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崩村之所以被稱作天堂,并不真因它是天堂,而是徒步者經過長途跋涉后,喝到一口暖暖的酥油茶,覺得它珍貴無比。
雨崩,也行你只是聽名字就想去,這是你來的原因;
雨崩,藏語“經書”之意,也許,這是你來的第二個原因;
雨崩,藏人朝圣轉山的地點之一,也許,這是你來的真正原因。

藏族人一生一定要去兩個地方朝圣,一個是拉薩布達拉宮,另一個是藏區八大神山之首的卡瓦博格峰,也就是云南梅里十三峰的主峰。卡瓦博格峰在藏民心目的地位中非常神圣,到梅里雪山轉山,是表達他們對神山的崇敬。梅里轉山分為內轉和外轉,內轉:以梅里雪山腳下雨崩村為中心輻射開來,往神瀑、冰湖步行朝圣;外轉環繞整座梅里雪山一圈。
雨崩村是個藏族村落,在梅里雪山五子峰腳下,四面被群山簇擁,這里沒有通車公路,只有一條古老驛道,分別從西當村和尼農村連接上雨崩村和下雨崩村。雨崩就像一條項鏈上的翡翠鏈墜,山群是細粒閃亮水晶,世世代代環抱它、庇護它。因此,雨崩是許多人向往之地,它樸素、莊嚴、純凈、隱秘、偏僻、險峻,不是一個簡單就可以去到的地方,朝圣者和徒步者必須具備體力、耐力、毅力、助力、心力、虔誠和緣份,方能窺探那一份美,接受神瀑的洗禮。

雨崩村二十多戶人家都住在藏式平屋樓房。

日子在雨崩醒來
雨崩總在清晨六點半醒來。老藏房隔音效果不佳,一個鬧鐘足以叫醒一樓房客,再不然客棧主人一聲“日照金山”,再怎么難舍暖被的人都會睡眼惺忪拿起相機手機走出客房,到屋外或陽臺尋找金黃色巴烏八蒙(英雄女兒峰),即使是無神論者人,也都相信能看見“日照金山”就代表一份如意吉祥。
堅挺的巴烏八蒙,在沒有云霧的掩護下,接受太陽的照射,只有一兩分鐘時間,動作稍微慢一點,很容易就錯過了。“日照金山”并不常見,梅里雪山云霧濃厚,有時是局部看得到,有時完全被遮住,你對著雪山一星期也只見過金山一面。日照金山以一份美好和希望開始全新的一天,叫人感謝自己前一天的努力與堅持,并且帶著更大的勇氣,迎接這一天的長征。這真是梅里的一份好禮,“幸福,就是一早醒來,迫不及待打開窗戶”,那么旅人對于金山的期待算不算是一種幸福?

利用水力推動的經筒。

春種。

日照金山。

藏大姐一個人住在雨崩村往尼農村的山間小路旁,靠小賣部零售生意賺錢,每年冬天到了才回家,四月雪融了才下山。
生活在雨崩簡單
朝圣者和徒步者們大約八點前后,就紛紛往各自的目的地出發,大家好像是把村子歸還給了藏人,雨崩回到了日常作息,四周恢復寧靜安祥。客棧服務員開始清理客房的工作,一張張白色床單洗好后,掛在晾衣繩上受日曬任風吹。炊人來來回回捧出一盆盆新鮮蔬菜瓜果,到廚房里忙著洗切和準備。那些沒經營客棧的藏人,依舊過著他們的生活,提起鋤頭到菜園里開始春天播種的農務,又或者帶著牦牛騾子到高原草甸放牧去。大家都在干各自的活。決定休息一天的旅人,在客棧外的秋千上對著巴烏八蒙和緬茨姆(神女峰)發呆、閱讀、賞景、看人。
白天的雨崩幾乎沒有‘外人’,直到午后三四點,徒步者才又開始入村,彼時村子再度熱鬧起來。云集四方的徒步者們在下午茶和晚餐中分享一日趣事、路況和天氣資訊,這樣的聚會是雨崩村唯一的消遣活動,也是一天大家最輕松的時刻。
時間在這里沒有過得特別快或特別慢,對旅人而言,時間是回到了正常,正常得讓村人可以完成一天的活,正常得可以讓旅人專注于每時每刻,正常得讓人可以活在當下。昨天你經歷了什么辛苦,那都過去了,明天要面對的挑戰,只有明天才知道,現在能做的就是吃飯休息聊天。心思不會在一件事上停留很久,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只有現在。

