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勝于治療,相比懂得處理熱病,更重要的是預防熱衰竭或中暑。如何在爬山期間避免中暑?以量力而為作大原則,了解天氣情況,小心計劃行程,準備充足裝備。
登山徒步前應該留意天氣,若天氣預報發出酷熱天氣警告,代表戶外活動時熱衰竭及中暑風險大增。還有一個炎熱天氣特別提示,在一些氣溫高、濕度高或風勢弱等的情況下,雖然未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的水平,但如果戶外愛好者未有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仍有中暑風險。
出發爬山前得知天氣炎熱,首要衡量自己身體狀況,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在高溫下進行劇烈運動。小孩、老人、長期病或高血壓患者,以及過胖人士都較易中暑。

在路線計劃上,可以選擇一些多樹蔭的路線,避免暴曬。
選擇撤離點較多的路線
如果決定參加戶外活動,則可以通過計劃行程,去減低中暑風險,例如選擇一些多樹蔭的路線,避免暴曬;選擇一些上落較少的山徑,減少體能消耗及出汗。此外,還可以選擇一些撤離點較多的路線,萬一身體不適,可盡快離開山野。
一些長期在山頂及山脊上行走的路線通常較少樹蔭,要在烈日下暴曬,山徑風化嚴重,沿路基本上光禿禿,所以在夏天的時候,常有人中暑求助,因此,在炎夏時可以避免行這類行山徑。

夏天登山要避免中暑,事前的路程計劃很重要。
最容易忽視的是路程策劃,以往有些意外,走長途的路線,在夏天對體能要求很大,但戶外愛好者忽視了。冬天行可能沒有問題,但夏天就會突顯出問題,你的身體可能無法承受得到。
很多人是放假才出去參加戶外活動,對野外環境認識有限,對路線亦未必清楚。
避免中午爬山
在炎夏爬山,應該預留較多休息時間及地點。設計行程上,可選擇較多涼亭等遮蔭設施的路徑,特別午餐的位置最好有遮蔭,方便長時間逗留,萬一天氣酷熱又暴曬,可以在此避過最熱的時間后才繼續行程。
夏天日照時間本身較長,如果是半日的旅程,一是早點出發,或者晚一點開始,例如下午2點后才開始行,避開烈日當空的時間。

在夏天爬山,可以盡量避免中午時分留在山上,可以選擇中午前提早出發,或者待中午過后才起步。
喝酒會加速水分流失
此外,可以選擇有水源補給的路線,但切勿直接飲用溪澗水止渴。可能有人覺得喝冷凍啤酒會解渴,但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飲品,會加速身體水分通過泌尿系統流失,增加熱衰竭及中暑風險。
裝備方面,穿上松身、淺色、通爽及方便排汗散熱的衣服,帶備闊邊太陽帽或太陽傘。夏天爬山通常會穿短袖衫,可以加手袖,再加頂闊邊帽,可以遮得到后頸。行叢林地區建議穿長褲,但如果行主要路線,可以穿短褲,行動力會快一點,就可以快點完成旅程。
可用保暖水瓶裝冰水
最重要的是帶備足夠食水,建議最少每人兩升,還可以帶備電解質補充飲品,但實際還是看個人體能及路程。運動飲品可以帶,但不能只帶運動飲品,它本身有很多糖份,有時人體最需要的是水。如有需要,可以帶備冰水。如用保暖瓶盛載冰水,在炎熱的戶外都能享用冷飲消暑;如果用不保暖的水瓶亦有好處,間中可以用冰冷的水瓶為皮膚降溫。
在夏日爬山,可以帶便攜風扇,為自己制造涼風散熱;另外,還可以帶噴霧水瓶或者噴水壺,在炎熱之時,向自己或同行人士噴水霧降溫。

在夏天爬山,可以加手袖,再加頂闊邊帽,遮得到后頸。

市場上有很多手提風扇,方便攜帶,夏天爬山時不妨帶一把傍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