩的。
飲水袋更適于越野跑和山地車比賽用,而并不適合長途徒步。

飲水袋
套裝急救包(FIRST AID KIT)
不要用網上那些十幾件的套裝急救包,第一用不上那么多零碎,第二包本身就很沉(我買的一個30.4g),一個小號的透明塑封袋足夠了,詳情請見知識 | 怎樣打包徒步零碎。

套裝急救包
氣罐支架(CANISTER STAND)
氣罐支架在使用大一些的鍋或其他炊具時,能起到穩固的作用,不過,既然輕量化了,也不會帶這樣的炊具,支架也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氣罐支架
擋風板(FOLDABLE WINDSHIELD)
大約100g-200g你90%用不上的東西,需要的時候,總能找到方法擋風——把坐墊豎起來也可以了。或者用鋁箔自制。

擋風板
折疊碗(FOLDABLE BOWL)
真的嗎?就為吃泡面方便點兒,多背這300g?

折疊碗
洗漱包(HYGIENE KIT)
牙刷、牙膏,頂多加上洗面乳,輕量化出行還要帶什么其他洗漱用品嗎?

洗漱包
藥倉(PILL BOX)
要防水把藥留在板上,放在塑封袋里,然后放在背包里。如果你真的需要有這么一款隨手就能取藥的裝備,還是多在家養養吧。

藥倉
電池營地燈(BATTERY-POWERED CAMP LIGHT)
除非你準備在營地排隊,要么營地燈就沒什么意義,這種用電池的就更沒用了,不僅沉還不能當充電寶使,堅決繞行。

電池營地燈
戰術刀、野營斧、工兵鏟(KNIFE/HACHET/FOLDING SHOVEL)
一樣比一樣重,除了裝B嚇人,沒半點兒用。

戰術刀

野營斧

工兵鏟
馬扎(CAMP STOOL)
真有老驢寧愿背兩、三百克的馬扎而不愿用幾十克的泡沫坐墊的,確實是更舒服,只能說不是我的菜了。

馬扎
便攜藍牙音箱(PORTABLE BLUETOOTH SPEAKER)
原本我是提倡便攜藍牙音箱作為徒步的一件腐敗用品帶的,但是在更深入了解了《無痕山林》的原則之后,我意識到噪音也是一種垃圾,步道上和營地里,要考慮其他背包客的感受,所以把它們重新歸類到用不上的裝備中來。

便攜藍牙音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