在客棧外的秋千上坐著對著雪山發呆、閱讀、賞景、看人,讓心休息。

雨崩云霧多,雪山時隱時現。
自然在雨崩當道
“你哪里的天空好嗎?”你在寄給友人的名信片上寫了這句話。雨崩的天空和人很相似,多變難預測。有時候多云,有時候一片云也見不到,這樣的天空影響了徒步者當天的行程和狀態。多云的天,讓人愁,唯恐老天下起雨,那山路就更難走,徒步可能無法進行。無云的天,讓人嘆,紫外線的傷害不可忽視,你們可是要在太陽底下曬八小時。
你說雨崩村里的藏居房和天空一樣,充滿了自然的氣息和味道。高海拔農區牧區的藏居房多是獨戶樓房和平屋,藏民根據具當地地理、氣候和經濟活動,就地取材,利用雪域高原取得土、木、泥和石料蓋房子,建筑上主要的白色木色都是建材的原色,不是油漆。老房子間間長得差不多同一個樣,格局四方,樸素簡單,講究實用,沒有一絲多余、奢華、夸張的裝飾或點綴。彷佛藏人對居所的要求一直維持在滿足生存的基本需求上,房子對他們來說,或許只是一個定居遮風擋雨的地方,與現代人追求豪華、寬敞、名貴大宅的價值觀不同。而能夠用來區別這些房子的除了地理位置之外,就是房子的細節和主人家生活的氣息。

巴烏八蒙(英雄女兒峰)
人在雨崩勇敢
雨崩村的村民大部份是當地的藏人,只一些客棧是由外來者經營,藏人將老房子租給他們,自己留在深山或是到城市居住,有些是為了讓孩子受教育,有些是因為自已沒本錢。路上遇見的人,有的告訴你藏人都很好,也有人說看見賊眉賊眼的藏人,感覺不安全。但是,對你來說,好人壞人到處有,不分種族膚色和信仰,而且這還關乎你用什么標準來看好壞。
而你相信卡瓦博格,相信藏人對她的崇敬,相信在梅里雪山的自己是被山神庇護的。山里小賣部的藏大姐,單影支身從偏遠深山來到這片森林賺錢,把孩子和丈夫留在家,丈夫從事農活,她則靠賣點餅干、泡面和飲料煳口。藏大姐每年十二月冬天回家,隔年四月下旬離開家到山間小賣部,一個人住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山間小屋過日子。她每天就等待著不知道會不會停下來的徒步者光顧小賣部。有時候,遇到談得上的人,就用她不很標準的漢語聊一下。你向她要了一杯泡面,她給了你全套服務,加入調味料,把面泡開,你吃完后替你處理垃圾。找錢給你時,她一張張數好整齊放到你手里。你問她,這么長時間一個人住在山里沒鄰居沒朋友,怕不怕?“當然怕,這里有野生動物。你一個人走,怕不怕?”“不怕”。你看著她的小木屋和廚房,突然覺得,雨崩村的村民雖然有的也不多卻比她富裕許多;你雖然一個人走山,獨自面對磨練,但她比你更勇敢。也許,在卡瓦格博的山下,每個人都是勇氣十足的,每個人都是被祝福的。

雨崩云霧多,雪山時隱時現。
也許,雨崩村之所以被稱作天堂,并不真因它是天堂,而是徒步者經過長途跋涉后,喝到一口暖暖的酥油茶,覺得它珍貴無比。就像走過上山路后,從南宗埡口下山到上雨崩,那六公里路都叫人感恩。于是,一個簡陋村落給了人希望和力氣,雨崩,是一段叫人知足的旅途。
徒步轉山,腳上修行
步這個字,上面有個止,它最初意思是腳,這個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被簡化,步的甲骨文字是上面一個左腳印,下面一個右腳印,就像你現在左一步,右一步那樣,兩腳在大路上交替邁進。文字和動作背后的意義遠大,而旅行的意義,就建立在你腳上。

