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了很久要怎么切入沖頂包這個話題,后來決定從更舒適的戶外活動來聊聊這樣的戶外裝備。無論是登山、旅行、露營,我們通常都需要一個簡便的背包,來攜帶一日(或短程)的物品,舉例來說,登山時把大部分裝備留在營地,再背上沖頂包上山頂,是在常見不過了;而旅行時,如果有連續兩天在相同的旅館,就會把大行李留在定點,背著小背包外出;露營則是扎完營后,要離開營地探險,也需要背包把貴重物品及必需品帶在身上。
看到這有沒有很熟悉,雖然我們有個專業到不行的名字叫沖頂包,但其實就是daypack,所謂的單日背包。只是這樣解釋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爬山已經夠辛苦了,多帶一個平常用的背包實在是自討苦吃,于是才有了單日包跟沖頂包的差別,目標就是在收納起來最小、重量最低的情況下,展開有著單日包的容量。

沖頂包最重要的幾個特點,包含重量、容量、舒適度、使用的方式。要找尋適合的沖頂包,就必須根據自己需求,在這幾個范圍內達成平衡。舉例來說,現在的沖頂包從幾十克到三四百克都有,包體越輕,使用者負擔愈小,但是就可能犧牲其他的特點,也許是容量很小、也許是背起來不舒服、也許是布料強度不夠、又也許是幾乎沒有額外的功能(有沒有水壺袋、有沒有夾層等等)。

我自己滿意的沖頂包,是除了滿足登山攻頂外,也可以在平常當一般單日背包使用,如果能兼具旅游、登山單攻等長時間背負的舒適度,那就再好不過了。目前自己使用的,容量都在 15 升以上、重量 200 克上下,布料雖薄,但抗撕裂布的耐用性夠強,不易破裂。而自己無論登山或旅游,身上帶的東西都蠻多的(相機必扛),所以容量也不會選擇太小的。

大多數的沖頂包為了可以超小收納,背帶通常很精簡,也省去了背負系統。要說舒適度,當然比起有背負系統的降低許多,但好的沖頂包會在背帶的部分增厚、增寬,并且維持透氣,有些還會設計簡單的腰帶,都是為了在簡便與舒適之間,達到和諧。

沖頂包如果功能越少就越輕,相反的如果要有前袋、水壺袋、網布、外掛、頂袋、水袋孔等功能,沖頂包就約重。不同的功能有著不同的好用之處,但用不上就只是徒增重量,別人視為最好用的部分,也許你會覺得超雞肋,所以必須了解自己真正需要有哪些功能!通常我會很推薦有網布功能的,算是一個非常有用,可以臨時增加容量的方式!
最后,如果硬要說,沒有沖頂包的確不會怎樣,他是一個方便的物品,但不是一個必需品,有時候多帶,反而成為累贅,所以判斷自己的行程是否需要沖頂包,也是非常重要的!