藍天白云雪山草原,天上人間,大概就指是這樣。(笑農牧場登山大本營)
腳,走的不是山,是意志
你從西當村起點出發徒步到雨崩村,這中間要經過南宗埡口,海拔從2550米升上3729米,再下降到3160米,全程18公里,腳程7小時。開始的一路上很多人問你一個人嗎?徒步嗎?你點頭,得到各式各樣的回應:勇敢、厲害、贊、你真棒、了不起、加油!你不明白他們何出此言,但你很快會明白。
從西當到南宗埡口,字面意思是徒步一段路,實際上是要背行囊走12公里持續不斷的上坡土路,順著海拔登上南爭拉山山頂,這路途蜿蜒、迂回、崎嶇。雨崩沒給人緩沖調適的時間與空間,出發的第一步和每一步都是在陡度六七八十度的坡前進,難度比想象中大許多。你方知自己是不知天高地厚,才敢單獨出征,也才明白,勇敢不是敢去走,而是敢于面對孤獨。
土路上除了云南松掉落遍地的松果、騾子邊走邊拉的糞便,還有凋零散落的杜鵑花和你叫不上名字的花兒,當然,樹上也有很多綻放中的粉紅點綴著這森林。從西當到南宗埡口,基本上沒什么景致可使你停留,或是分散你注意力的,也許因為這樣,你全心專注于身體感受上,這段路就顯得特別難走。如果說有什么使你留下印象的,那大概是樹干上不時出現的告示板,以藏、中、英三文刻著鼓勵話語:“后人將從我們留下的足跡中認識我們”。你心忖,你并不渴望后人認識你,你只冀望認識自己。又一個告示板刻著:“朝圣是一場心靈與神靈的對話,而這些話語都在您的每一步腳步中展開。”這就是你所謂的用徒步來閱讀雨崩(經書)嗎?

冰湖巖壁。

南宗埡口經幡滿滿,就像馬拉松賽終點那條紅帶,讓人不停往前。
走,鍛煉的不是耐力,是心態
后來者一個個超越你, 一個個健步如飛,你欲快不能,高反在你身上施力,叫你寸步難行。你說,想快不是怕輸給別人,而是想快點結束這困難。雪山就在你左側你前頭, 望著她, 你揮汗、喘氣、呼吸,深覺走近它的每一步都是徒勞、可笑的,但,同時也是不可思議的。山就在那里,你很自然地朝它前去。忽視別人的速度,甭理他們的超越,繼續慢步。左一步右一步,每一步都是辛苦,每一步都是靠近。
你一路無休終于趕上了其他同時間出發的人。那個大眼阿姨一見到你眼睛立即亮起,那眼神傳達了鼓舞,她在為你的堅持感動,為你的趕上高興。這時候,你已經獨自走了大約八公里。“小姑娘” 她這么稱呼你, “ 我們到底干嗎這么自虐找罪受? ” 。你說: “ 是啊, 我大可以在飯店舒舒服服躺著看電視享受空調, 旅行為什么要這么折騰?”“但是,躺著舒舒服服這有意思嗎?”你無語。
“ 快到了” 是你聽了不下百遍的謊言,大眼阿姨提議讓她丈夫替你背行囊,你拒絕了,你說自己的包自己擔,不能加重在別人身上,叫他們別等你早點到雨崩休息,你說修行是個人的事,每個人都只能陪伴一段路,能在這最難的一段遇上已感恩。你們沒有道別,只是自然地讓山拉遠距離,一直到看不見彼此。
神女峰和五方佛峰一直到埡口才終于露面,彼時已過午后三點,你遠遠地看見她們腳下的雨崩村,再次明白距離這回事。你想起金文文字以一個人揮舞雙臂,下方一個腳印來表達‘走’。于是你揮擺雙臂,拄著手杖,‘走’向雨崩。

冰湖欲成未成,湖面因冰磧物一臉臟兮兮。

山就在那里,去或不去,都是一輩子的事。

春暖花開

眼,看到的不是雪峰,是強大
其實這一切的開始,都是因為梅里雪山,你一直給予她崇高敬意,認為有關她的一切都是神圣、虔誠、平靜的,并相信她有所有人生的解答。你想走近她,但可能表達錯了,變成走進她,現在發現已經太遲,你已經到達笑農大本營了。
笑農大本營是1 9 9 1年中日聯合梅里雪山學術登山隊的扎營地,意外發生后,村人將此地改名為笑農大本營,紀念罹難的登山勇士。笑,即藏語‘千萬’之意,農,是‘里面’,據說,卡瓦博格神擁有數千萬神兵天將,笑農就是山神的練兵場。你思忖,難怪往冰湖這段路如此克難,并自嘲自己只是個凡人,卻不自量力挑戰天兵級的操練。但是,換個方式想的話,笑農對登山者、朝圣者和徒步者是一種贊譽,只有通過考驗的人,才能站在前人站過的地方,仰望瑪兵扎拉旺堆(將軍峰),那無敵降魔戰神,卡瓦格博的守護神。
然而,瑪兵扎拉旺堆也不是人人都接見的,那天她站在云霧后方若隱若現,也許他知道,你并不是真正的能力者。雖然,你走過沙棘林、走過溫帶森林,和別人一樣兩步10米地爬升,但你還是不夠格。你在地之上天之下,瞻仰眼前這畫面,這才驚覺自己的位置,才知自己就在雪山里,那座未被人類征服過的山巔,你正往它心臟——冰湖的路上。你突感自己冒犯圣山,但看著前方的步行者成為這宏偉畫面的一部分,雖淼小卻呈現一份不怕死的精神,夢想如此強大。你不想走過去嗎?你不想加入這畫面嗎?看那面巖壁,冰湖就在那里,就多1.5公里。快到了。

天地間,人因夢想而勇敢。
足,炫耀的不是達到,是完成
你羽絨下的身軀不停冒汗,前進的每一步都緊記著呼吸,一步一寸,一呼一吸,把氧氣吸到骨子里。地圖沒說那1.5公里是500米高的爬升,也沒說最后一百米是雪地。冰湖是雨崩村主要水源,被譽為卡瓦博格的心臟,既是心臟,當然受山神嚴加保護,將她藏在海拔4100米,經常發生雪崩之處。想要靠近的人,得做相當的冒險,付出相當的努力。
你不停喘氣,不停呼吸,偶爾抬頭望望雪山,希望她多少給你點勇氣和能量。你把左腳插進雪中,舉起右腳,然后放下右腳,你完成了一步,再一步,重復這樣的努力。雪地很滑,走在你前面的女生,伸手拉你一把,助你完成了最后一步登上4100米。你看見了,雪山下的凹處,冰湖就在那里,就在將軍峰腳下!
“冰湖是梅里雪山冰川挖蝕成的洼地,冰磧物堵塞冰川槽谷,使冰川融化的雪水在這里匯集在這個大臉盆中。冬天白色冰雪覆蓋冰湖,人可以在湖上行走,春夏冰雪融化,冰湖會慢慢變裝,化成深綠鏡子,雪山對著它照鏡,旁邊有藍天白云襯托,冰湖永遠會告訴她,她是世上最美的冰雪女王。”這是雨崩村《小組23》酒吧牆上照片告訴你的故事。
可惜的是,你沒看見那鏡子。冰雪每年五月中才開始融化,你在五月下旬拜訪,這時候,冰湖處在一個欲成未成的尷尬中,湖面因冰磧物一臉臟兮兮。比起冰湖,更吸引你注意力的是冰湖左側那片垂直巖壁,據說當年登山隊就是從那里向上攀登,朝達卡瓦博格沖頂,不幸在附近遇上雪崩,17名勇士全軍覆沒,無一生還。你凝視那巖壁,思考人對事物的執,思考登山者對山的那種奇妙情感,那不是同好者所能明白的。甚至有時候,連自己也不明白。
你并不為冰湖的窘態而感失望,又或者你根本對她沒有期待。比起冰湖的表現,你更在意自己的表現。或許冰湖不過是一個方向,完成才是你目標。這就是你腳步的意義。前面女生舉起登山杖,表示自己的征服。你突然想跪在雪地上,向天地山水,向人間所有一切致敬。

徒步者前往冰湖的路上得經過一大片高山溫帶森林,山路隨山形徒斜, 順海拔爬升,這是徒步者一大挑戰。
轉山原非你這次出走的焦點,路程太克難,你才開始以轉山之名來鼓勵自己,否則難撐到終點。你念叨自己肯定是腦袋秀逗了,才會獨自到雨崩。但旅程結束后,你只有沉默,你說雨崩非言語能道,它會慢慢內化成一種正念與定念,滲入人生里,你才會真正感受和領受到它。
雨崩徒步路線資料
1.路線:西當-南宗埡口-上雨崩
海拔:2550米-3729米-3160米
腳程:全程18公里 7小時
2.路線:上雨崩-笑農大本營-冰湖-上雨崩
海拔:3160米-3650米-4100米-3160米
腳程:全程18公里 8小時
梅里內轉是心的內轉,我相信它會化成養分,滋養生命。
藏族人出于對宗教的信仰,相信轉山能洗清一世罪孽,那么徒步者是出于對什么的信仰而轉山?倉央嘉措說:“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你不是別人,正是自己。旅人讓肉身與內心在悟人生的旅途上相遇。旅行與修行,旅途與人生,它們像是兩條交叉線,各自從線的一端出發,形成一個X,旅人所求的就是四者相遇的中心點。
然,X,可遇不可求。
就是生命與生命的邂逅
神瀑是梅里內轉的核心地帶,藏族人以到雨崩神瀑下沐浴作為一種潔淨心靈的修煉。據說,雨崩瀑布是卡瓦格博尊神從上天取回的圣水,能消災免難,賜恩眾生。朝圣者順時針繞神瀑轉三圈祈求幸福與安寧。站在神瀑下,壞人會滴水不沾,好人會有彩虹繞身。
梅里內轉的每一天都是體驗滿滿的,但是,前往神瀑的這一天,精神特別緊張,感覺就像面對大考中最重要的環節,叫人如此忐忑不安。友人在她長征時,放棄了神瀑,因此,神瀑從一開始就被你設定為雨崩最高難度。也因此,你加入在客棧遇上的“自虐狂魔”小隊,和五位隊員結伴共赴神女峰。
從下雨崩村出發,神瀑以源自于它的雨崩河來迎接你們,石灘上數不可計的瑪尼堆祝福著平安,途中,幾乎有樹之處就有大量五色經幡在飄揚,足見神瀑在藏民心中地位非凡,經幡的每一次搖動就是完成一遍誦經,這種無聲誦念代表著藏民的祈福。一路上,清脆流水聲不時出現,以佛為名的加持水流動著,即使你沒取飲,經過時也感覺到一股清涼力量的加持。
僧人和藏人口中念著經文經過你身邊朝神瀑方向前去。你思忖,藏人會以什么眼光來看你,他們會不會無法理解你踏足他們圣地的行為、動機和意義?神圣的轉山怎么變成了非朝圣者的活動?又或者他們會接受這緣份?你無從得知,只能以一聲聲“扎西德勒”來表達敬意與善意。

就是發現美的存在
客棧老板說得沒錯,往神瀑的路線比冰湖路線好走,前部分三分之二的土路平緩,只是氣候稍微冷一些。小隊半走半玩在出發后兩小時就到康珠瑪稱沓,積雪填滿了空曠草地,你們一踏上雪就像被賽跑中的白兔上了身,渾忘神瀑這回事,開始雪戰,貼著五月雪玩了半天。
那天晴空涔藍幾乎萬里無云,神女峰和五冠峰在這里一覽無遺,五冠峰有點像五指山,但手指略短,它更像唐僧頭上的帽子,大大的一頂壓在雪山頭上,神女峰微微有個山字頭,傾斜山體擺出弧度,像碗的一角,山面盛滿白雪,一看就覺不好爬。你遙望五冠峰山壁上一道道巨大水痕,猜測哪一道是神瀑,你指著雪山那背影,如此頂天立地,充滿動力,藍天白云大山下,你的粉紅讓畫面有了生氣。
加興崩奇石的周圍堆滿朝圣者留下的隨身物品、財物,這里是天帝存放財富的倉庫,藏族人相信除下物品放置在奇石邊是把病痛災禍留下。路過的人不會取走它們,不是因為懼怕霉氣,而是在這個充滿虔誠氣息之境,人就是會自然而然學會尊重與尊敬。

就是看見自己生命拼圖
前進神瀑的最后一公里路,是這路線最不易之處,石子路沿山而上,海拔上升近600米,狹路陡峭不好走,上下移步皆危險,一打滑就會滾跌下坡。每爬上一個看不見盡頭的山嶺,都希望它是最后一個,但是登上去了看見的是下一個嶺,這樣的期待心情重復又重復。然,大家心里有數,神瀑不是每個人都能到得了的地方,既然是朝圣之地,豈有不艱難的,走就是了。一公里相等與你平時跑步公園的一個圈,但在這里好像被拉長了,你走了一個小時,才終于看見深藏于雪山間的那道白色絲帶。
神瀑細細流水從高處飄下,被風吹成散開狀,朝圣的藏人站在石灘上祈福,頂領圣水的噴灑。五色經幡圍繞經幡塔,隨強勁冷風中飄送祝福,世界彷佛達到‘空’的最高境界,這樣的畫面沖擊五官與心靈。水流高高在上,從山巔直奔石灘,彷佛它真是從天而降。藏人褪下衣物,光著上半身慢走入圣水中心,繞神瀑轉三圈,彼時彼地,高山雪域,冷風凜冽,沐浴冰水真是個考驗意志的決定。你不帶半絲猶豫,雙手合十口念真言,走進水流,任其灌頂而下,刺骨冰涼令人顫抖得無法前進,就在這時你看見了彩虹,不在半空而是在你腳掌前,隨你步履移動,彷佛福氣就是建立在自己雙腳上!這一路風塵,長途跋涉,萬水千山,一切都值了!舉履間,你像放飛五彩風馬般放飛祝福。

就是看見事物的精髓
徒步還沒結束,你得走出雨崩才能回德欽。尼農路線是出了名險峻,不少人失蹤在這段路上,迷路或墜谷,無人知曉。你背著七八公斤家當,肯定快不了,于是決定脫隊,一早不辭而別,獨自去面對這一關。雨崩河綿長18相送,它情歌并不溫柔,流水潺潺,聽不出半點難舍之意,若失足掉入河里,它大概會狠狠將你送下山。土路雖窄,卻是藏民以簡單工具,彎腰低身,雙手挖地建造,當你經過時,他們停下工作給你讓路,腳踩在石礫沙土上那一刻,心好感動,于是你回頭鞠躬道謝。
下坡路雖不再有海拔壓力,但考驗膝蓋關節,且難度減增,巖石階梯步道大小只容一人,左手是山右手是谷,危險之,對岸巨山石壁像鏡子,映照你處境,半山中一微塵,你心感壓力,數著這樣的‘絕命關’,緩步前進。前天超馬紅色布條路標還留在樹上,只要跟著它走就是正確方向,在無人山路上,除了背包外,它是唯二同伴,一條條印著Utrma字的紅布,那是你的強心劑,遠遠地瞧見就感覺心臟充滿動力,叫你勇赴你人生的超馬。
傳說中最駭人的“兩公里絕境”在午后一點出現,于雨崩河和瀾滄江交匯處恭候你,原來是群山腰帶——開鑿在峻山腰間一米寬的路,左邊是徒山峻嶺,右邊是懸崖深澗。前幾天往德欽路上透過車窗見那路時,你曾好奇誰會走那險路。此刻你自嘲,你這是用身體來尋找答桉。
你沒害怕。站在沒有回頭的路口,只覺暖意涌上心頭。你看見了X點,看見雨崩內轉的精髓:把人生中那些抽象經驗和際遇具體化,讓人用身體在當下實實在在感受那一份艱難、辛苦與努力,然后,開始感謝自己。可能,這對沒走過的人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你知,每個腳印所包涵的汗和淚,就如大眼阿姨說的:“每一個完成都是那么不容易的”。于是,你跨步。背后重量穩住強風中逆行的淼小身軀。
“加油!”你彷佛聽見小丫的聲音。她是小隊隊員之一,是那個總在你前面等你,給你打氣的人。她說過:“謝謝你墊底,因為有你在后面,我才能夠慢慢走,不用怕落后而拼命追著前面的人。”你回答:“走在最后的那一個人,才是最勇敢的,因為慢也是需要勇氣的,你慢慢來沒事。”你終于知道,那個無論是人生還是旅途,走在最后的你的存在意義,就是為了讓其他快不了的人,勇敢慢下來,勇敢不跟隨主流的腳步,按自己的心前進。
對,你看見了,山腳下的車輛,終點就在那里,按自己的心走下去。一步再一步,向你揮動的手,在畫面中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到了。最后一步重得讓人不想放下,你熱淚盈眶,轉身回望翻過的那座山,吐出一句:扎西德勒。

結語:
不是每個成功到達雨崩村的人,最終都能完成梅里內轉,有些人在中途因為爬升太吃力而放棄。然而,我在這一路上所遇上的數十人都完成了這個生命的內轉。最后,我收獲了什么呢?也許,不是任何事都有收獲,也許這也證明不了什么人生,只是突然覺得對人生,大家已經夠努力了。梅里內轉是心的內轉,我相信它會化成養分,滋養生命。

雨崩徒步路線資料
路線:上雨崩-下雨崩-神瀑-下雨崩
海拔:3160米-3000米-3800米-3000米
腳程:全程15公里 8小時
路線:下雨崩-尼農
海拔:3000米-2550米
腳程:全程18公里 5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